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诗级的伪史--十七世纪才形成“美索不达米亚平原”06

 ldjsld 2021-01-03
  (9)、巴格达城的迁址时间考证

  除了上面两河流域的地形地貌比对,这里还有一个重点说明的地方,那就是关于巴格达这座城市的地点问题。按照本人上面图三四所描绘那样的话,巴格达这块地方当时还处在海水当中,并不存在。而实际上,巴格达这座城市却出现在更早的一点古代文献史料当中。这样一来,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矛盾:巴格达到底存不存在?

  这座城市是存在,至少在目前的史学界主流是认为存在的,比如这本书这就这样写道:

  现在的巴格达是伊拉克的首都,座落于底格里斯河流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处。按照目前的主流观点,巴格达城兴建于公元762年,由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迁都建城。当时的阿拉伯都城在现在的伊拉克的安巴尔省,但曼苏尔认为安巴尔不安全,所以在底格里斯河边找了一个叫做巴格达的小镇兴建新都城:

  战场的阴云渐渐消逝之际,曼苏尔回到新都巴格达的建设工地。它在前几年就奠基了。当时拉旺德人的攻击造成的危险使曼苏尔感到有必要选择一个更为安全的王宫驻地,哈希米叶的王宫离善变不安分的库法太近,库法和巴士拉的不忠会影响到哈里发近卫军的信仰。把摩苏尔作为候选地之一的同时,曼苏尔在底格里斯河右岸,麦达因上游15英里处,即穆萨纳战役中提过的"古老的巴格达"发现了一个合适的去处。这里的附近有一所修道院,部落族长和修士们都盛赞这里的气候、水文和环境,因此,曼苏尔决定在这里建立一个新的伊斯兰都城。

  ……

  巴格达城位于底格里斯河西岸,背后有深深的运河,可以顺利抵达波斯湾、阿拉比亚、叙利亚、亚美尼亚和东方。p348-349

  --[英]威廉·穆尔《阿拉伯帝国》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6年6月第一版

  这是一本通俗类的历史小说,虽然是通俗小说,但其中对巴格达的描述并不是凭空想象,是有学术界的认定为依据的。比如,严肃的历史研究类书籍也持这样的观点,比如:

  阿拔斯时代前期(公元749-868年)大事年表

  753.7.7 艾布·加法尔·曼苏尔任哈里发
  762.4.1 建巴格达城 p384

  --[埃及]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 第二册》 商务印书馆 1982年10月第一版

  无论是各种纪实类小说还是史料类的书籍,都把巴格达的建城时间定位在公元762年阿拔斯王朝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统治期间。但可惜的是,西方人在奥斯曼帝国时代绘制的地图并不承认这点,在他们绘制的地图上,当时的巴格达在古塞尔萨尔湖东边,这里有好几张地图可证:

史诗级的伪史--十七世纪才形成“美索不达米亚平原”06

  a、《土耳其帝国地图》约1500-1550年
  b、《土耳其帝国的描述》1570年
  c、《从阿拉伯海岸到……》1596年
  d、《土耳其奥斯曼苏丹在亚非欧的领土》约1650-1667年

  上面这张图,从a-d,时间从1500-1700年,跨度约为200年。这200年的地图见证了"巴格达"这座城市的变迁。当时尚在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巴格达这座城市还在塞尔萨尔湖的东岸。而相应的底格里斯河边并没有"巴格达"这座城市的标注。大约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时候,塞尔萨尔湖东岸的旧"巴格达"消失了。随之而起的是在底格里斯河边出现了一座新"巴格达"的城市,也就是现在伊拉克的首都。从地图上不难看出,巴格达曾经发生过一次迁址,时间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

  由此可见,巴格达的迁徙并非学界主流所说的762年阿拔斯王朝兴建的,而是16-17世纪,奥斯曼帝国时代从古塞尔萨尔湖迁徙到底格里斯河边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新巴格达城市,顶多只有300来年,并非传说中1000多年。

  《阿拉伯帝国》一书中写到"巴格达城位于底格里斯河西岸,背后有深深的运河,可以顺利抵达波斯湾"。而在我上面的图三一、图三二中,这条运河才刚刚出现,而之前的地图上也是不存在的。伴随着巴格达的迁址,运河也在这个时候出现,这一点可从地图上得到佐证。后人写的著作未必能真实地反应前朝历史,但时人绘制的地图是不存在造假的。对照地图绘制的年代,可以判断运河开凿的年代,我前面特意在地图上标注出运河来,其用意也在此,大家可对照参考。

  从上述的考证来看,由此也可以证明:巴格达城市的迁址,也曾经被修改过。他们将明朝时期奥斯曼帝国的历史篡改到唐朝时期的大食国。不仅仅只是一座城市迁址,这还涉及到大量相关的文献篡改。比如阿拉伯人伊本·白图泰就写作一本游记,这本游记很明确地写到巴格达的情况,而且游记中所描绘的巴格达很明显是奥斯曼帝国时代的地址。书中是这样写的:

  只有底格里斯河,像一面明镜,或像一串挂在胸前的珍珠。它灌溉着巴格达,使巴格达不虑干渴。P177

  --《伊本·白图泰游记》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0年5月第一版

  根据目前所查到的资料,伊本·白图泰的生卒年为1304年2月24日-1377年。如果按照这个说法,伊本·白图泰是14世纪的人,那么,从《伊本·白图泰游记》上清楚无误的文字可以说明,他看到的巴格达是建在底格里斯河边的新巴格达。而我们通过好几张地图可以看出,14世纪的时候,巴格达还在古塞尔萨尔湖边。从地图上可以清楚看出,幼发拉底河分为几条河道,而旧巴格达所处的位置是最左边的一条河道,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计入底格里斯河的流域去。至于现在的新巴格达,在当时只是一片浅海湾,根本不可能有城市。(新旧两座巴格达城的具体位置,我在下面图三四的谷歌地图中有直观的体现。)

  综上所述,《伊本·白图泰游记》上所说的绝非14世纪的旧巴格达,只可能是十六、七世纪的新巴格达城。如果他看到的巴格达是现在这座新巴格达城,那么关于伊本·白图泰的生卒年就涉嫌造假。如果他的生卒年没有问题,那么这本游记中的内容就涉嫌造假。在这本书所呈现的内容与我上面所列举的地图无法兼容的情况下,伊本·白图泰的生卒年或者《伊本·白图泰游记》二者必有其一造假。

  至于另外一些关于提到巴格达这座城市的书籍,比如说宋朝赵汝适著的《诸蕃志》、周去非著的《岭外代答》等,我将会另外写文章考证。

  (10)、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形成前的状况

  最后,我们来还原一下17世纪前,也就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形成前是个什么样的状况吧:

史诗级的伪史--十七世纪才形成“美索不达米亚平原”06

  我特意将这里做了半透明处理,这样大家也可以大致上看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形成前这片区域是个什么样的状况。

  为了让大家对这片区域有个更清晰的认知,再上一张图:

史诗级的伪史--十七世纪才形成“美索不达米亚平原”06

  这里特意将这片区域整体展现,通过展现,我们就更清楚地看到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形成前阿拉伯半岛跟亚洲大陆之间的关系。从上图来看,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形成之前的浅海湾宽度跟南边的波斯湾是差不多的。这个宽度也跟阿拉伯半岛西边的红海相映成辉。从这里不难看出,之前的地图在绘制上的误差还是挺大的。而通过这张地图,也更能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提到这个地区的史料上所记载的情况。

  之前是一片水域,才形成四五百多年,竟然被西方考古专家硬是吹成六七千年乃至上万年的历史。凭空多出这么多年的"文明厚重感"来。如果要在某个领域找一群不要脸的人,我认为没什么比这个领域更容易了。你能闭着眼睛,一抓一大把。

  西方的文献原本就充满着谎言,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一直以严谨著称,号称科学手段检测的考古界,也到处充满着不可信的谎言。一代又一代的人靠修改着数字来满足他们虚幻的"悠久文明梦"。当谎言被拆穿之后,简直就像是看到一堆冒着钢筋的"古老文物"一样可笑……

史诗级的伪史--十七世纪才形成“美索不达米亚平原”06

史诗级的伪史--十七世纪才形成“美索不达米亚平原”06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