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暴力娃”,父母需建立“三级预警”,纠正从情绪入手

 IF枕边育儿 2021-01-01


这段时间,妹妹带着Tim三岁的小表弟多多来家里小住,谁知道两兄弟见面后才和平相处了一个下午,晚上就“开打”了。听到哭声后,我们火速赶往事故现场,小表弟多多一边哭一边跺脚,Tim一脸担心站在一边。我问Tim发生了什么,Tim说他刚拿起来一辆遥控汽车,多多就冲过来打他。



妹妹一脸无奈:“Tim说的八成是事实,最近他真的很喜欢打人,我都头痛死了。”随即转向正在哭的多多:“哥哥都没哭,你哭什么,哪个手打的人,给我伸出来!”我看到妹妹要动手打多多,连忙拦下来,告诉她别以暴制暴

家有一个打人成惯性的孩子,妈妈爸爸一定都非常紧张,在家担心是自己惯得,出门担心他攻击别的小朋友。但是有没有发现,虽然严肃对待,一见到就纠正,但是宝宝的行为还是没得到改善,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揭开疑惑。

为什么宝宝爱打人?

有一次我去公园散步,远远就听到一位妈妈在质问自家孩子:“你说,你为啥要打人?”小男孩只是呜呜哭着。其实无论怎么询问,孩子不知道自己为啥要打人,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这种行为是“打人”。同样错误行为背后,原因却各不相同。

第一:精细动作发展滞后

很多人都听过笨笨小熊的故事,小熊力气很大,当他表达善意的时候,总是会弄伤别人。如果宝宝的精细动作发展滞后,或许他本来友善的动作,都会变成“打人”。比如本来想要摸小朋友的头,却成了“打头”,本来想拥抱,却变成了推搡。

第二:习惯用“打”表达情绪。



儿童心理学家德雷克斯说:儿童觉察能力很强,但表达能力却很差。



三岁的孩子如果突然受到威胁,或者感觉到剧烈的情绪,一般会自然而然的采用两种方式,哭或打人,也有两种情况一起出现的。比如Tim的表弟多多,打人后又哭,其实就是在用“打人”表达情绪。

第三:父母的错误示范

孩子打人后,妹妹也想用“打手”的方式让孩子改掉打人的习惯,但是这是一个悖论。如果打人应该受到惩罚,那么惩罚者本身也要受到惩罚。正是这种错误的示范,让孩子认为:如果对方做的不对就要去打他。也就是说“人和人之间可以使用暴力。”

说教和惩罚为啥不管用?

正如上文中所说,用暴力的形式制止孩子的暴力,是非常荒诞的。但在私信中,很多家长告诉我,他们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当孩子出现打人行为时,父母都及时制止,然后进行教育,然而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比如一位叫作@猫有鱼的粉丝就告诉我,她会给儿子耐心地讲,如果你一不满就动手打人,就会伤害到别人,包括妈妈爸爸。妈妈爸爸会疼也会伤心。但即便这样,她的儿子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因为不满而动手打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人不会骑自行车,但是走路去又要走很久,骑自行车是最好的方案。即便给他讲再多骑自行车的好处,他依然不会骑车,只能选择走着去。



对于孩子,理智的表达情绪并不是天生就会的,之所以会哭和打人,因为这是人类最原始的情绪反应,回到脑科学领域,就是杏仁核控制下的“逃跑”和“战斗”。



因此,想要纠正宝宝们爱“动手”的习惯,关键是要从情绪控制出发,否则用再多的大道理和惩罚,都只能无功而返。

宝宝打人的“三级预警”

曾经有位朋友,她特别苦恼的跟我倾诉,说自己家孩子有“暴力倾向”,最近总是会打她,玩得高兴也会打她,无聊也会打她,不满也会打她。有一次甚至还在看电视时咬了朋友一口。她抓住孩子的手一顿训斥,小家伙甚至还笑了笑。从她的描述中不难看出,孩子并不是喜欢打妈妈,而是在妈妈挨打后的反应中,获得了快乐。这是典型的“反应过激”,甚至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孩子打人的原因。为了避免过度反应,又能纠正宝宝的行为,我么你需要建立三级预警系统,分情况应对。

第一级:无意伤人

严重程度:☆☆

如何分辨:孩子打人后显得非常无辜,或者拒不承认自己打人了。比如说:“我只想抱抱他”孩子打人前也没有情绪波动,几乎是突然发动“攻击”。

应对方式:多多练习精细动作,用串珠子、搭积木、捏彩泥等游戏,锻炼孩子手指的精细程度,和对力量的控制。

第二级:无聊打人

严重程度:☆☆☆

如何分辨:有些爸爸妈妈觉得,既然孩子不是恶意攻击,事情就没那么严重。但其实因为无聊而打人咬人也需要纠正。如果孩子攻击的对象大多数时候是照顾者,而在打人后会等待对方反应,并且流露出满足的情绪。那就可以断定,熊孩子是因为无聊和有趣而打人的,他把打人当成了游戏。

应对方式:无视他是最好的办法,无论是讲道理还是惩罚,都会进入到孩子的逻辑:我很无聊,打人才有人理我。避开他无视他,他就会放弃这种行为

第三级:惯用暴力表达情绪

严重程度:☆☆☆☆

如何分辨:孩子打人时伴随着剧烈的情绪,打人后可能会哭。除了打人可能还有摔东西、大喊大叫等表达情绪的行为。

应对方式:首先应当让孩子知道,打人是不正确的行为。然后再告诉他们该如何控制情绪。

堵不如疏,教孩子正确表达

当孩子用打人的方式表达情绪时,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制止。比如马上按住他的手,厉声对他说打人不对。这固然很重要,但如果不教会孩子如何表达情绪,那么只会让他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认为“愤怒”是不好的,从而开始压抑自己的情绪。那么该如何教会他们正确表达呢?

第一步:让孩子的激烈情绪变得缓和。

开始动手打人的孩子,情绪往往非常激烈,用抓手或者大声呵斥的方法,非但不能让他们平静下来,还会加剧对抗的情绪。建议爸爸妈妈用拥抱的方式阻止孩子,尽量平静坚定地对他说:你这样是错的。

Tips:在Tim有打人苗头的时候,我会采取Time out的方法,找个安静的地方,告知错误后,强制孩子待在“犯错椅子”上,几岁就待几分钟。时间到了再说一遍他犯了什么错误,拥抱一下鼓励他一定可以改正。

第二步:帮孩子表达他的感受

在儿童心理学中,凡是动手不动嘴,大多是“前语言期”的表现。也就是说,他不知道该怎么用语言来表达,只好直接上手。举个简单的例子,妈妈在家里工作,宝宝很无聊,但是却不知道那种感觉如何表达,只好跑到妈妈身边捶一拳踢一脚。因此当孩子稍微平静后,我们可以猜猜他到底怎么了,感觉被描述出来,他也会觉得很舒服。

第三步:帮孩子找到正确发泄情绪的途径

情绪不会无缘无故的消失,比起孩子,我们有太多方法来消化情绪。比如吃顿好吃的、出去跟朋友聊天、逛街或者清空购物车。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如果不能哭,不能叫,也不能打人,情绪该去哪里呢?

因此,我们得帮孩子找到处理情绪的好途径,比如扔靠垫,或者朝着某个洞口大喊,或者躲进一个小角落,打沙袋等等。每次孩子用了正确方式处理愤怒,我们就大力表扬,知道这种处理情绪的方式形成习惯

凌晨妈妈来叨叨:

情绪摸不着看不见,却时时刻刻在左右着我们的生活,孩子打人大部分时候,并不是行为问题,本质上是情绪问题。而处理情绪的能力,对日后的学习、人际、亲密关系等都有很大的影响,爸爸妈妈要重视起来哟,你是怎样“驯服”自家打人的娃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