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爱的最新研究成果——情绪科学家眼中的爱

 终身跨界 2021-01-03

这是庐山面目的真面目第604篇原创内容,2021年第1篇。

转眼间来到了2021年,也迎来新年的第一篇更新。写作之路,漫漫无尽头。持续写下去,才是最大的意义。

本篇的主题关于情绪科学家眼中的爱。

今年开篇写这个主题,源于在三周岁生日会上,我分享了自己的战略。四维跨界本质上是探索了一人企业集团。而这个企业集团的底层动力是情感驱动。

我想我比很多人都更想知道情感是如何产生的,又会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

每年都密切关注几大出版社的新书,只要主题和介绍感兴趣,买书不眨眼。新书可以获取一些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

本篇主要内容来自于中信出版社2020年新书《爱是什么》,作者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社会心理学、情绪科学与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现任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商学院心理学教授、积极情绪与心理生理学实验室主任。

本篇所说的爱,是广义的爱,而非家人、伴侣之间狭义的爱。狭义的爱,只是广义爱的特殊形式和形态。

这本书以情绪科学的视角揭示了什么是爱,缺乏爱会令人类身体内部的生物化学物质发生怎样的重要改变,而这些物质又会如何改变DNA(也就是脱氧核糖核酸)在细胞中的表现。

爱的供给与清洁空气和营养食物一样,决定了生命的长度与生命的质量。

爱是一种渴望。

在你不安、孤寂、愁闷的前一刻,涌遍你全身的那种感觉。不仅仅是心理状态,更是一种深层次的生理感受。

爱是一种情感。

这种情感可以让人的身心处于短暂和谐状态。

爱与其他情感一样,是一种微妙且多变的力量。

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愉悦感。

每一个爱的微小瞬间,都会真正改变你的心态和思想,拓展你对周围环境的认知,甚至包括自我的存在感。你和“非你”不再界限分明,而是彼此融合。这不就是之前所说的,爱是打破自己和世界的二元对立?

爱才会让我们有真正理解他人的能力,甚至进入更高境界的超凡感觉。

爱是一种联结。

爱是你体内每一个细胞渴求的重要养分,产生这种养分的方式就是与其他生命之间充满正向能量的联结。

你体验到的爱越多,就越能敞开心扉、不断成长、并且更智慧、更专注、更坚韧、更高效、更快乐、更健康。

当两个人或者更多人之间因为某种共同的积极情绪而产生了情感上的联结时,爱就会如鲜花般绽放。

在情商理论研究中知道,最好状态的交流,彼此是会不经意间相互模仿的。而在这本书里,这个概念更进一步升级为:在心灵相通的一瞬间,感觉、行为和意愿产生了共鸣。就是在这一瞬间,彼此之间大脑的活动都极其相似,简直仿佛灵魂的交换一般。

爱的两个先决条件:

第一是安全感。

人类得以存活繁衍至今的原因之一,是大脑对于威胁异常敏感。

过度敏感会阻碍积极情绪和积极共鸣的产生。

所以,缺乏安全感是产生爱的第一大障碍。

而只有爱才会让我们产生安全感。在这一点上,爱带有自指性。

第二是联结。

无论打电话、写邮件、发信息,都是联结。而最重要的联结,还是面对面。

只有联结才会让人们同步,只有同步才会产生共鸣,只有共鸣才会产生合一感,也就是处在同一生物波长之上。

研究发现,当人们即便是讲述同一个故事的时候,大脑耦合程度之高令人惊叹。也就是讲述人大脑活动几乎完全相同。

这样的神经同步,甚至可以发生在陌生人之间。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在线下的公众号生日会上,我和在场朋友们的大脑活动,很可能是完全相同的。这是积极共鸣的结果。

 缺乏爱的严重后果:

缺爱的儿童,会影响各方面的生长和发育,比如认知能力、社交能力。长期缺乏爱导致儿童出现认知推理缺陷、理解能力差、不善与人交往。

非常令人不安的是,全球10-12%的新生儿妈妈会受到产后抑郁的困扰。而产后抑郁的妈妈,怎么可能给予新生命足够的爱呢?

成年人缺乏爱,会丧失情感能力,变得冷漠和麻木,身心健康都会受到严重影响。我想爱之于人,就像水之于花吧。

2019年我对身心灵学习的一个重要收获性结论是:终身成长必须在爱中实现。

爱的生物学主角:

如果把爱称为“生命大戏”(我们的那首你最灿烂中,有句歌词是爱的人生大戏正上演),那么生物学主角是大脑、催产素和迷走神经。

催产素是一种神经肽,而迷走神经是第十对脑神经。

催产素在发生亲密关系时会激增。女性在分娩、哺乳期间,催产素水平会上升。此外,在人们形成新的社会联结或巩固已有关系,催产素水平也会上升。

催产素会让人更平和,与人相处也会更和睦、更友善、更包容。

关于催产素一个有趣的研究成果是,与刚刚遇到的人分享自己生活中的重要秘密,会增加体内催产素的自然循环水平,同时也会提高你对对方能够为你保守秘密的信任程度。

对催产素来说,社交很重要,陌生人社交很重要。

迷走神经这个概念还是第一次听说。而作者在这本书中把迷走神经称为生物资产,支持并协调着爱的体验。你的面部肌肉、眼神交流、微妙表情、甚至耳朵中的肌肉,都归迷走神经控制。

通过对心率和呼吸频率的追踪,现在已经可以测量迷走神经强度,也就是迷走神经张力,即爱的生物学倾向。迷走神经的张力越强越好。

研究表明,迷走神经较强的人,在生理、心理、社交等各个方面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她们下意识就能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做出反应;她们能够体验更多爱的瞬间。

非常好的消息是,迷走神经张力可以通过训练增强。这与终身学习、终身成长完全契合。人作为一个生物体,在任何年龄都具备生命力。终身成长原本就应该是我们活着的证明。

书中透露,定期练习慈爱冥想,迷走神经张力提升最快。

慈爱冥想可以打开觉知之门,将你从自我专注的窠臼中解脱出来,拓展你的意识、眼界、思想和心灵。

此外,好的社会联结同样可以增强迷走神经张力。这就是社交的意义所在吧。

认真的对待身边每个人,你和对方的迷走神经张力都会增强。这就是爱的传播和放大。

书中写道,音乐对于爱至关重要。

这让我想到,三周岁生日会自己的变化,也许是因为那些闭目练习即兴弹奏的时间,事实上就是一种冥想。所以我提升了自己的迷走神经张力。这样的练习会每天持续,我一边提高了自己的弹奏水平,一边提升了自己的迷走神经张力。稳赚不赔的事情啊。我忍不住要让更多的朋友体验在我的吉他即兴弹奏下的冥想了。至少,每年的生日会都会有更多朋友听到。

当我们感到孤独的时候,体内的应激激素的皮质醇水平就会升高。长期的孤独感会侵蚀免疫系统,让人更容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等慢性病。

同样,痛苦的情绪也会损害健康。

这使我意识到,我现在更多独处的状态,其实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我也只有靠音乐来疗愈心灵。所以我弹奏的音乐,其实非常疗愈。因为我首先需要疗愈自己。音乐上的收获,原来是我目前状态自然而然的结果。

爱又是危险的。

当我们敞开怀抱,去拥抱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比冷漠、麻木的人更容易受伤害。而那些冷漠、麻木的人,不会爱也感受不到被爱。

他们正是由于害怕被伤害,才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我们不能因为害怕,而像他们一样。

害怕伤害,就不会被爱,也感受不到爱。

爱需要勇气,爱本身就是一种勇气。

不怕伤害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复原能力。复原能力强的人,都是能够掌控情感的人。她们既不会把消极情绪完全阻挡在外,也不会任由自己在消极情绪中沉沦。她们在逆境中擦亮双眼,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具有超强的适应力。

复原能力强的人,能够更好的理解、欣赏广阔的生活图景,以更开阔的视角、更灵活和更豁达的心态去应对混乱。

爱是人类的至上情感,掌控着人们的感、思、行、变,将人们推向合一感的更高精神维度。

最后想说的是,其实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产生爱、传递爱,来去抵御这个世界的冰冷和黑暗。

爱本是光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