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秦赋》和真实的历史差距到底有多大?被吐槽的有些冤枉了

 泊木沐 2021-01-02

这段时间,国产历史剧《大秦赋》在网上引发了热议了,出现了不少相关的文章。

而这些文章中,绝大部分都是骂《大秦赋》三观不正的。

除了咱们吐槽过的剧情,还有更雷的。

01

大秦是前秦?

赵军的骑兵配着晋朝才开始用的马镫,就让人产生淝水之战提前了五百年的感觉,难道大秦指的是前秦?

更夸张的,是秦军用大型的投石车攻城,还带着先进的叩发装置,这设备应该是从成吉思汗那里才能借到。

单凭这个,秦王扫六合,就像扫地机器人一样轻松。

特别是针对其中一个楚国百姓不愿作楚人,而要逃亡到秦国做秦人的片段,更是被喷的一无是处。

广大历史爱好者纷纷从史书中找来各种资料,以此证明秦国横暴至极,对民众欺压至极,根本没有人愿意到秦国这个鬼地方去。

当然,这些骂这部剧的人,绝不是吃饱没事干,要纠正下导演和编剧的三观。

确实,在暴秦治下,有不少秦国百姓逃到其他六国,甚至匈奴。

但是这些骂声看似言而有据,但实际上却触及问题的核心。

那就是,既然大秦是一个谁都不愿意去的鬼地方,怎么就能横扫六合、统一天下呢?

中国人不是一直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吗?既然秦国如此不得人心,那么秦国是怎么得天下的呢?难不成我们一直相信的得人心者得天下就是一句空话吗?

其实也不尽然,确实六国的民众讨厌秦国,不愿意投靠秦国不假。但是除了讨厌秦国的六国之民以外,还有很喜欢秦国的人,那就是游士。

而秦国的胜利,和大量游士的投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02

投靠秦国的游士们

战国时代是一个游士崛起的时代,如果我们现在所见的史书可信的话,那么我们应该相信游士在战国时代有着巨大的能量,甚至经常能够直接关系到各国的兴衰存在。

这其中,恐怕又以秦国为甚。

关于这一点,李斯在他那篇是个中国人都知道的《谏逐客书》中,其实已经说得非常详细: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

在这篇雄文中,李斯一口气列举了四位秦国君主,重用游士而富强的例子,除了开头的穆公用五子属于春秋时代之外,孝公用商鞅,惠王用张仪,昭王得范雎,皆为战国时代秦国君主重用游士的事迹。

在李斯看来,秦国之所以富强,就是因为重用了这几个来投奔秦国的游士,所以现在秦国居然要把来投奔的游士全部赶走,简直是自取灭亡之道。

李斯的看法是不是正确,我们这里权且不论。

但起码可以肯定一点,来投靠秦国的游士确实可以得到重用而权倾朝野,而这种晋升机会,也是不断有游士来投奔秦国的重要原因。

直到李斯写这篇文的时候,恐怕从六国来咸阳城找机会的“咸漂”依旧为数不少。

不仅游士来投靠秦国,甚至游士集团来投靠秦国的也不少,比如墨家集团便是很有名的例子。

03

投靠秦国的墨家

说起墨家,大家并不陌生。

除了墨子与鲁班的博弈之外,最让人耳熟能详的,便是墨家集团的组织性。

与其他的诸子百家相比,墨家最为有特殊之处,便是其不仅是一个思想学派,还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游士团体。

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为“巨(钜)子”。

按墨家的规定,被派往各国做官的墨者,必须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时宁可去职。

另外,从政为官的墨者要向团体捐献俸禄,做到“有财相分”。

如此强调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游士集团,看似与强调中央集权的秦国极不相容。

然而历史有时候就这么吊诡,墨家的游士集团不仅集体投靠了秦国,而且还在秦国推行中央集权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吕氏春秋·去私》中记载了这样一则秦墨钜子腹黄享与秦惠王之间的故事。

这位巨子居住在秦国,儿子杀人,秦惠王说,“先生年老,只有一子,我已赦免他的死罪。”

钜子说,“墨家有定法,杀人者处死,伤人者处刑,为的禁止人杀伤人。大王虽有好意,我不可不行墨子的定法。”

腹黄享不听秦王的劝说,把儿子杀死。

这段史料透露出两大信息:一是钜子住在秦国;二是秦墨钜子与秦惠王关系密切,以至于崇尚法家思想的秦惠王甘愿为钜子违背秦律的规定。

秦王对墨家集团的尊宠,可见一斑。

当然,对于极度功利主义的秦王而言,墨家集团也确实有被他尊宠的价值。

比如献公即位后的第四年,就决定城防要区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守”都从墨者甄选,而被聘募的墨者除一再表示对献公效忠至忱。

他们平时对“重室子”(贵家子弟)表面上予以优待,而事实上是严加看守。

敌军来攻时,他们令重室子居城隅高楼上作侦察守候的工作,“失候斩”,其他“守城之重禁”和“大奸之所生”,他们都会报告给秦王。

可见,墨者对秦中央集权消除异己方面的贡献是不容怀疑的。

此外,秦国变法成功最重要的是户籍制度的革新,传统及近代中外学人几无不归功(或归罪)于商鞅。

但是据何炳棣考证,这套影响了中国人至今的户籍制度,更可能是来自于墨子的《尚同》篇。

可以说,对于秦国的中央集权化改革以及军事活动而言,墨家游士集团所发挥的作用,可能非常之大。

04

客观看待大秦帝国

不难看出,虽然秦国可能确实不大讨六国之民的喜欢,但是六国的游士们,却将秦国看做一个充满了秦国梦的理想之地。

故而无论是商鞅、张议、范雎、李斯这样的游士,还是墨家这样的游士集团,都乐于投靠秦国,来谋求自己的发展机会。

在经历过礼乐崩坏的春秋时代之后,一方面传统的贵族阶层纷纷瓦解,从而催生出大量游士群体;

另一方面,诸侯之间战争,逐渐由春秋早期那种贵族之间的有限战争,向无限战争转化。

在这种情况下,谁能够更早建立极度汲取资源的动员模式,谁就能够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而要建立这套能够应对无限战争的战时动员机制,又离不开一个专业的官僚集团。

贵族阶层瓦解所催生出来的游士们,特别是墨家这样的游士集团,无疑是建立这样的官僚集团所必要的人力资源。

秦国比之其他六国而言更高明之处,恐怕就是其比其他诸侯国都更早的意识到这点,从而建立其了一套能够吸引这些游士的奖赏机制。

秦国把自己打造成一架停不下来的战争机器,的确无愧于“暴秦”的称呼,但秦始皇各种统一的政策,又奠定了如今的格局。

因为《大秦赋》而骂大秦帝国,这就是染上了骂瘾,吃嘛嘛不香,看啥想骂啥。

客观看待大秦帝国,确实非常重要,也很考验一个人是否足够耐心对待这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参考资料:

光明日报 《何炳棣老先生论墨家与秦国崛起的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