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德

 光宇阵 2021-01-03
公众号后台发送“大学获取往期节目

最后,曾子又特别对有志于“治国平天下”者提出言论和财货两者的反应作用“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第一:他为什么在这里又要涉及到言语方面的事呢?答案:口德。

欲知心腹事,但听口中言。一个人的善恶行为,在外表的是整个人身的行动,在内在的是意识思维。但两者之间,对外表达作用的,便是言语。

善言是德行,恶言是祸患,又如俗话所说的,“祸从口出,病从口入”。但这还只是从一个人的立场而言。若是身负国家天下之责的人,一言一行,动辄会影响全民。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两千多年的帝王制度,有形无形,具有监视帝王作用的,就是“史官”。“左史”记行,“右史”记言。虽后世有今不如古的趋势,被改称为皇帝的“起居注”,但还是相当严格,在那些不敢记,又不敢不记的字里行间,还是能看出究竟。

曾子是周朝末期人,我们也还是先从周朝的史料中去了解,就比较切近。周文王临终时,对儿子周武王所说的话,如史料所载:

“西伯寝疾,谓世子曰:见善勿怠。时至勿疑。去非勿处。此三者,道之所止也。世子再拜受教。”周文王死后十二年,“是时诸侯皆畔殷归周,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皆曰:纣可伐矣。王曰:汝未知天命,未可也。乃引师还。”可是,有人向殷纣王报告这些情形,纣便说:“我生不有命在天。”完全不听别人的劝谏。

看了历史上所记载的故事,由周文王开始教诫儿子的三句话,除了勉励武王努力为善以外,特别提到“时至勿疑”。第二年,周武王正式出兵革命,伐纣而建立周朝的天下。

周武王姬发与殷王纣辛,同样都说到天命,史书记载也很清楚,他们语气的不同点在哪里呢?应当“慎思、明辨”清楚,就可以了解“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的道理。

除此以外,《史记》中刘邦和项羽的“本纪”,只要看他们两个,都亲自见到秦始皇出巡的排场。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是也!”同样的心思,同样的话,两个人的语气所代表的“心理行为”形态,完全不同。结果,项羽的事业,毕竟还是被刘邦“取而代之”了!

再举个例,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宋朝的开国皇帝,再三要出兵收拾在江南的李后主。李后主急了,派了一位大文豪徐铉去宋朝,问赵匡胤说:“南朝对北宋非常听话,又随时进贡,有什么不对,你非出兵不可吗?”赵匡胤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由赵匡胤开始,三百年的赵宋天下,都是吃软不吃硬的局面,他当时对南唐说出这样的话,但黄河以北的燕云十六州,岂不正有人在卧榻之侧,大声鼾睡吗?为什么不率领南唐,一起来先赶走北榻旁的睡汉呢!

不过,到了南宋时期,那个疯狂的金主完颜亮,出兵打南宋,他的诗也说:

“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诗的第一二句,同赵匡胤卧榻旁边,再也不准别人打鼾睡觉,岂不是同样的“言悖而出,亦悖而入”吗?

但完颜亮遭遇到南宋一位书卷名臣虞允文所指挥的“采石之战”,就彻底失败,终至国破身亡了。也许是胡乱挑剔牵强附会,也只可付之一笑而已。《大学》重要主旨,是在下一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详细解读请点击音频收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