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扒藏茶的真相,白茶、普洱、岩茶、红茶,哪些茶才有收藏价值?

 小陈茶事 2020-12-3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文人张岱曾说,人无癖,不可交。

癖,是人的真实表达。

收藏本身算是一种癖好,也是人与物的交流。

能将功夫花在一处,不是高人,也是妙人。

兴之所至,从兴趣出发,是收集。

将“集”发挥到极致,便成了收藏。

爱茶的人,少不了谈收藏。

藏老茶,藏茶器,藏茶书,藏茶周边……

岁末将至,当年新茶早已尽数登场。

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新茶选择,很多茶客纷纷犯了难。

尤其是有“藏老茶”打算的茶客,更是陷入纠结。

买新茶的可选面这么广,该如何判断一款茶有收藏价值。

弱水三千,究竟是哪一瓢,才值得取?

《2》

第一,明确藏茶方向

不是所有新茶,都适合久存收藏

提到藏茶,很多茶客会有这样的误区。

觉得一款茶只要不发霉,不变质,不论什么茶都能久存。

老白茶、老普洱、 老黑茶可以存。

武夷岩茶、桐木红茶,也能长期收藏。

甚至是绿茶、茉莉花茶、清香型铁观音、黄茶等,只要自己高兴,照样能将它们存老。

话说如此,事实上可不是一回事。

茶叶,是买来喝的。

藏茶,亦是为了将来喝茶做打算。

喝茶本身的出发点,是为了喝到一杯适口的、口味丰富的好茶。

既然如此,弄清茶叶收藏的方向,很有必要。

长期藏茶,常规选项是选白茶,普洱,黑茶。

至于武夷岩茶,传统型铁观音,部分乌龙茶等,需要慎选。

不是所有的乌龙茶,都适合久存。

大部分情况下,趁着新茶适饮期时去饮用, 滋味体验感最好。

以岩茶为例,新茶友不推荐盲目收藏老岩茶。

另外,即便是你已经喝了三、五年的水仙、肉桂。

但如果只是耳闻,没有亲自喝过风味绝佳的老岩茶。

不确定自己能适饮老茶的口感风味。

也没有认真对比过,觉得老岩茶比新茶更合口味。

身边喝茶的朋友圈子里,也没有成功存岩茶的先例。

最后,自己也没有做好充足的藏茶打算(比如,复焙防返青等)。

从稳妥不易交学费的层面看, 岩茶还是趁着褪火后及时饮用为好,不要跟风存老岩茶。

不然容易收到一批积压多年,焙火极重,将近汤感,香清甘活不再的“老岩茶”。

看似买到宝,实则踩到坑。

最后,像绿茶、茉莉花茶、黄茶、清香型铁观音、红茶等,千万别将它们久存。

毕竟这些茶,可不是以老茶的甘、醇、厚著称。

而一概是喝清新,喝鲜爽,喝香气馥郁的款型,要尽早尝鲜。

不作分辨, 盲目藏老茶。

到头来将绿茶、红茶等存到过期变味不宜再喝,只会白白浪费好茶。

《3》

第二,藏茶以品质优先

藏老白茶也好,藏普洱、黑茶也罢。

一款茶的品质优劣,永远是藏茶的起点。

要是选了内质单薄,品质平平,毫不出彩的劣质茶、平庸茶长期收藏。

多年辛苦的存茶收藏付出,只会白白蹉跎。

收藏好茶,要锁定两处地方。

一是茶叶的先天生长环境,看产区。

一是茶叶的后天加工制作,看工艺。

两两结合,方才能收获内质丰沛,值得用心珍藏的好茶。

收藏白茶、普洱前,产区方面的内容自然不必多说。

高山出好茶,好生态产好茶。

温光水汽土等综合环境极为有利茶树生长的前提下,才能产出高品质的茶青鲜叶。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像太姥山高山白茶,六大茶山等名山头的普洱,以及梧州六堡茶在内的众多黑茶。

成名已久,家学深厚,深受众多茶客的喜爱。

从长期持有,收藏好茶的角度看,选择这些市场认可度高的产区,自然是稳当之选。

另外,有了好产区,还得有好工艺。

不同的茶叶加工,有不同的步骤方法。

但大体上,有相似处。

比如,要及时摊晾,薄摊薄晾,避免让优质的茶青鲜叶,变得“不新鲜”,损伤内质。

比如,要将茶叶成本的含水量控制达标, 往往干度越低,越有利后期收藏。

要是一款茶,本身干度就不合格,内部含有过多的水分,干茶摸上去不够干爽。

那么这样茶,意味着买一斤亏一斤,要多付出一部分钱,买到的却是水分。

并且在后期储存时,茶叶内部多余的水汽,还会由内往外扩散,让整批的茶不可控的受潮,根本没法久存。

最后,值得用心珍藏的茶叶,制茶过程还不能出现纰漏。

不然,像已经被高温烤干成黄褐色的白茶。

或者是,被紧压成铁饼,颜色发黑的生普饼。

工艺不精,品质受损的茶叶,在当下的新茶状态就风味差劲,又哪里会有长期储存的价值?

《4》

第三,长期存茶,到底藏几年会有惊喜?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

藏茶的时间,有长有短。

有的茶客,选择一边喝,一边存,慢慢感受一款茶的风味演变。

而也有的茶客,豪气的选择将整箱、整批的新茶,直接封箱存10年、15年、甚至20年后再去喝。

其实,村姑陈更推崇第一种藏茶做法。

因为像白茶、普洱等,可以久存的茶叶,它们的风味一年年都在变。

以白茶为例。

新茶鲜爽、清新、毫香花香明显。

而老白茶的滋味甘醇,茶汤醇厚, 药香陈香凸显。

在不同的存茶阶段下,都能给你带来不经意的风味惊喜。

对新手来说,感受白茶的风味演进,很有必要。

只有当你切身体会过,年份真实,妥当储存1年、2年……的白茶,究竟是怎么样的香气、滋味、汤感?

那么才能丰富自己的喝茶段位,买茶不易踩坑,当卖家拿一款2年陈的茶冒充5年陈时,不容易上当受骗。

在一边喝,一边存茶时,不宜频繁开箱取茶。

整箱整件的白茶、普洱茶,一箱怎么也有五、六斤之多。

三天两头的开箱,会让外界水汽侵入,积少成多,增加存茶隐患。

为此,用铁罐每次分装出适量的茶,足够一个月左右饮用即可。

既方便平时取茶喝茶,又不影响大箱茶。

至于说,直接封箱存茶,中间不再开箱,做法有风险性。

1.得确保茶叶本身品质的万无一失。

2.得确保存茶方法,稳妥到位。

不然,在任一个环节出了差池,比如说遇上南风潮湿天,存茶室内没有做好除湿防潮准备,空气湿度大,会让整箱茶面临轻微受潮风险。

一旦没有及时发现,放任不管,到头来会白白存坏一箱茶。

毕竟,在规范专业的茶叶仓储里,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必不可少。

而当茶友们在家中存茶时,平时隔三个月,小半年,打开外箱,看看茶香有无跑气,或是其它存茶异常,很有必要。

说到底,藏茶究竟藏几年才会出惊喜,这没有统一答案。

一款优质白茶,优质普洱的风味,新茶老茶两相宜。

关键就看,个人口味怎么选!

《5》

藏茶,选对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回到最初的起点,要是一开始,就选择了不适合久存的茶叶。

那么无论后期再如何努力,也是白白蹉跎好时光。

不是所有的茶,都能实现越存越好喝。

喝茶,不需要迷信老茶,认定老茶会比新茶好。

其实,这早已是老黄历。

存新茶,藏老茶,千言万语说到底,是为了感受不一样的茶味。

新茶鲜爽,老茶甘醇。

一枝两朵不成景,姹紫嫣红才是春。

品质卓越的好茶,不论是新茶还是老茶,都会发光。

只不过,将好茶用心珍藏下来。

待多年时光下,能酿成别样的醇美风华!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