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家分晋的历史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解密权力背后的阴谋和贪欲

 茂林之家 2020-12-31
三家分晋的历史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解密权力背后的阴谋和贪欲

春秋末期,晋国实行的六卿制度弊端越来越明显,晋国的王成了缩小版的周天子,也被架空了,整个晋国的权力都掌握在了韩、魏、赵、智、范、中行氏这六大家族手里。

俗话说树大要分支,人大要分家,国家分完了,还不够,还要彼此争夺。家族分完了,又开始兄弟之间的争斗,权力是一副让人上瘾的毒药,一旦迷恋,就没有了回头路。

六卿斗到最后,为什么只剩三家了呢?

故事还要从赵氏掌门人赵鞅的一个阴招开始。

晋国在当时除了六卿外,还有一些小的势力,大多也都是六卿的旁支,比如说后来赵国的国都邯郸,当时就是在赵氏旁支赵午的手中,因邯郸是封地,也称之为邯郸午。

邯郸这块肥肉实在太诱人,赵鞅很想收入囊中,但是赵午毕竟也是同族,明面上去抢实在说不过去,赵鞅觉得自己必须要玩点高级的套路。当然,以赵鞅老辣的个性,想点什么阴招也不在话下。

于是,一条引线派上了用场。

三家分晋的历史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解密权力背后的阴谋和贪欲

三年前,赵鞅出兵卫国,吓得卫国赶紧交了五百户人口的保护费。收到这笔保护费后,赵鞅表示这点小恩小惠不放在心上,就随手把他们留在邯郸交由给赵午。赵午心想,跟着大哥混,还是不错的。却不曾想,这事都过了3年了,赵鞅突然又派人要账了。

面对宗族老大这种抽风的操作,赵午很懵逼也很愤怒,这不是拿自己当猴耍吗?再说了,吃下去的肉岂能再吐出来?于是和手下众人商议,商议的结果就是一个字——拖,找各种理由。赵鞅家大业大,总不至于为这点事闹翻。

绵羊不要试图去占豺狼的便宜,否则就是自寻死路。邯郸赵氏这种占小便宜的心理最终给自己带来了大祸。

赵鞅一见赵午不交人,心中暗喜,于是闪电抓捕赵午到晋阳,并把赵午在晋阳就地解决了。同时,赵鞅以大族长身份,要邯郸赵氏另立族长,并马上上报。

这下,彻底激怒了邯郸赵氏,赵午的儿子赵稷当下便决定,邯郸赵氏要脱离赵鞅,自立门户。赵鞅等的就是这个,很快,便发兵攻打邯郸。

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赵稷赶紧联络自己的娘舅中行寅帮忙,中行寅是中行氏的掌门人。他不可能置身事外,眼看着外甥被干死,何况中行氏本来与赵鞅就不合,也刚好借此机会扳倒赵鞅,但中行寅明白靠自己一派很难干过老赵家,于是又拉来了盟友范氏帮忙。

结果,这几家联军以绝对优势直接把赵军打得溃不成军,赵鞅只率残部逃回大本营晋阳(今太原),联军趁机反包围了晋阳。

玩鹰的反被鹰啄瞎了眼,赵鞅比较尴尬了,还比较危险了。

但是,姜还是老的辣,赵鞅很快做出应对之策。他派谋士去游说势力最大的智氏,当时晋国六卿的情况是,魏氏与范氏有积怨,而韩氏与中行氏又老死不相往来。

六卿之中剩下的智氏,原本与冲突的各方都毫无瓜葛,但此时智氏的掌门人荀跞却打起了小算盘,他本来就想扶植自己的一个亲信登上卿位,此时刚好可以借机联手魏、韩、赵,灭掉中行氏与范氏,达到自己的目的。

于是,事情就如赵鞅所设想的那样。智、韩、魏三家到晋候面前,说中行氏和范氏坏了规矩,得教训他们。已无实权的晋候,只得知趣地在讨贼檄文上盖了大印。三家人马立刻集结,浩浩荡荡的奔赴晋阳。

救援的联军本以为有着兵力的优势,却没想到第一次交手并没有占到上风。而范氏与中行氏看到他们打着晋候的旗号,一下子杀红了眼,开始反攻晋候的地盘。这就搞成臣子攻打国君了,晋国国人觉得这是叛国,于是人心更齐,对范氏和中行氏的攻打也更猛烈。

最终,在晋人强大的攻势下,范氏与中行氏无法抵挡,被迫逃到了朝歌(今河南淇县)。

情势就此发生了逆转。

之后的八年混战,便是赵家对二氏的持续追杀,直到他们的大本营都被打没了。

他们潜逃到了齐国,深明“斩草要除根”的赵鞅,转过年便陈兵十万于齐国边境,讨要国贼。

齐国丢不下脸,派兵出战,大败而逃。(一卿对一国,可见当时的晋国多牛)

范氏和中行氏的力量被彻底肃清后,他们的封地也被智、赵、韩、魏四家瓜分完毕。

三家分晋的历史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解密权力背后的阴谋和贪欲

此时,晋国权力游戏的四家里,以智氏最强,魏、赵体量相当,韩最单薄。不过四选三中,最后淘汰的恰恰是实力最强的智氏,这很让人诧异,背后又有什么曲折的故事呢?

故事的转折点,出现在于两个家族的接班人选拔上,智氏和赵氏都有两个候选人,而两个大家长不同的选择结果,直接导致了两个家族的命运被逆转。

先来说智氏。长子智宵平淡无奇,但是深得宗族大佬们的拥护。

次子智瑶英俊潇洒、武艺高强、能说会道、勇猛刚毅。

两相比较之下,智宵除了长子的身份,简直就是一个陪衬。

也难怪智申最终决定让次子智瑶为继承人。但宗族的另一个大佬,也就是智宣子的族弟智果,他看到了智瑶身上致命的缺点,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于是,智果就代表宗族大佬们明确地表示反对,说:“智瑶这孩子谁都不服,总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这样的人要是当了掌门人,咱家族会出大问题的!”然而,智申根本就没当回事,仍然坚持自己的决定。

智瑶被确定为继承人后,果断冷静的智果随即向政府的太史登记,脱离智氏宗族,另立族谱,改姓“辅”(有时候,面对生死存亡,不能做愚昧的跟随者,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后人)。

再说赵氏,也是两个选项:长子赵伯鲁、次子赵无恤。

这两人相对比较平衡,谁也没有太明显的优势。面对这种情况,颇有经验的赵鞅安排了一场三年的选人布局。

赵鞅写了些训诫的话,分别记载在两块竹简上,将它交给两个儿子,并说,这是你爹这辈子的心得,要切记在心。

然后,家族事务依旧如常,赵鞅也黑不提白不提,这事好像翻篇了一样。

直到三年后,赵鞅突然把俩个儿子叫过来,要他们背竹简上那段话。(这招太狠了,三年后突击检查作业,这盘棋下的绝对可以)

赵伯鲁当场凌乱;赵无恤却平静的倒背如流,还当场从袖子中拿出了那块竹简。赵无恤胜出,继承族长。

三家分晋的历史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解密权力背后的阴谋和贪欲

赵鞅选人的方式还是很科学的,作为一个潜在的领导人,你就是要时刻准备应对,因为问题随时会发生,考验和困难也不一定什么时候来,有备无患,才有做领导的潜质。

当然,鉴于赵无恤这次完美的表现,很有可能是在他爸身边安排了卧底(毕竟1000多天,天天在袖子里装着块竹简,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这从侧面也说明了赵无恤的政治意识。权力的核心就在于信息差的掌握,赵无恤深得精髓。

智申和赵鞅像是约定了一样,前后脚离开了人世,把历史的舞台交给了身后的接班人。

智瑶上台后,很快开始大展身手。他东面伐齐,南面两次伐郑,北上灭掉了中山属国仇由,一系列战斗打下来,地盘扩张不少,既赢得了名声,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但是,很多事情是需要将时间轴拉长来看的。有时候,快就是慢,慢就是快,衡量事情做得好与不好的标准,不仅在于当下的结果,还在于当事方的各种利益分配和人际关系处理。

智瑶这个快枪手,显然冒进了些,欲望开始膨胀,目中开始无人。

比如,他曾在带领三家伐卫的过程中,和赵无恤翻脸,战后与韩氏、魏氏的宗主聚会时,又百般羞辱韩氏的宗主韩虎和韩家的总管段规。

在人际关系中,你惹了人,就是给自己竖了一堵墙。哪天你一不留神,这堵墙就会向你压来。然而,牛逼哄哄的智瑤,早以为别人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角色,压根也不放在眼里。

对外取得一些胜利后,智瑤开始对内下手,准备挤兑其他几个家族的势力。当然,智瑶也确实不是泛泛之辈,他明白不能同时对三家作战,得想办法挨个收拾他们。

所以,智瑶先是以晋候太可怜了为由,广而告之,自己要捐给晋侯一个万户大县,然后他开始找到其他三家(他很聪明,挨个谈话的),要求他们凑份子钱。

首当其冲的,是最弱的韩家。韩家掌门韩虎气得直骂娘,我们出人捐款,名声都归你,算盘打的好啊!

面对气头上的韩虎,总管段规劝他:“这小子我们暂时还惹不起,不如先答应他。按照这小子的个性,他会继续勒索其他两家的,到时候我们再看情况出招。”韩虎一想,也是。

紧接着,智瑶又去找魏家的魏驹,魏氏也是明白人,认为欲使其灭亡,必让其疯狂。所以也给了地和人。

最后,智瑶去找赵无恤。赵无恤早就对嚣张的智瑤看不习惯了,之前智瑤就老找他的茬,指责他办事不尽心,甚至还当众辱骂他不配当赵家掌门。

此时,索要城邑的主张一提出,彻底引爆了赵无恤的小宇宙,情绪一上来,还给个屁。此时的赵无恤显然是不理智的,职场经验还是不足,本来应该忍耐,暗地里联络韩魏两家商量抗衡对策的。

智瑶被泼了冷水,直骂岂有此理,简直是活腻了,回去后立即起兵,并胁迫韩魏一道讨伐不听话的赵氏。

此时的赵无恤后悔也没用了,他明白该为自己的选择买单了。危急关头,他想起他爹赵鞅临死前的交代:“危难时刻要相信晋阳。”

当年,赵鞅派手下尹铎治理晋阳,尹铎问赵鞅:抑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意思是要晋阳尽快产出,还是要晋阳稳定发展,成为赵氏的保障?很有战略眼光的赵鞅,果断选择了后者。

赵鞅不愧为一个出色的谋略家。

其实在赵无恤选择据点和智瑶对抗时,手下的人首选的是长子城,理由是墙高城深,有防守优势。但是赵无恤觉得长子城内的民心不坚,不可用;后来手下又提出据守邯郸,邯郸城里物资充沛,适合打持久战,赵无恤又觉得赵家对邯郸城里的百姓素无恩惠,百姓很难跟自己同生共死。

所以赵无恤最后拍板:就听老爹的建议,选择赵氏的根据地晋阳,那里民心附,城池坚,或可一搏。

三家分晋的历史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解密权力背后的阴谋和贪欲

智瑶率领联军包围了晋阳,下令猛攻晋阳城。

事实也印证了赵无恤的选择,晋阳军民上下一心,同仇敌忾,让智瑶的军马吃了大亏。智瑶用攻城塔,被烧;用人海战术,被顽强抵抗;围城一年,晋阳无恙。

就在智瑶气的骂爹骂娘的时候,老天爷给自己加戏了。话说那时天降大雨,晋阳城外的汾水河水位猛涨,而晋阳城的地势比较低。智瑶看着滔滔的汾河水,嘴角微微一笑,计上心来。

智瑶命人掘开了汾水,顺流而下的汾河水很快流入晋阳城内,晋阳城岌岌可危。

洪水之下,晋阳城的军民日常生活遭受了极大的破坏,生火困难,粮草腐烂,感染疾病等因素,随时都能让晋阳城不攻自破。

此时,城内城外就是冰火两重天,城内的赵无恤欲哭无泪,城外的智瑶自鸣得意。智瑶眼看马上就要胜利了,情不自禁的笑着说道:“水真是个好东西呀,这么轻易地就可以让人亡国。”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智瑶的话,让近在咫尺的韩虎与魏驹后背发凉:赵氏灭了,下一个呢?而且,汾水也可以灌安邑(魏氏根据地),绛水也可以灌平阳(韩氏根据地)。

韩魏两家的心思,其实被智家的谋士疵看出来了,他告诉智瑶:“韩、魏两家会反!”,但是自信心爆棚的智瑶说:“我不信别人有那个胆!”疵说:“现在胜利在望,韩魏两家宗主却不喜反忧,这不是要反是什么!”智瑤还是不信。

不信就不信吧,可智瑶偏偏还告诉韩魏两家,大概是为了敲打提醒一下吧!韩魏两家吓的赶紧解释一番,智瑶也觉得无人敢背叛自己。

同时,绝境中的赵无恤决定做最后的挣扎和尝试,他派出了自己的密使张孟谈,秘见韩虎与魏驹,说服策反两家。有了智瑶长期嚣张跋扈的铺垫和这次两家心里的疙瘩,张孟谈只简单地陈述了利弊,韩魏便决定临阵倒戈了。

当夜,韩魏两家先是杀掉了看守堤坝的智氏亲兵,随后掘开面向智氏驻军的堤坝,原本淹晋阳的大水朝着智军方向漫灌而去。

黑夜中,大水袭来,智军大乱。赵无恤亲率五万赵军,划着数千竹筏,齐出晋阳城,扑向智瑶大营。韩军与魏军也很快加入了战局。

结果可想而知,毫无防备的智军在混乱的黑夜里被消灭殆尽。

三家分晋的历史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解密权力背后的阴谋和贪欲

随后,韩、赵、魏三家为了免除后患,连汇报请命晋候的程序都免了,直接领兵继续攻打智氏的封邑,并一次杀掉智氏家族二百余口,智氏的土地也尽数被三家瓜分。

当时已无实权的晋候忍无可忍,这完全就是不把领导的威严放在眼里啊,得教训他们一顿才行,但是没军队怎么办?那就只好借,于是晋候向齐、鲁两国借兵讨伐韩、魏、赵三家。

权力从来就是以手中掌握的实力说话的,而不是空空的名号。三卿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赶跑了晋候,晋候气死在逃亡齐国的路上。

三家随后又立了一个傀儡国君,还顺道把晋国其他的土地彻底瓜分了,从此,晋国的国君再也没有权威了。

公元前403年,三家的后人韩虔、魏斯、赵籍派使者面见周天子,求其册封。周天子封三氏为侯爵,韩、赵、魏三诸侯国正式成立,晋国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又十年后,齐国大夫田和废齐康公,灭齐国公族,自立为齐国国君。

由于韩、魏、赵三家地处天下之中,这一片土地,便成了群雄逐鹿的最重头战场,也上演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悲壮和热血故事。

如果回顾整个战国历史,就不难发现,它的主线几乎就是“三晋扛强秦”。

三家分晋,田氏代姜,金戈铁马的战国时代,终于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呼啸而至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