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才是2021打工人的真相

 网罗灯下黑 2021-01-01

导语:今天小伙伴们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 2021 年了,先祝大家元旦快乐,希望 2021 对于每一个看到这篇文章的小伙伴而言都会是充满希望的一年。本来按计划今天是发一篇转载的,不过新年的一天我还是希望有点仪式感,今天想和大家讲几个故事。

看过我最近一个月发文的小伙伴应该知道我老是吐槽互联网公司的 996,其实我不是只觉得只有互联网公司 996 辛苦,而是这种生活离我最近,感触最多。

可我也知道辛苦的岗位大有人在,不是只有程序猿天天坐着 9 点的地铁和公交,花上两个小时赶回被窝,更有人盯着凌晨两点的月亮,盼着明天能更顺利些。

这一篇我思来想去,还是在 2021 年的第一天给大家讲几个小故事吧。

第一个故事

老李是个网约车司机,安徽籍的他虽然年过 40 却仍在北京「漂」着。

为了养家糊口,刚刚睡了不到 6 个小时的老李习惯性的爬起了床,没办法,一会还要去和大把的同行争夺早高峰时的乘客。

本来早上六点就要出门「上班」的他,意外发现今天出门有些晚,可能是昨天晚上临时送了趟货有些累。

想凑合一顿早饭的老李选择去隔壁那家常去的包子铺匆匆忙忙吃上几个包子,低下头却发现手机已经帮自己接了一单「生意」。

于是老李开始今天的忙碌。

北京的早高峰一如既往的堵,每个上车的乘客都带着没睡醒的疲倦,戴着耳机,时不时的看一眼手机,老李早已习惯这样的乘客。

堵车的时候老李试着和乘客聊了聊天,发现对方兴致不大后老李也就选择了沉默,直到把这个刚睡醒的乘客拉到了上班的地方,对方一句「谢谢师傅」为今天的第一单画上句号。

一上午的时间就在接单,拉客,送客的流程中溜走。

中午到了大家该休息的时候,可也是自己又一个忙碌的时候,又困又饿的老李想抽根烟解解乏,但是他不敢,他可不会忘了上一次的那个投诉让他一天的辛苦付之东流。

又跑完了一单,今天的午饭不出意外的拖到了两点,去熟悉的面馆随便吃了碗面,老李又投入了「战斗」。

等到了下午三点,老李拉到了一个去超市买东西的乘客,两个人天南地北的瞎聊一路,开开心心的把乘客送到了目的地,老李又奔向下一单「生意」。

就这样多点一线的生活,让老李充实到不敢觉得累,等他送完最后一个乘客,时间已经到了晚上十一点多,忙碌了近十七个小时的他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了家。

洗漱完钻进被窝,拿起手机刷刷段子,和家人聊聊天,老李又急匆匆的奔向梦乡,他不是不想多陪陪家人,多玩玩手机,只是明天还要早起。

像今天这样工作十七个小时,是老李过去好多年的日常。

第二个故事

老付今年 34 岁了,他在自己 33 岁的时候做出了一个谁也没想到的决定,考研。

奔向中年的老付肩上有自己的压力,上有老下有小不说,一家三代还挤在 70 平的小房子里。

别说脱产备考,就连白天挤出时间看看书都是老付难以想象的幸福。

不过看着因为学历止步不前的自己,再看看那些比自己晚进公司,却已经升职加薪的后辈,老付心里只有不甘心。

何况老付身为人父,还有个不到三岁的女儿,他还想为她闯出来个天地。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老付深信不疑。

周四的时候老付为了奖励女儿去早教班,趁着午休专门抽空去旁边的大商逛了逛,什么儿童绘本馆、孩子玩具店、小孩电动车店,转了一圈下来老付想着自己小时候可没这么多东西。

距离开工还有一点时间,老付决定顺带着去一家衬衣店看看,如果自己成功上岸,就奖励自己一件。

等到了周末,可以放假在家安心学习的老付,依然没有自己的时间,他上午还得陪女儿去早教中心上课,下午要陪女儿去游乐场玩。

至于考研,大概只有晚上挑灯夜战,一个人偷偷追梦了。

老付,34 岁,一个没有任何不良嗜好,一心扑在家人和工作的男人,为了自己为数不多的梦想,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第三个故事

31 岁仍在配件中心工作的老王最近不怎么顺心,妻子不小心碰到了交通事故,万幸的人没什么大碍。

老王为了陪护妻子和处理这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专门请了一天假,医院、交通队、事故车停车场来回奔波到晚上六点才回家。

而老王的家,不过是村里一个 25 平的自建房,位于北京六环外。

当初和妻子商量着选择在这里租房,无外乎两个原因,房租便宜,离上班的地方近。

但无所谓,夫妻二人有对方的地方就是家,独自一人在家的老王看着头顶不算白的天花板,渐渐步入了梦乡。

但说实话,这是老王睡的最早的一次。

因为老王和妻子不愿意只当工业园区里的两颗螺丝钉,麻木的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他还想趁着自己还能干活,为这个家多攒下来一点家底。

所以老王每天在配件中心干到下班,晚上再跑去顺丰物流中转站兼职小时工,虽然和在配件中心干的活一样,同样是开叉车,但这一干就是四个小时,每天晚上十点忙到凌晨两点,披着月光回家。

回家就要立马睡觉,第二天早上八点就要重新上班,两点到八点的这六个小时,是一天仅有休息时间。

这样的日子老王已经过习惯了,不过日子还有希望,每天夜里干兼职前的一碗牛肉面就是老王能感受到最大的幸福。

老王小小的家夹在兼职的物流中转站和上班的配件中心之间,但是老王用自己的努力守住了这个家。

没有谁是容易的

上面三个故事就是我从最近北京的确诊病例中提取出来的三个普普通通的中年人的日常(部分细节存在我的个人想象),生活里没有谁是容易的。

看这三个人的流调,老李的日子更像是复制粘贴,每天六点出发工作到晚上十一点,一天工作十七个小时。

虽然网约车的这份工作时间是弹性的,但像老李这样的网约车司机没有一天敢休息,他因为下午三点拉的那个乘客,不幸成了密切接触者。

老付是个追梦的中年人,在工作日他还要每天往返 50 公里上下班,在临考前的三天(今年考研前都要进行核酸检测),上午请假去取核酸检测结果,下午还准备出差来着。

谁能想到结果却是因为确诊被迫放弃一年以来的辛苦准备。

老王过着辛苦又安稳的生活,每天和妻子一为这个家努力着,却被新冠打破了平静。

真正的苦难都是无息的,没有热搜的追捧,也没有新闻的报导,大家不过是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为了眼前的希望和肩上的责任和苦日子对抗。

苦难不可怕,只要有希望就好,没有谁是容易的,你得拼尽全力,才能追的上希望,跑的过苦难。

总结

魔幻般的 2020 已经走了,但是生活还得过。

想想一天 17 个小时的老李,想想白天上班,周末带娃,晚上挑灯夜读的老付,再想想每天兼职到凌晨两点的老王,成年人的眼里没有「容易」二字。

但是他们都在努力,都在拼尽全力的活着,他们就是未来(或者现在)的我们。

最后我再唠叨一句题外话,哪怕不是疫情当头,也别熬夜了,如果可以,早点睡觉就是对身体最大的尊重。

这一篇到这就结束了,2020 再见,2021 我们一起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