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咱们灵璧农村市场…

 灵璧家园 2021-01-02

 农村人说农村事

 文/叶紫

对农村市场调查分析后产生的联想



   庄稼人种地离不开农资产品。在生产队那时候,或许因为自然生态的平衡,大田作物、蔬菜之类是很少使用农药的,如果种棉花,队长会抽取一部分身强力壮的劳力,况且,严格按照农药的操作程序,亦步亦趋地谨慎应用。肥料用的是有机肥;种子可以精选自留。随着科学的发展,公有制经济时代,大型的农用机械、化肥、杂交种子已不为鲜见。物质生产力水平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提高壮大。

一.一点带面,让少部分人先富起来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政策强调: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改革开放——土地开始联产承包责任制,由原来的计划经济转化为市场经济,生产关系也为之发生了改变。先让少部分人富起来,以此带动广大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我有一个供销社干农资的朋友,他自承包柜台以来,一天赚三五千元很正常,即使后来市场增添了店面,由于受历史惯性的影响,在短时间内,农民的思想意识仍未动摇(因为计划经济时代,公家店面里是没有假货的),所以他的销售量仍然居高不下。还有些政府官员的亲戚朋友借人脉关系这个无形资产,通过村干部把种子、水泵之类的农用产品聘给各个农户,使他们很轻松地获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从某种意义上分析,少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根本性质至今还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善,反而贫富差距似乎越来越大,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值得有关人士思考的问题。

二.新时代产生了新的营销理念

   随着产品的市场化,营销不需要具备太渊博的知识,重点在于智慧的开发,为了争夺客源,什么关系、什么感情,早已扔到几条街外了。用张三的农药可以提供喷雾器;李四也不甘落后,免费帮顾客打药;王二麻子的做法就更接“地气”——买种子买肥料送米送油,送冰箱洗衣机,并且还承诺义务耕种。还有砸“金蛋”抽奖;买会员卡充一千送一千……乱七八糟,千奇百怪,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为了挤炸弱势群体身上的油,可谓是洋相百出。总之,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羊毛只能出在羊身上。

   但是,弄巧成拙,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也常常会出现。为了想充当行业老大,以量取胜,赊销明显带来了负面效应,有些顾客一年二年不给钱,要账要紧了就换户。本来因市场竞争利润就捉襟见肘,到头来,仔细算一下经济账,结果发现还得赔钱;还有的顾客,多年来帮助他们度过了一次又一次难关,一旦羽翼丰满立马拜拜走人。特别最近几年,顾客好像失去了还账意识,卖粮钱一次性存到银行里,或者放利出去,利用打工挣钱,除去家庭开销,剩余的钱拿去应付。特别是家庭略微出点问题,他们便有一百个不还钱的理由,当你问他们平常没有麻烦事的时候为什么不还钱,他们的回答是,挣钱不够开支的,一个孩子结婚得好几十万!

   是的,都有难度,看店做铺的也要生活啊!那么口袋里装着钱就是不愿还账的这部分人又怎么解释呢?

   我认为,人人都有困难的时候,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是必须的,人一定要诚实守信,否则就会给人生带来一定的损失。

   挣钱难啊!现在有些人的品质为什么变得如此龌龊,真的很难理解!目前想在农资市场获得一席之地,简单的说,就是资本的竞争。

三.土地的流转能否形成定局

   我在以前的一篇文章里提到过这个问题,我们周围超过千亩的承包大户基本上处于赔钱状况,尽管享受的条件是优越的——购买批发价的农资产品;国家政策的有意扶持,农用机械几乎是无条件提供;吸收的合作社成员还能赚他们点农资产品的利润。那为什么还会连年亏损呢?主要还是缺乏职业农民素质,全身心的没有纳入土地中来,出发点只是想套取国家资金补贴,因受这方面思想的左右,注定承包的失败。

   事情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土地流转”国家正在进一步地摸索。反正,一个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最终土地肯定会集中管理,究竟会采取什么措施、这条路怎样走,我们只有在耐心的期盼中。

四.电商销售对农资市场有无影响

   网络科技的创新已成为“高智商”人群的特有专利,目前,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已被传得沸沸扬扬褒贬不一。一个没有实质性意义平台的建立,指空卖空借鸡下蛋的营销思路绝不会持久。特别是灌输人们拥有提前消费意识,深受其害者大而有之,有多少家庭因此倾家荡产妻离子散,有多少可爱的孩子,因缺乏自控力而毁于一旦。这足以说明,马云在这方面的构思是不符合国情的。我们是一个文明古国,持有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资本主义那一套没有必要去完全模仿。为什么在解放初期,有那么多的科学家視国外优厚待遇如粪土,毅然回国奉献自己的毕生心血,说明了他们心中有种信仰,有着高尚的爱国情怀。

   深耕网络研究,不难发现还有一种更加可怕的弊病,人们追究的前途从质地上产生了转变。一个没有一点文化基础知识的人,凭借着低俗的表演竟然能够走红——一夜暴富绝对不是天方夜谭;直播售货成绩斐然,导致厂家与厂家之间勾心斗角,尽打价格战,丧失了创新动力,假货泛滥成灾,很容易冲破社会监管防线。

   有一个农户家栽了十亩水稻,为了省钱,在网上一次性购买了水稻一季用药,结果出乎预料,效果甚微,造成严重减产。因为农资有别其他商品,由于天气的变化,病虫害情况有差异,所以,这个行业垄断起来就有难度。

   “垄断”的最终目的就是独家经营,继续发展下去将会灾难重重,所以“反垄断”势在必行。

   农资市场错综复杂,已形成严重的恶性循环。但是老百姓在茶余饭后磨破嘴唇讨论最多的话题还是教育界及医疗体系的不够完善,尽管国家在反腐工作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但仍有“漏网之鱼”在逍遥法外,于是有的人便提出新的建议,监管制度有待进一步改革,把不作为的贪官进行游街示众,当作大街上的老鼠人人喊打,兴许会起到杀鸡骇猴的效果。

五.农资经销商的心得体会

   现在的农资生意已出现了断崖式下跌。我愿意继续摸爬滚打下去,除了一方面为生计考虑,最为关键的是与土地之间有种割不断的情缘。干农资离不开土地,离不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种地人的苦,我们经销商最能理解。假种子、假农药、假肥料,还有不定时的极端天气,哪一方面出现了问题,都能够给种地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我们农资人必须要持有一颗善良的心。

   我曾经亲眼目睹过所谓的农业专家在村里给老农民上课——从网上搜集表面的理论知识,前言不搭后语的讲解,然后用“江湖套路”,使在场的老人们主动掏出钱来去争先恐后地购买他们的农资赝品。

   我当时看到老人们掏钱动作是如此的缓慢,因为钱藏在贴身处,大多用布包了一层又一层。那是他们的养老钱,或许是儿女打工留给孩子们的零花钱,竟然被骗子们毫不留情地“掠夺”,这种一环套一环的忽悠模式,实在是可悲,可叹!

   一个发展时代,什么“新生事物”都有可能出现,我们仍然舍不得放弃这一“夕阳”行业,还想尽全力所能发挥余热,多么希望首先富起来的那帮人,不忘初心,不要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弱势群体的身上,目标“发射”得远一点,只有研发属于自己的高科技,我们的国家才会前途无量。

后记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早晨,当我踏入街道上的方砖路面时,随之传来噼里啪啦好像没有灌足火药的鞭炮声,这种声音在相互牵动,震颤了我的神经,触动了我的灵魂。此时不由地让我想起很早以前读过的世界名著《神曲》,朦胧中我已植入那个世界,发现一个个呲牙咧嘴的怪物在相互撕咬,既而痛哭、既而傻笑……

  叶紫 2021年元旦写于现居陋室

本文作者简介:叶紫,本名程武,一个深深爱着家乡土地的农资经营者,始终没有忘却对写作的向往,偶尔提笔抒发一下情感,以免寻找内心的安慰。灵璧家园网优秀农民作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