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步在鲁迅的世界里:阎晶明《箭正离弦》全景解读《野草》

 沧海一粟1951 2021-01-02
漫步在鲁迅的世界里:阎晶明《箭正离弦》全景解读《野草》


走进鲁迅的世界——《箭正离弦:〈野草〉全景观》新书首发式

走进鲁迅的世界——《箭正离弦:〈野草〉全景观》新书首发式

  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磅推出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评论家阎晶明的最新学术随笔集《箭正离弦:〈野草〉全景观》,并于10月31日在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图书馆做了主题为“走进鲁迅的世界”的新书首发式。在近两个小时的分享会中,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评论家潘凯雄,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学者孙郁,北京鲁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学者黄乔生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诗人杨庆祥,一起与阎晶明做了一场有关鲁迅与《野草》的深度对谈。

《箭正离弦:〈野草〉全景观》

《箭正离弦:〈野草〉全景观》

  鲁迅是中国最有影响、最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之一。他不仅创作了诸多在现代文学史上堪称经典的不朽之作,而且用他的哲学思想和追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人民文学出版社,从建社之初便着力于鲁迅作品的出版。1951年秋,作为人民文学出版社最早的现代文学出版物,鲁迅的《呐喊》《彷徨》等20 余种单行本相继问世。其后,1958年底出版了10卷本的《鲁迅全集》注释本。之后又于1981年鲁迅百年诞辰前夕,推出16卷的《鲁迅全集》。并在2005年修订扩充为18卷本,成为目前鲁迅著作最权威和最通行的版本。而在鲁迅诸多的作品中,《野草》是最特别的存在。它是鲁迅唯一一部散文诗集。《野草》的意象独特而深晦,语言冷峻而峭拔,集中体现了鲁迅先生不懈的思想探索历程,也是解读鲁迅的重要途径。鲁迅曾经说过,自己一生的哲学都在《野草》里了。

阎晶明已研究鲁迅多年

阎晶明已研究鲁迅多年

  作为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鲁迅研究的学者,阎晶明大概从2008年开始有计划地撰写与鲁迅相关的文章,而这一次,他将目光投向了《野草》这一对鲁迅、对整个现代文学都有极其重要意义的作品。多数《野草》的研究都更集中探讨其中的诗性与哲学,但阎晶明却有意避开了常规的角度,更乐于从“诗与哲学”的强调中回到“本事”中来,关注和研究鲁迅创作《野草》的现实背景,“特别是分析和研究《野草》诸篇中留存的本事痕迹即现实主义成分”。因此,“北京的风景与环境”“故乡绍兴的影迹”“现实世相与人物'原型’”“作为'赠品’的'器物’”“文史典籍的散布”等均成为其研究的对象。他在丰富的细节和充沛的研究基础上,首先将鲁迅还原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进而探讨鲁迅对“本事”的改造、升华和艺术创造。

  正如阎晶明所强调的“本事是缘起、元素,但不等于就是题材”,在本书第二部分,作者着重对《野草》的诗性与哲学展开了深入地讨论。鲁迅博学多识,涉猎极广,中西方文化融会贯通,而且对文学、哲学、木刻、版画等领域都有着细致而专业的研究。这也让鲁迅通过文本制造了汉语的迷宫,并同时将自己复杂的哲学思想,贯穿在跳跃的词章背后。作者在阐释这一部分时,在“本事”的基础上回归到《野草》文本本身,不仅抓住了鲁迅书写《野草》时的知识性与精神高度,并且通过自己阅读后的生命体验来理解《野草》,用一种简明生动而非概念化的语言呈现出来,从而对《野草》整体营造的氛围、情感的起伏以及鲁迅思想的玄妙,做了如“箭正离弦”般的概括——“箭正离弦”是一种状态,它已开弓,无法收回,但它的速度、方向、目标并未完全显现。它比箭在弦上更有动感,比离弦之箭更加紧张。更加地准确与透彻。

  《野草》现在已经是现代文学史上非常经典的作品之一。但实际上1924年《野草》在《语丝》发表时,甚至并没有立刻引起热烈反响。而围绕着《语丝》、周作人、《野草》的出版与传播,都是一个庞大而又重要的话题。在书中的第三章,作者主要对《野草》的发表和出版史做了更进一步的探讨。这种类似于考据式的研究,是对研究者的巨大考验,但我们却通过这一部分最有效地接近了《野草》。特别是对日本学者秋吉收的辨正,不仅显示了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也让我们读者更好地理解鲁迅与《野草》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

孙郁表示,阎晶明这本书“令人眼前一亮”

孙郁表示,阎晶明这本书“令人眼前一亮”

  孙郁表示,阎晶明这本书“令人眼前一亮”,“鲁迅的文本带有迷宫性,因为他的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和意象之间有一种对立的和彼此消解的繁复、回转不已的特质。鲁迅制造了汉语的迷宫,而且他和现实的对话、和历史的对话、和远去的各种文明对话。这里面所形成的维度,让今天的教育下受到知识训练的我们,以目前这种话语方法很难进入到鲁迅的文本深处。我觉得阎晶明老师以一种反学院派或者反文章的方法,或者说反批评式的方法,进入到对鲁迅文本的解读里面。”孙郁认为阎晶明的研究达到了对鲁迅知识点的深悟、对鲁迅精神品德的深悟、对鲁迅语言的深悟,阎晶明把鲁迅的作品放到鲁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里解读,让我们能深切地感觉到,鲁迅之所以是鲁迅、他能写出这样词章的原因。“经典的文本还可以这样来读解,完全不必拘泥在传统的词章里面,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自己的生命体验,用自己的话来讲解鲁迅、研究鲁迅,这是非常难得的。”

潘凯雄:《箭正离弦》为当下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借鉴意义

潘凯雄:《箭正离弦》为当下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借鉴意义

  潘凯雄说,在“鲁学”的研究中,《野草》经常被称为“一座诡秘的房子”,也被认为是鲁迅最私密化的作品,也被称为是鲁迅的心灵史。所以在我们所受的教育或者是得到的感受当中,经常评价《野草》虽然很薄,但是是一部在鲁迅著述里面最晦涩、最难懂的书。第二,它因为既是散文诗,又是一个鲁迅哲学的集中的地方,所以关于《野草》的研究,就会比较多的集中在对所谓的诗意和哲学的解读上。而阎晶明能够从诗与哲学的强调中,回到“本事”上来。“本事”,就是本来的事实,尊重本来的事实,从本事出发,而不是过渡阐释、自我阐释、自我陶醉。同时在学术上,它又是一个求证、求实、求真的过程,这给我们当下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借鉴意义。

黄乔生:鲁迅研究需要有一个“再出发”

黄乔生:鲁迅研究需要有一个“再出发”

  黄乔生认为,现在“鲁学”的研究出现了过渡阐释、繁琐的现象,需要有一个“再出发”,阎晶明的研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营造出了《野草》写作的氛围、背景和它的人物、事情。还增加了一部分散布在《野草》文中的典籍,将鲁迅读过的书、创作过程中的一些阅读讲出来,这就是鲁迅作品的起源、写作的起源,这个非常重要。“这种从本事出发的一种诗和哲学升华的研究方法,是我们未来鲁迅研究不能回避的一个再出发的必由之路。阎晶明先生用一种诗意的解读方法,以学院性考证为根基,用高度凝练的研究方法解读《野草》,这是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作者阎晶明在材料与观点之间自在穿行,旁征博引、史料翔实、内外勾连,既能够聚焦在某一研究对象上,又能灵动地漫步在鲁迅的世界里,呈现其所真切观察和体会到的《野草》“全景观”。这本《箭正离弦:〈野草〉全景观》,是作者与鲁迅的接近,也是带领读者走进鲁迅世界的一把珍贵的钥匙。

《箭正离弦:〈野草〉全景观》    阎晶明    人民文学出版社

《箭正离弦:〈野草〉全景观》    阎晶明    人民文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是诗性的哲学,也是现实的关怀它独属于鲁迅,却吸引众人前往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 阎晶明 最新学术随笔集再读《野草》,如“箭正离弦”,动感紧张。

  本书从《野草》的本事缘起,考察《野草》的成因,也从诗性和哲学以及艺术表达的角度,探讨鲁迅对本事的改造、升华和艺术创造,还试图从《野草》的发表、出版流变,观察《野草》的传播史。

  “箭正离弦”,是对《野草》营造的环境、氛围,情感流动的起伏、张力,以及鲁迅思想的玄妙、精微所做的概括。“箭正离弦”是一种状态,它已开弓,无法收回,但它的速度、方向、目标并未完全显现。它比箭在弦上更有动感,比离弦之箭更加紧张。

  作者简介

  阎晶明

  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评论。鲁迅研究方面的著作有《鲁迅还在》《鲁迅与陈西滢》《须仰视才见》,编选出版《鲁迅演讲集》《鲁迅箴言新编》。现任职于中国作家协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