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服务对象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怎么办?”…

 社工客 2020-12-31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吴 玥

    单位 | 重庆春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同工们是否跟我一样经常在活动总结、项目报告甚至在督导、在反思环节中出现“服务对象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活动秩序有待加强、社工职能有待规范”此类字句?

在社工项目服务中,这“三座大难山”似乎一直跟随着我们,现下,我将自己基于某社区老年项目,将自己的经验与总结分享给大家。
服务对象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


在服务中,大家多多少少会遇见活动开展人数较少,一些常规活动参加人数越来越少,或者不愿意参与活动等情况。当面对这些情况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做:

一是积极邀请服务对象参与活动,表明如果他能来参加活动可以有收获;

二是调整服务内容或者服务形式,定点定时服务改为上门、流动服务等;

三是积极挖掘社区活动积极分子,以点带面,通过活动积极分子影响周边居民参与活动积极性;

四是做好活动前期需求调查,开展的活动是否为居民们需要的服务。

比如经常有居民找到社工寻求帮助,希望可以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社工根据此需求,并访问各社区楼栋长(村居为社长)等,发现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学习需求较大,因此为社区老年人开展有关如何使用老年智能手机学习的服务,获得的反响就比往常“被动式”的接受服务要好很多。


活动中产生冲突如何解决


在服务或者活动中,产生冲突主要指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服务对象与服务对象之间产生冲突。
这也是最常见的活动冲突。大多数是活动纪念品分发规则、个人性格、意见不齐等原因导致,面对此类冲突社工或者工作人员需要做的便是活动开始前讲好活动各项规则,邀请足够人手的志愿者做好活动分工,在活动中做好统筹工作及时发现矛盾及时解决避免矛盾激化.
二是服务对象与志愿者之间的冲突。
这类冲突产生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服务对象不够信任志愿者,因此对志愿者的工作不支持而产生,面对这类冲突,工作人员需要提前与服务对象沟通这场活动我们穿“绿马甲”“小红帽”是我们的志愿者,有关某某活动内容是由他们负责,大家可以询问他们。


对志愿者的身份和本场活动的分工进行一个明确的界定和说明,一方面让志愿者本身知道自己定位,另一方面让服务对象知道他们的身份,增加信任。
三是服务对象与社工之间的冲突。
这类冲突一般较少,大多是对活动不甚满意提出的一些意见,面对这种情况对于社工或者工作人员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说明活动参与者是参与到活动中的,不是“走过场”似的参与。
所以当服务对象提出不满的时候,社工或者工作人员一方面可以反思活动是否真的不如,虚心接受意见。
一方面与服务对象解释一下原因表示产生这样的不足很抱歉,另一方面抓紧机会与服务对象进一步建立关系,说不定这次提意见的服务对象下次就会成为活动的志愿者。
四是社工或者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的冲突。
这类冲突很少,大多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活动前期沟通不到位,活动分工不够明确,因为活动效果不佳而产生的冲突。
因此针对此类冲突,需要每次活动开展后进行一个简短的总结小会,一方面分享自己的收获与感受,增强自信心和获得感,一方面总结活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促进下次服务开展。
再一方面活动统筹者在每期活动开展前与各参与人员保持沟通,更新讯息,活动分工落地到每个人头,避免冲突发生。
服务需求超出服务范围

    

社工不是万能的,我们在服务中经常会遇到服务对象寻求工作范围以外的帮助,这里也可以划分几个类别:

一是服务需求超出社工能力范围的,这种情况是社工服务中很常见的,一般处理方式就是征求服务对象的意见,找到合适的服务资源进行服务转介;

二是服务需求超出项目服务范围,比如老年项目在走访服务中遇见青少年需求等,这种情况建议联系同行为其提供专项服务;

三是由于社工自我定位不够清晰,被迫成为“社区万精油”,对于服务对象的需求其实我们可以预估自己能力和项目接纳度,根据现实条件和工作人员的能力进行服务。

同时在帮助服务对象进行力所能及的事情时,社工或者工作人员也应该清楚的知道,此帮助是项目社工的工作还是个人的好心。

当社工清晰了自己的助人行为,在面对各类的需求时才能更好的解决和作出回应。

双十一
社工客给你真实的优惠


扫码进店购买↑↑↑

扫码进店购买↑↑↑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服务对象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怎么办?欢迎在留言区说说你的看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