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标题

 小手空空 2021-01-03

《佚名照:20世纪下半叶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图像》 晋永权 上海人民出版社

  ▌钱冠宇

  1994年,中国当代艺术家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诞生。在此之前,张晓刚只是国内众多处于学习模仿西方现代艺术阶段的普通画家之一,正是“大家庭”系列作品让他找到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与符号,并在国际上身价倍增、扬名立万。

  “大家庭”系列的创作灵感源于张晓刚偶然一次翻看父母老照片的经历,他曾自述:“我在父母亲年轻时候的合影及个人照上,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这种缩影既具有历史的不容置疑的真实性,又具有当代艺术所推崇的那种影像上的符号性质。因为50年代的老照片都要修版,把一种理想形象修出来,对人物照的修饰有两方面的缘由,一是文化和审美经验,二是意识形态的缘由。”

  无论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在艺术市场上多么成功,它们仍然是对真实摄影的“转译”,是一种经过提炼后的个人化表达。在“大家庭”系列诞生二十多年后的今天,面对这些作品的原型——数量庞大的民间家庭影像,究竟应该如何观看和利用?它们本身就构成了历史,抑或只能充当历史的注脚?

  《大众摄影》杂志主编晋永权的《佚名照:20世纪下半叶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图像》收集了1500多张佚落民间的老照片,时间跨度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其中除了少量是户外照和个人照外,大部分是那个时代在照相馆中拍出的家庭合照,这些无名无姓、不知来历的照片犹如历史的隐秘坐标,为个体打开了一条通往集体记忆的图像之路。

  在《佚名照》之前,晋永权还出过一本《合家欢:20世纪50—80年代的民间相片》(中国摄影出版社,2012年),《合家欢》的英文书名翻译为Community Harmony,其实就含蓄表达了某种意识形态特征。《佚名照》与《合家欢》的部分内容重合,但比《合家欢》的体量更大,收录的照片更多,整本书宛如一块敦实的砖头。

  摄影术本身是舶来品,中国早期照相馆诞生于与外国交往频繁的地区,比如香港、广州和上海,随后才开始本土化的探索和发展,逐渐在民国时期形成了“雅集图”的摄影范式,被摄人物多以琴棋书画为伴,造型端庄雅致。不过从1950年开始,一种新的摄影美学原则慢慢取代此前旧的范式,其中的关键词就是“革命”。

  晋永权区分了“革命家庭”和“革命化家庭”的概念:“参加过推翻旧政权、旧制度的斗争,为革命作出贡献,或具有革命意识的家庭,才称得上革命家庭。这是基于过往历史而作出的事实判断。革命化家庭,则是一种价值判断,泛指那些遵循革命化要求的普通大众家庭。”晋永权收藏的家庭合影大部分都指“革命化家庭”。

  在典型的革命化家庭照片中,所有人物当然是正襟危坐,脸上流露出钢铁般的意志,画面构图也都遵循着某种程式化的标准。那么这种特征是否就是彼时中国家庭照的全部属性?倘若仔细翻阅《佚名照》中收录的照片,便会发现一些特例。

  比如,有几张家庭合影殊为有趣,它们并没有遵循革命化家庭的摄影秩序,而是利用一些简单道具营造出一幅家庭日常生活场景——有坐在沙发上手拿报纸正在阅读的大人,还有手握收音机旋钮面向镜头的小孩……更重要的是,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展现出其乐融融的氛围。

  还有一类有趣的PS照片,即在照相馆里把人物肖像与飞机、火车、轮船、汽车、摩托等现代化交通工具拼贴在一起,人为制造出被拍摄者在户外驾驶的想象。这类照片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以及在千篇一律之外试图创新的努力,但这种模式很快被扣上了“摄影形式主义”的帽子,未能发扬光大。

  英国著名新文化史家彼得·伯克在《图像证史》中讨论过包括照片在内的图像(images)如何作为史料使用,他既鼓励人们学会使用这些图像史料,同时又揭示了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陷阱。照片当然不会撒谎,但拍照片的人却不能保证,所以“照片绝不是历史证据,它们本身也是历史”。

  作为史料而言,晋永权收集的这些民间佚名照存在天然缺陷,由于来源和作者不详,即使历史学家从照片中破译出某些信息,他们也很难进一步作出判断乃至利用。比如《佚名照》中有一幅疑似炼钢工人的合影,照片上有手写字迹:“并肩前进、为钢而战”,时间落款是59年4月7日,据此可知,它一定是大炼钢铁运动时期拍摄的照片,不过除此之外,似乎也无法获得更多的历史信息。对于研究工作来说,或许唯有识别出被拍摄者和拍摄者的身份,甚至还原照片拍摄时的具体场景,这些民间佚名照才能真正被有效地利用。

  《佚名照》除了照片外,还附晋永权根据照片撰写的分析文字穿插其中。但平心而论,这些见解多流于个人感想抒情,而且引用的罗兰·巴特、苏珊·桑塔格等人的理论,也很少戳中要害,反而给人隔靴搔痒之感。相比图像学分析,晋永权早年间另一本带有史实挖掘性质的著作《红旗照相馆:1956-1959年中国摄影争辩》(金城出版社,2009年)倒是更有学术价值。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晋永权花费多年精力从旧书摊、旧货市场、垃圾回收站等地搜罗数千张老照片,避免它们继续散佚乃至消亡的命运,当然是好事一桩。不过因为书中所收皆为无主照片,所以严格来说,后续利用过程中可能会在肖像权、著作权等问题上面临风险和争议,也是需要注意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