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郑燮《竹石》:中国画家明码标价第一人,买画别和我谈交情,我都当成耳旁风

 郝人读诗词 2020-12-31

扬州自古出文人。清朝中期,扬州地区活跃着一批精通诗、书、画、印的书画家,作品风格鲜明,不拘古法,以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等八人最为著名,被称为“扬州八怪”。其中郑燮以其“难得糊涂”、“吃亏是福”两幅书法作品流传甚广,在民间的名气比其他人更大。

图片包含 游戏机, 裙子, 衬衫

描述已自动生成

郑燮,也就是郑板桥,生于公元1693年,卒于公元1766年,享年73岁。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观郑板桥一生,也算一个苦命人。生在一个家道中落的家庭,三岁时母亲去世,十四岁时继母去世,三十岁时父亲去世,不久儿子也去世,三十九岁时妻子去世。五十一岁,老年又得子,刚五岁时又早逝。少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人生三大不幸都被郑板桥赶上了。

围栏边的草地和树林

描述已自动生成

郑板桥仕途也不是太顺利。四十三岁是中进士,走到四十九岁时才得到了一个县令的官职,先后在河南、山东等地任职。郑板桥脾气不好,但做官勤勤恳恳,重视农桑,体察民情、兴民休息,百姓安居乐业。六十岁时,因为民请愿,得罪了权势被罢官,离职时,百姓自发上街挽留,并在家中挂他的画像,给他建立了生祠,足以表明郑板桥的政绩斐然,在百姓中的名望和地位。

图片包含 游戏机, 文字

描述已自动生成

以卖画为生,艺术终达顶峰。不做官后,郑板桥回到扬州,以诗、书、画为伴,以卖画为生计。郑板桥是历史上第一个对自己的画明码标价的画家。“大幅6两,中幅4两,小幅2两,条幅对联1两,扇子斗方5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体倦,亦不能陪诸君作无益语言也。”还在最后附了一首诗:“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性格多么直爽的一个老头,想买我的画,最好还是给钱好,别送东西和食物,你又不知道我喜欢什么?交情的话就别说了,不掏钱是不行的。哈哈,有意思,好像后世的齐白石老人也是这个性格。

绿色的树林

描述已自动生成

郑板桥诗、书、画俱佳。书法自创“六分体”,被称为“板桥体”。这里还有个故事,据说郑板桥学书时也是学习古人经典,写谁的字体均能神似,但总觉不满意。有一次,他竟在妻子的背上划来划去,揣摩字的笔画和结构。妻子不耐烦了,说:“你有你的体,我有我的体,你老在人家的体上划什么?”这无意间说出的一语双关的话,使板桥恍然有悟:不能总按别人的风格来,得有自己的感悟,只有另辟蹊径,有自己的风格,才能独领风骚。于是,他取黄庭坚的长笔划入八分,夸张其摆宕,“摇波驻节”,单字略扁,左低右高,姿致如画。又以画兰竹之笔入书,求书法的画意。创造了属于郑板桥的“板桥体”。

图片包含 游戏机, 文字, 食物

描述已自动生成

郑板桥一生的画只画兰、竹、石,成为郑板桥艺术领域中独特的标签。他自画自题的《竹石》成为他的经典佳作。

图片包含 游戏机, 树

描述已自动生成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把根深深扎到山里,钻破岩石生长。任凭那东西南北风,怎么吹打磨击,仍然身骨坚劲。

黑板上的画

描述已自动生成

郑燮这首《竹石》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竹子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表达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洁易懂、朗朗上口,成为咏物言志的名篇。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