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忘初见您的那个冬日

 九州君子好人 2021-01-01

曾毅 (1929.3.8-2020.7.13)本报记者郭红松绘 

尊敬的曾院长:

您已经离开几个月了,但我眼前还常常浮现出您的音容笑貌。冬天又来了。在那个冬天,第一次见到您的场景,哪怕已经过去了20年,依然历历在目。 

那是2000年年底的一天,天气很冷,当我和王存新教授一起走进您家的时候,您热情地打着招呼,笑容和蔼。那是咱们的第一次见面。 

那一行,我们有个重要任务,就是邀请您“出山”,担任计划创建的北工大生命学院院长一职。我们心中略有惴惴,却没想到您非常感兴趣,还有条不紊地提出了建议,您说新学院要将病毒性疾病作为未来重点发展的研究方向,而且要瞄准国际一流,要立足于解决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您还判断,病毒性疾病一定是人类面临的急迫的重大问题。 

当时只觉得您立意高远,却没想到,在此后的20年中,您会给北工大生命学科带来如此巨大的帮助。 

经过两年筹备,2002年北京工业大学生命学院正式成立,您成为首任院长。您旗帜鲜明地提出北工大要建设自己的P3实验室,做全世界一流的 病毒学 研究,并亲自指导了实验室的设计和建设工作。2002年年底,国内高校首个P3实验室正式建立,并投入使用。 

就在实验室建立的第二年,我国就遭遇了 非典 。在抗击非典的战役中,以刚刚建好的P3实验室为基地,您带领我们完成了一系列国家和北京市下达的抗击非典的科研任务,在相关药物研发方面,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而这一切,都源于您当初的高瞻远瞩。 

您不仅推动着学院的建设,更真心地关爱着学院里的每一位师生。生活中的您那么平易近人,但是在学术研究上却要求极高。即使现在很多科研实验可以交给机器来完成,您还是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您说,只有严格的训练,才能保证实验过程可靠、结果稳定。 

您是我国最早的艾滋病研究者,您不仅科研成就斐然,更亲自指导学生社团发起了北工大“红丝带”志愿者活动。您说,一定要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因为他们是高危群体,一定要告诉他们怎样做才是安全的、什么才是对的。“培养学生不能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要从世界观上进行深刻的教育和培养。”您的这句话,一直留在我们心里,成为学院老师们的座右铭。 

您一生致力于科研,最为人所熟知的功绩,在于发现了 EB病毒 是导致鼻咽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并建立了一系列 鼻咽癌 的血清学筛查方法,大大提升了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率。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流行病学现场研究经历了什么样的艰辛。2013年,我陪同您去广西考察,因考察点深入乡村、分布偏远,担心您吃不消,我劝您削减行程。却没想到您只是笑着说:“别说长途车了,想当年我在这里开展工作的时候,下基层时都坐牛车,现在坐汽车算啥辛苦?” 

最近几年,您的身体日渐衰弱,但每次去医院看望您的时候,您惦念的依然还是工作的事,甚至还想着等自己的身体好转,带队再去癌症高发区搞病因学现场研究。 

今年的7月13日,您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带着对公共卫生事业的眷恋,也带着我们的无限悲痛和不舍。20年前初见您的那个冬日场景,再一次浮现眼前,模糊了我的视线。您用一生诠释了一位战略科学家对于高校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更诠释了一名科技工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厚谊。 

您的学生和助手:钟儒刚

(作者:钟儒刚,系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原常务副院长、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