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湘文艺】郑保光/面馆

 潇湘原创之家 2021-01-01

  面馆  

作者:郑保光

县城有开发区和老街两大城区,老城区分东南西北4条主要街道,西街就好比中国的西部地区,发展也略显缓慢,没有大超市、大酒店,也鲜有可供人们休闲消遣的文化娱乐场所。很久以前西街设有监狱,那时候如果说某人去了下西街,要么是犯事了,要么是得罪人了诅咒他,现在的西街监狱早不复存在,所以也就没有了忌讳。不过虽是老街,却又很难看到老街的影子,只有青砖灰瓦的钟氏家庙有幸被较完整保存下来,衬映在周围的建筑中显得得有些破败,有些萧条,悄无声息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见证着时代的进步。一条约500多米长感觉有些狭窄的街道,林林总总有近200家店铺,主要以小商小贩小门店居多,南货日杂、五金家电、蔬菜水果、美食小吃、发廊足浴、药铺诊室等随处可见,各种生活必需品也算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虽比不上开发区繁华,但居家过日子倒也方便。尤其是药店诊所、早餐店、小饭馆更是遍地开花。有个头疼脑热小毛病,不用上医院就能解决问题,不想做饭出门走上几步,买个10几元钱的快餐,也可以吃个满嘴流油,对于工薪阶层和普通民众而言,既经济又方便。如今生活节奏快,在家自己动手做早餐越来越少,从而使早餐业发展迅速,花样也层出不穷,既有传统的面馆包子店,也有较时尚的早茶、糕点、肠粉等。说到肠粉前几年我还差点闹过笑话,有一次朋友邀我去吃早餐,来到一肠粉店每人点了一份肠粉,我以为是什么猪肠鸡肠做的,就谎称已吃过只是来陪陪大家,等到端上桌来才弄清楚,其实就是与我们乡下烫米粉皮大同小异,只不过加了点馅而已。时过境迁,近两年来在县城女儿家住了不少日子,也算开了眼界,长了见识,类似笑话倒是没有再犯。不过在县城住久了人也变得懒惰起来,居然也学城里人花钱买早餐了。不过有两个老习惯至今未变,一是早餐只吃长寿街的细丝汤碱面,二是不用微信付款只用现金,感觉钱包内多几张百元大钞才够面子。第一次上街吃早餐,在街上转悠了好几个来回,什么中丝、宽丝、湿碱面、干米面、湿米面、薯粉丝及各种小吃应有尽有,可就是没有我情有独钟的那种细丝面,且臊子盖菜不合口味,沮丧之下正欲打道回府,突然前面不远处,传来了几声女人的招呼声,地道的长寿街口音,还真有点“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小时候随父母在黄金洞山区长大,县里人见得少,当时只有公社里有人讲县里话,所以心目中凡是讲县里话的,肯定就是干部,既羡慕又排斥,可望而不可及。现客居县城,县里话听多了,也就少了一些崇拜感,反而觉得长寿街话更亲切。停下脚步放眼望去,只见那里人头攒动,有排队的也有不排队的,以为卖降价商品或是搞促销活动,但店铺上方又分明横挂着“美乐福特色面馆”的招牌,于是寻思着探个究竟凑个热闹。
面馆临街,四层砖混建筑,楼上三层为住房,与一层铺面分隔开来,铺面宽不足4米,一个曲尺型的柜台,感觉与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有些渊源,当然柜台上并不能温酒,也没有茴香豆,而是整齐摆放着各色各样的盖菜,有卤肉丝、荷包蛋、油豆腐、拆骨肉、花生米、腊八豆、木耳丝、酸菜、酸辣萝卜、百页丝等等,足足有十七、八个菜,菜旁堆放着两叠已洗净消毒的9寸大汤碗,三只大钢锅一字排开,分别是碗筷消毒锅、汤锅和煮面锅……。老兄,长寿街人吧!是女老板的声音,我从张望中回过神来,不无惊愕地回应道:冇说话你怎么肯定我是长寿街人?感觉在长寿街见过,你认识向红和东红吗?都是我亲姐。一答一问从容淡定,这时我的视线才从菜码中移向女老板,她四十开外,丹凤眼,圆脸,齐耳短发,身高约一米六五,着一身黑色运动服,虽有些发福,但不失中年女性的丰盈与富态,一颦一笑果然与她说的两位姐姐有几分相像。她姐姐姐夫在长寿街算是小有名气的有钱人,在县城和长寿街开了几家较大规模的餐馆酒店,员工估计也在百人以上,像这种掌勺之事,根本不需要亲力亲为。而她则集老板、厨师、店小二于一身,店子里只聘请了两名女员工,一位协助她打理前台,另一位在厨房洗菜炒菜兼扫地抹桌。只见她左手掌瓢,右手执筷,在热气腾腾的煮面锅中不停地翻转,再熟练地捞出倒入乘汤的碗中,眼睛的余光环顾着进进出出的顾客,耳朵也始终在捕捉着不同方位传来的信息……。帅哥:你是吃湿碱面,少放酱油少放盐;美女:你是吃干米面不要放葱;阿姨:您是吃薯粉丝打包带回家少放辣椒……。不等对方发话,就像老师点评学生,一点一个准。我在惊叹女老板精力充沛,动作干练,记忆力超群的同时,也不忘给自己要一碗细丝汤碱面,并特意交待面必须是产自长寿街的,不出二分钟,一碗冒着热气散发着肉香的汤面已送至我手上,正是我心仪的正宗长寿街细丝面,盖菜除荷包蛋需另外收钱,其他都根据各人喜好自己选择不受限制。放好盖菜后,从拥挤的顾客中抽身去寻找桌子和座位,而餐厅只有4张桌子,面积不到20平方米,最多能容纳20人,食客却在40人以上,没有找到座位的要么等待,要么带回家去,我还算机灵,见餐厅后有一储物间,整齐地摆放着鸡蛋、鲜肉、生鲜蔬菜等,还有配菜和切菜用的案板。储物间后面便是厨房和洗手间,无奈之下也就没有太多讲究,就着案板悠哉游哉地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汤面滑而柔软,菜香辣爽口,汤鲜而不腻,着实有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从那以后只要在县城,这里便成了我吃早餐不二的选择,来的次数多了,闲聊中也就对这位女老板有了一些了解。

女老板姓吴,名最红,常常自称胖子,其实也不是特胖,只是少了一些年轻姑娘崇尚的骨感,兄弟姊妹中她排行最小,在娘家有父母和哥哥姐姐宠着,别说去服侍别人,自己都弄不到吃,离开学校后在二姐的店子里干了6年,二姐早年从事书画艺术,后弃文从商,在餐饮行业混得风生水起,对这个有些顽皮的妹妹疼爱有加,曾送她到长沙的西餐厅工作学习了三年,但疼爱归疼爱,在原则问题上却非常严厉苛刻。她也深谙姐姐的良苦用心,从中悟出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后因结婚生子迁居县城,二姐在县城有餐馆酒店,但她不想永远在亲人的庇护下图个安逸,决定自己去闯出一片天地,近二十年的艰辛付出,既尝到了酸甜苦辣,也收获了成功和喜悦。现在生意越来越红火,一种油然而生的成就感溢于言表,常常把笑意写在脸上,问她的生意经,她洋洋得意地总结出三条经验:凭良心做事,凭诚信经营,凭记性好留客。吹嘘她的脑壳就是电脑,只要到店里吃过一次,哪怕过一年两年,都能记住其相貌特征及饮食禁忌和嗜好。我曾开玩笑说:记性这么好,当时怎么没去考大学。她莞尔一笑:耍性重呗!随即又说:考个大学又能怎样?自知不妥就没有再往下说,怕别人说她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我似乎听懂了她要表达的意思,不就是考个大学,比我又能好到哪去?虽然不完全赞同这种也许是我胡乱猜测的观点,但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在当今高考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确实又有多少莘莘学子能考上心仪的大学?就算如愿考上,每年八、九百万大学生走出校门,能登顶金字塔的,或者能找到称心如意工作的又有多少?而更多的年轻人在走出校门后,面对的是就业难,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屡见不鲜,许多大学生依然为一日三餐养家糊口四处奔波、到处碰壁,甚至撞个“头破血流”,意志薄弱者从此一蹶不振,“啃老族”也就成了这个社会的一种无奈。所以不管是什么人,如果失去了对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心,又不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空有一张文凭,确实又能怎样!自古英雄不问出处,行行可出状元,当今社会挑战与机遇并存,需要以乐观的态度,豁达的胸怀,坚韧不拔的精神去面对、去迎接,方可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茫中,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生价值。

作者简介:

郑保光,平江长寿人,基层医卫工作者。

图片:作者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卢宗仁专辑         万辉华专辑     蒋正亚专辑      

彭定华专辑          吴标华专辑      易石秋专辑  

陈有红专辑         谭伟辉专辑       黄志中专辑  

谭湘岳专辑         沈保玲专辑       史建国专辑

朱素青专辑         杨英专辑           柳平国专辑

许光辉专辑         杨辉专辑          弘毅学子专辑

方绪南专辑         龚春林专辑      孙美堂专辑

万志勇专辑         甘桂柳专辑      官松源专辑

熊英专辑             刘正年专辑       罗夏龙专辑

秋暖跃马合辑      魏晓晖专辑       方良专辑

何志贤专辑        吴穷专辑             严树林专辑

(专辑持续更新,欢迎作者入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