分享

做公益,为什么不直接给困难家庭送油送米?

 社工客 2020-12-31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张佳妮

    单位 | 佛山市三水区社会工作协会

本文作者采用写工作手记的方式实录社工督导过程中与社工交流分享的思维碰撞过程,以下是在团体督导的过程中记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为什么不直接给困难家庭送油米?
社工疑惑和思维碰撞:

我们在参与社会工作和公益慈善工作实践中发现,很多时候很多爱心企业或者爱心人士都只将慈善扶贫济困简单地理解为派油派米。
很多人甚至会认为如果有10万元的公益善款,那么为什么不能直接将这笔资金送给服务对象或者是通过购买油米直接去派给这些困难家庭呢?
为什么还要用社工服务及设立社工服务项目等形式去浪费掉给服务机构或者社工薪金和项目管理成本的那些钱呢?
甚至有时在服务过程中有个爱心企业家问我10万元如果全部用来买油和米那真的很多啊,除掉社工服务成本能够送到困难家庭手中的物资就会变得极少部分了。这个问题困扰我们好久了,我们怎样协助大家理解会更好呢?
引导及交流分享:
送油送米是很好的,然而我们能不能思考下如何通过智慧和通过“授之以渔”的方式来助困扶贫。
经常送油送米的话大家当然也是很欢迎,也是好的,例如我们在专业助人关系建立之前通过带上物资探访以礼仪友爱的方式开展工作也是非常有助于我们更快地和服务对象建立起好的关系,因为礼仪手信等礼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同样的道理,在开展社区公益活动时也可以通过油米和小礼品的方式吸引大家能前来进一步了解公益和爱心活动,也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但是大家也会发现,很多时候实际上有很多困难对象哪怕家里堆满了米和油或者说是其实际暂时不太需要这些物资了。
但是当有政府部门或者企业及爱心人士送过来米油洗洁精了也是收下了,这个道理也是很简单的:因为送的话,所有人都会要的,这是所有正常人的思维,送的为什么不要呢?因为人家送了你不要的话有时可能还会被别人误会你高傲,也是两难的事情。
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更多时候我们很多服务对象需要的不是米、油及洗洁精等,我们简单地认为他们需要米油和月饼、洗洁精等慰问品了,到最后,我们不仅没有解决到问题,很多时候这样不停派送而不加以专业引导还极有可能会助长了贫困对象的懒惰思想,不劳而获的思想,这就是智慧扶贫助困的重要意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实质上很多时候很多贫穷或者暂时困难的家庭需要的可能会是:例如协助自己家里残障的孩子融入社会,当自己老去的时候让孩子能够有能力在社会上立足,能够让孩子像普通孩子一样成为受欢迎的人,最重要的是对社会有用的人。

还有时候是要社工及爱心人士协助家长和自己的孩子能够更好地相处,这些家长正为自己的孩子一味地待在房间玩电脑手机,整天整夜不出门而苦恼,这些家长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够多出去,期待他们通过自己的力量学好文化知识,能自食其力,哪怕能够有更多机会参与志愿服务,在服务过程中能跟更多正能量的人一起都是极好的,家长希望孩子不要再老是埋怨社会不公,再仅看到社会的黑暗面而失去奋斗的目标等。
甚至很多时候还需要解决的困难可能会是家庭某个成员暴力、毒瘾、赌瘾、厌学抑郁等的棘手问题。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给社会给我们的家庭带来的价值可以说很多时候是无法用价值去衡量的,或者说其价值已经远超10万的米、油、洗洁精了。
物资不是到服务对象手上才帮助了他们吗?
社工疑惑和思维碰撞:

10万块用于这些专业服务和聘请专业人才所产生的价值是巨大的,智慧参与公益慈善也是很有意义的。可是这些服务大家也看不到啊,都会觉得物资给到服务对象手上才是帮助了他们。
引导及交流分享:
那好的,这个问题我们用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给大家协助理解,以后在工作过程中也可以去引用类似的例子来答复社会公众的疑问。
例如:某一个企业是非常具有爱心的企业,其董事会成员及企业员工等也非常想去承担更多企业责任,那么这时这个企业所有董事们合力用10万元买了1万桶油和1万袋米准备去送给困难人士。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多米和油由谁来送出去呢?通过什么方式送出去呢?那么多人会说自己是困难的,那怎么合理筛选出真正有需要米、油的家庭呢?难道要董事会成员自己去送吗?这很浪费时间和精力,效率也及其低下的。
为什么不让社工和志愿者上门送物资?
社工疑惑和思维碰撞:

那他们会说可否让社工和志愿者去送。我们提供物资,或者和社工志愿者一起送就更好了。他们本来就是做这个工作的,为什么还要额外成立服务项目或者支付其他工资,项目管理服务成本及车费那些呢?
引导及交流分享:
是的,叫社工送可以,叫志愿者一起也没有问题,但是这里最关键的是社工的工资待遇是需要解决的,没有工资待遇社工就无法从事专业助人工作,或者说即便免费提供助人工作也起不到项目约定的工作协议责任感的效果,与此同时,志愿者在派送过程中的车费油费及工作餐等也是需要成本的。
我们不能让社工搭公交车去送或者步行去送物资,这样做的话估计每天都送不出多少物资,效率极为低下。
而且志愿者虽然具有爱心但是有些参加志愿服务爱心人士的家庭也并不是非常富裕的,他们为了节约金钱在工作过程中很可能因为我们没有提供额外的成本进去而选择中午饭就在不合卫生标准的路边摊购买,这些都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这些助人者和正面积极努力的人自身身体健康都没有保障了,他们自己都不注重保养身体了那以后又如何能更好地工作和实施公益活动呢?大家说是不是呢?
所以我们为什么说在公益慈善活动实施是要保留部分活动资源或者是引入更多资源给管理联络及人才服务成本,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为这些成本不算进去的话,让企业董事会等直接做公益活动成本会更大,且他们自身的沟通技巧等也可能会不及社工人才及志愿者专业。因而我们将爱心慈善资金聘请专业人士去实施是完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的。
为什么呢?因为一线社工和志愿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已经非常熟悉社区和社区对象,让他们去实施爱心慈善活动会将筛选服务对象和了解社区环境的成本降到最低。
同时,他们也已经熟练掌握了沟通工作的技能方法,通过这些专业方法应用也会比企业家他们亲自去沟通解释帮扶活动和亲自实施公益活动效果要好很多。
普通人凭什么要参与公益?
社工疑惑和思维碰撞:

这部分愿意参与公益爱心人士当然是能够理解和接受公益责任和愿意参与公益活动的,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发现很多民众并不理解公益慈善的意义。
他们中有很多人觉得上面说的困难家庭存在的问题可能跟他们的日常没有任何关联,例如会有人说自己家庭生活幸福美满,孩子乖巧听话,你说的贫困那些现象好像跟我们这样的家庭没有很大关系,我只要做好自己的企业和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很不错了,实在没有必要或者没有力气参与到公益中去。
引导及交流分享:
这个确实是很多人的实际想法,我们每个人确实在工作学习都会有很多压力,要再抽空参与公益也确实是必须有足够时间和勇气等。
但是这里我也用自身在组织一个街道禁毒社工项目评估工作时的实际例子去解答这个问题,通过例子大家会更加明白我们企业和每一个公民去参与公益慈善和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在一次禁毒社工评估工作交流会上,某禁毒办一个工作人员说的一句话给了我很大启发,我在这里分享给大家,记得当时他是这样说的。
“其实我们的禁毒工作和禁毒社工服务项目等都是非常有意义和非常有价值的工作,我们大家不要简单地认为毒品和吸毒贩毒人士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就生活在我们的周围,他们极其可能就生活在我们所在社区里面,只是可能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而已。那么我们的孩子是需要保护的,我们大家也渴望社区生活环境能够变得更加美好吧?
他提到的另外一点给我更大启发的经验。“大家也不要对吸毒或者贩毒犯罪等服务对象产生很大的敌对心理,为什么呢?因为在我们禁毒工作统计总结中发现,很多犯罪吸毒的这些人他们不仅仅是犯罪者同时也是受害者,这些服务对象原来也是非常优秀,甚至有很多原本也是拥有非常幸福的家庭的,就是因为某些平白无辜的原因接触到了毒品才走上了这条道路!”。
当时听了心里真的是非常震撼,也是为什么撰写工作督导手记的初衷,也急于将这个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分享出去,当然我们也要意识到禁毒社会工作的重大意义,全民参与禁毒宣传的迫切性,因为我们作为父母或者社会公民都想全力去保护好我们的孩子和我们自己,想尽最大的力量降低自己和孩子受害的事件发生。
普通人能以什么形式参与公益?
社工疑惑和思维碰撞:

很多人觉得其实自己也并不富裕,想参与公益等但是又觉得拿那么点礼物物资等去参与不太好意思,或者平时都很少有渠道参与到这些公益活动中去。
引导及交流分享:
我们参与公益慈善不仅是通过提供物资的,我们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或者时间去参与。


例如:如果是一个医生,可以在举办社区活动时免费协助社工和志愿者去开展义诊服务。如果是司机,又熟悉本地的路线,那么也可以免费参与志愿服务,去接送专业人士高效实施公益服务项目。
如果你说自己仅仅是一个家庭主妇,并没什么特长,没有办法参与进去。事实不是的,很多家庭主妇在料理老人或者照顾长者或者在子女教育方面等都有自己的巨大优势和心得体会,这些都可以报名参加活动并陪同专业社工一起去服务,这样就可以加大社工人才的人力物力,起到的效果更好,也有利于公益慈善服务更好地实施。
企业参与公益却遭遇极端情况该怎么办?
社工疑惑和思维碰撞:

很多爱心企业家告诉我们,其实他们有一定能力也想去参与公益活动,也非常愿意去承担社会责任,但是很多时候非常害怕部分极为恶劣的思维出现。
例如:本来爱心企业或者爱心人士好心想提供资金或工作、实习等职位岗位给一些困难人士,但是有时会遇到某些服务对象本身能力不足,同时可能思想较狭隘,在工作实习岗位上不但不能帮到忙甚至还影响到企业里面其他人的工作情绪。

且更令人愤怒的情况可能会是因为有些比较极端的服务对象自身认知不足,自己无法意识到问题,还认为自己付出了超过爱心企业给的工资待遇等,但是实际情况可能是这个薪资或者待遇其实本可以找到很多更加适合那个岗位的人,而爱心企业或者爱心人士是想提供帮助才提供给那些较为极端服务对象的。
更加令人难过的可能会出现部分人甚至还扬言要跑到相关部门去闹事,当出现这些问题时,很多时候爱心人士因为这些原因选择放弃了践行公益慈善的念头。
引导及交流分享:
是啊,那么劳累干什么啊?不如好好自己呆在家里种点花草修身养性,何必跟这些人去争斗呢?
但是像上面提到的大家也一定不能忘记: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是有不良的犯罪行为存在,我们也要给曾经犯错的人有改正的机会,因为最重要的是他们很多本身也是受害者之一,所以让社会更加正义和美好是每个企业和公民的责任。
我们不能因为这么少部分的现象就不再帮扶真正想自立的人,而不去帮助积极勤劳的人过上美好的生活。
很多时候为什么要专业社工去带领志愿者用专业的方式去实现公益也是这样的道理,因为社工可以通过其专业的工作助力爱心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更加强大,助力大家在公益道路走得更远,因为我们知道团结的力量是可贵的也是巨大的。
当更多正义的声音站出来后才能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和居民想去参与公益事业。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部分拖着后腿的人和事情而感到精疲力尽,我们都相信只要能力强且积极正能量的人是一定会找到适合的工作并最终过上美好生活的。
如果有这样优秀积极的人、能给大家带来快乐正能量的人真的因为一些原因暂时没有找到工作,那就需要全力去帮助他们。不过估计一听到有积极向上又优秀的人,相信很多企业已经迫不及待想招回去了,又有哪个企业不珍惜人才呢?
这么有钱却只捐赠那么一点,真太小气!
社工疑惑和思维碰撞:

在服务过程中也发现很多企业家或者爱心人士会存在这样的顾虑,如果自己有某一次参与了公益慈善,或者捐赠了爱心物资和善款等,有时会有很多人会认为这个人是不是非常有钱,大家都找上门来,更加可怕的是部分服务对象在接受捐赠时还会觉得这个企业家或者爱心人士这么有钱却只捐赠那么一点,是不是太小气了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引导及交流分享:

确实是这样的,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极端事例,但是这也正说明了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的积极正面能量,需要团结正义的力量去战胜这些不好的思想和行为。所以现在政府相关部门也在跟社区、广大社会服务机构、社工人才等共同联合力量,他们也一直在积极搭建公益平台,在积极思考如何让公益慈善事业能更高效率地实施。
例如民政部门通过购买社工服务在全区开展低保核查调研工作,以第三方的角度发现不同的实际困难情况链接资源智慧帮扶困难对象;不同镇街都成立残障人士康园活动中心。
乐平镇政府、乐平社工局等政府部门也尝试通过镇街慈善会发动公益慈善扶贫助困专业社工服务项目等的方式将有限的爱心资源汇聚起来,用于购买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让更多的专业人士参与社区建设,这些工作都有利于让我们将有限的资源用到刀刃上去,都是很好的实际例子。
通过项目服务的形式,不仅能确定既定的服务目标,也能通过资源整合,集中宣传,政府主导的形式让公益慈善活动实施得更加顺畅和高效,营造出全民友爱互助的良好社会氛围。
如果哪个企业家及爱心人士等有心参与公益又害怕会很多人找上门来给自己和家人工作生活带来麻烦的话,也不妨跟政府、慈善会和专业社工服务机构等去合作,这种政府主导、专业保障、全民参与的形式更加能给到大家信心和力量,我们祝福我们生活的社区明天更加美好,祝福我们自己及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开心健康快乐地生活。

社工不知道送点啥?

就送“小蓝本”



本文作者采用写工作手记的方式实录社工督导过程中与社工交流分享的思维碰撞过程,意在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更多社会工作人才及社会公众能够理解智慧扶贫济困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文本也分享交流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个人实际工作经验积累,该篇工作手记尝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等形式给大家解答和分享社会公众参与公益慈善的重要意义及参与方式渠道等。

作者简介:张佳妮,佛山市三水区社会工作协会秘书长、佛山市民政局首届社工督导班学员、佛山市三水区第二届公共政策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社工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多亏督导可以及时了解,解开社工心中的疑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