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28-(3)腓特烈二世

 九门胡同 2021-01-01

第三节腓特烈二世:世界的奇才,《启示录》中的野兽

这两节我个人的感觉写的不是很清晰,没有交待腓特烈二世这位欧洲“第一流人才”(来自尼采)的传奇,反倒是讲了不少末梢细节。五百多年后的普鲁士也有一位著名的“腓特烈二世”,那是后话。

腓特烈二世的祖父是霍亨斯陶芬家族的“红胡子巴巴罗萨”,父亲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前面都有讲过)。母亲是西西里诺曼国王的女继承人康丝坦斯,42岁时才生的腓特烈(这在当时几乎难以置信)。腓特烈二世并不是在亨利六世死后就继承了王位。而是经历过一个不算幸福,曲折复杂的童年。

亨利六世在世时,与罗马教廷经常对着干,依靠武力获得神罗皇帝的加冕(不去罗马加冕的话,只能叫德意志皇帝)。临死前向教皇服软,用西西里做为教皇封地的条件,请托教皇照顾他的妻儿,当时小腓特烈只有3岁。4岁时,母亲也去世了。

腓特烈从小生活在西西里岛上(巴勒莫),刚过去的四百年间经历了阿拉伯人、拜占庭人、诺曼人的统治,所以是个多元文化的聚集地。腓特烈对阿拉伯文化非常有兴趣,所以书中说他比任何一个欧洲君主都更加黎凡特化。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教皇相当于他的养父,当然是为了培养一个日后听命于教廷的皇帝。不过腓特烈的身世,让他的信仰不那么虔诚,他甚至说过,摩西、耶稣和穆罕默德都是骗子。


(腓特烈二世像,位于那不勒斯皇宫,暂借于网络)

腓特烈18岁时,教皇和德意志诸侯废了不听话的皇帝奥托四世,腓特烈加冕德意志国王(当然还是西西里国王),22岁时加冕为神罗皇帝(包含德国和南意大利等地)。腓特烈加冕后,并不像当初教皇想象的那样听话,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虔诚的信仰。但教皇死了好几个,不停地更换,与腓特烈的关系也是时好时坏。他多次承诺东征,但又多次爽约,教皇时不常的就要绝罚他。

回到本节开头,1225年,腓特烈在布林迪西(意大利南部,靴子跟那地方,腓特烈身为德国皇帝,但喜欢在意大利)娶了耶路撒冷女王约朗德(父亲是布里埃纳的约翰,见上节),这样,腓特烈也成了耶路撒冷名义上的国王。之前教皇曾安排与比他大十岁的匈牙利国王遗孀(西班牙阿拉贡公主,也叫康丝坦斯)结婚,后来死了(育有一子,后来的亨利七世,因叛乱被囚死)。

本来在娶了耶路撒冷女王后应该出发的,但腓特烈可能以约翰国王不喜欢他为由,这次又没成行。1227年,腓特烈终于从布林迪西起航了(前面没有解释为什么后来的十字军都从海上走,主要是为了避免陆路的突厥人的袭击)。但在途中却因瘟疫无奈返航,但教皇已经对他不信任,认为他又是故意拖延(第四、第五次都没兑现),于是对他处以绝罚,其实这次腓特烈是真的病的不轻。

1228年,腓特烈终于踏上了他的东征,即第六次十字军东征。但教皇还是不干,因为被绝罚的皇帝是没有资格带领十字军的。因此教皇又追加了处罚,并派使者前往耶路撒冷宣布处罚令。基督徒是不能服从于被绝罚(开除教籍)的国王或皇帝的。

由于有教皇的绝罚令,腓特烈的手下只有跟随他的少数条顿骑士团了,耶路撒冷的十字军与另外两个骑士团都不与他合作。而穆斯林方面,苏丹卡米勒(萨法丁的儿子,萨拉丁的侄子)也因与弟弟及侄子们的争斗无力再战,即书中所说的“皇帝和苏丹都太过弱小”,所以双方只有谈判了。

由于腓特烈对阿拉伯文化的了解,以及熟练的阿拉伯语,腓特烈与卡米勒的谈判进展顺利,双方互赠礼物及美女。1229年2月,达成了一个为期十年的和平协议,对基督教心存好感的卡米勒将耶路撒冷、伯利恒(耶稣出生)还有拿撒勒(耶稣成长)以及三地通往海边的走廊通道割让给基督徒,在耶路撒冷,穆斯林则还保有圣殿山(两座清真寺),耶路撒冷城依然为不设防城市。当然,还是没犹太人什么事。


(腓特烈与卡米勒,源于网络)

这样的“和平协定”在当时的背景下,可谓是“大胆”。基督世界和伊斯兰世界都不满意和难以接受,都指责和平签订者是与敌人妥协。但这样不流血的和平协定放在今天的话,一定是受到全世界欢迎的。所以对待历史一定不能站在后人的立场上妄议。

3月17日,腓特烈得到了耶路撒冷城的钥匙。

在耶路撒冷,大主教不让腓特烈访问圣城,圣殿骑士团指责腓特烈没能夺回圣殿山(骑士团的大本营)。叙利亚的东正教徒也高兴不起来。城里的好多穆斯林也都离开了。

但没人能撼动腓特烈的强大地位,他要在圣墓大教堂举行耶路撒冷国王的加冕礼。

至于为什么说腓特烈是新约《启示录》中的野兽,我也不太理解,也许是指他回到西西里后对他的敌人的一些残暴的行为(本书中并没有提及),他甚至雇佣阿拉伯军来打击他的基督徒敌人,有人说西西里岛上的埃特纳火山就是腓特烈下地狱的入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