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家之言:“样板戏”至少有6个方面的优势,所以才能够经久不衰

 cxag 2021-01-03

(转载略有删减,转自百度,乐享趣闻轶事 历史达人,优质创作者)

 去年夏天,我有机会再次走进剧场,欣赏了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

  当剧中的参谋长唱起“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等经典唱段时,我的左右、前后,观众席上响起了低低的哼唱声。

  在剧场演出过程中,观众理应保持安静,这既是对演员的尊重,也是看戏的基本“规矩”。

   出乎意料的是,剧院方面居然没有出面干预。

   演出在别样的气氛中高潮迭起,最后圆满结束。

  当大幕拉上,主要演员出场谢幕时,剧场再现高潮,演员们连续三次谢幕后,观众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剧场。

  1958年9月17日,上海京剧院一团在中国大戏院正式公演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至今已经有六十多年时间。

   《智取威虎山》究竟有怎样的魅力,为什么至今仍然广为传唱,经久不衰?

  经历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在广播电台、剧院戏台,八个“样板戏”播了又播,演了又演。

   因为没有太多的选择,所以,无数人看过、听过无数遍“样板戏”。

   不少人甚至能够背出剧中的一些台词,哼唱其中的经典唱段。

  直至今日,再看、再听“样板戏”,仍然觉得那几台戏演得有滋有味,意犹未尽。

  当年盛演的“样板戏”共有二十多部,其中有八部最为经典、最具代表性,它们是:

  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海港》、《杜鹃山》、《奇袭白虎团》。

   另外两部是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

  本文就以《智取威虎山》等现代京剧为对象,尝试分析一下它们经久不衰的原因。

   首先,题材创新,传播的是正能量。

  传统京剧主要反映忠臣良将、才子佳人,剧情大都体现“打情骂俏”、“封建忠君”、“因果报应”等内容。

   而“样板戏”让“工农兵”成为了舞台上的主角。

   比如,……。

   剧中的主角一身正气,他们是……,都是时代颂扬的榜样。

   与传统京剧人物相比,他们离观众很近,自然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

   其次,创造性地引用了交响乐伴奏。

  传统京剧的伴奏乐器比较简单,主要有京胡、二胡、笛子、笙、唢呐、月琴等等。

   这些民族乐器虽然激越高亢,穿透力强,但是缺点也很明显。

  比如音域较窄,演奏风格难以统一,不容易产生和谐音色,缺少表现低音声部的乐器,因此伴奏缺乏厚重感。

  而采用交响乐伴奏则丰富了京剧的表现力,和谐、浑厚、雄壮,气势磅礴,特别符合样板戏需要表达的主题。

   第三,念白、唱词精雕细琢。

  这几部样板戏的唱词非常出彩,剧中人物的念白也都朗朗上口,一改传统京剧拖拖沓沓、晦涩难懂的弊端。

   当然,为了打造这几部经典之作,各方面的投入也是非常巨大的。

   这些剧作的创作……,全体创作者倾注了深厚的感情,付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

   每一句念白,每一句唱词,创作人员都会字斟句酌,反复提炼。

  比如,在京剧《沙家浜》“智斗”这场戏中,表现“阿庆嫂”不卑不亢的一段唱词就反复修改了无数稿,最后定稿的唱词绝对配得上“经典”这两个字。

   “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

  这段精妙无比的唱词简直登峰造极,把“阿庆嫂”的机智、无畏,对敌人的讥讽和鄙视表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人一走茶就凉”这句唱词,更是广为流传,至今仍被人口口相传,成为中国人常用的一句俗语。

   经典的唱词,配上优美的唱腔,再经过千锤百炼,“样板戏”不成为经典都难!

   第四,舞美创新别具一格。

   传统的京剧舞台由上场门、下场门、门帘台帐组成。

  在门帘台帐前面,通常会放置若干桌椅,并用彩色绸料制成的桌围、椅披进行装饰,舞美设置侧重于写意性、象征性。

  桌椅可多可少,可分可合,既可作为桌椅,也可作为山、楼、床、桥等物的代用工具。

   样板戏则大量应用了西洋绘画的形式,在布景、道具、服装等方面注重于写实。

   因此,京剧样板戏在舞美方面倾向于“西化”。

   第五,主要演员阵容强大。

   成为“样板戏”,这几台京剧大戏当然要有“大腕”来演。

   看看这几个角色的扮演者是谁,就知道这几部“样板戏”的分量有多重了。

   ……

   第六,传播形式多样化。

  许多年间,国家级专业京剧团,军队系统京剧团、文工团,地方剧团,甚至学校、企业单位“文艺宣传队”都在演出“样板戏”。

  除了舞台演出外,为普及“样板戏”,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这些“样板戏”还拍成了电影,在全国范围内发行、放映。

  在当时,“样板戏”的传唱度极高,几乎全国上下、男女老幼都能哼唱出其中的几段。

   当然,“样板戏”的缺陷也显而易见。

  “样板戏”作为那个年代的产物,自然带有那个时代鲜明的烙印,比如……,正面人物的形象“高、大、全”,创作上的“三突出”等等。

  但是,瑕不掩瑜,不可否认,从戏曲方面的成就来说,“样板戏”的艺术水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样板戏”是几代人生命中抹不去的记忆。

   由于“样板戏”产生的背景非常特殊,若干年来对它的评价也褒贬不一。

   但是,无论怎么说,“样板戏”是名副其实的经典,至今没有被超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