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连载(208)《泰伯篇》第20章,“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挑灯看剑AAAAA 2020-09-18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原文朗读】

【注释】

五人:舜帝的五位贤臣,禹,稷、契、皋陶(gāoyáo)、伯益,都是具备了“至德”之人。《尚书》和《史记》等古籍中有详细的介绍,其中的“稷”就是后稷稼穑的后稷,他是周朝周人的祖先。
武王:周武王,周文王的儿子,起兵讨伐商纣王,建立了周朝。 
乱臣:能治理天下纷乱的大臣。 
十人:周武王的十位贤臣,指周公、召(shào)公、姜子牙、毕公、荣公、太颠、闳(hóng)夭、散宜生、南宫适(kuò)、还有武王的夫人邑姜。 
才难:人才难得。
唐、虞:指尧帝和舜帝,“”和“”都是地名,尧的封地在今天山西临汾,地名叫“”,所以也叫“唐尧”。舜所在的地名叫“”,所以也叫“虞舜”。
:此,指周武王的时代。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指周文王和周文王的时代,当时天下分为九州,西周得到了六个州,拥有天下三分之二,仍然臣服殷商。

【白话翻译】

修养了至德的人,必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如果再遇上至德的君,那将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啊!不管是太平盛世,还是动乱之秋,都需要这样的至德贤臣。
舜帝即位后,流放了四个恶人,任用了五位贤臣,大禹治理水利,皋陶掌管五刑,后稷管理农业,契主管五教,益管理山林,开创了政通人和的局面,天下得到大治。
周武王说:“我有十位能够治理乱世的臣子”,周武王在这十位贤臣的辅佐下,一举推翻了残暴无德的商纣王,动乱的天下得以大治。
孔子首先评价贤臣的作用,他说:“人才难得呀,难道不是这样吗?自尧舜以后,周武王时算是人才最兴盛的时代了。然而武王的十位贤臣中有一位还是妇女,所以实际上只能算九人而已”。
孔子接着又评价明君的作用,他说“周文王时,已经得到了天下的三分之二,但他还仍然服事殷朝,尽到了作为贤臣的职责。周朝周文王那时的德,真可称得上是至德了。”

【解读】

1.本章展现有至德的贤臣和明君在治国平天下中的巨大作用。

一个人修养达到了至德的境界,就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个君王达到了至德的境界,就会造福万民。如果贤臣和明君相遇在一起,那更是全天下的福祉。
论语的编撰者选择了两个时代,一是舜帝时的和平年代,一个是周武王时的动乱之秋,来展现至德之臣和至德之君的巨大作用。

2.“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远古三皇五帝的太平盛世。

尧帝把天下禅让给了舜,舜帝继位时,天下还没有达到政通人和的局面,还有几个资格比舜帝老的大臣在作乱,所以舜帝首先进行了政治改革,流放了共工、獾兜、三苗、鲧(gun)这“四凶”,大力提拔了禹,稷、契(xie)、皋陶(gāoyáo)、伯益等贤臣,君臣同心协力励精图治,开创了政通人和的局面,所以说“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3.“予有乱臣十人”,周武王治理乱世。

什么是“乱臣”,不是作乱之臣,而是治理乱世之臣。当时是商朝末年,西周还是商王朝的一个诸侯国,但商纣王残暴无德,民不聊生,天下大乱。文王死后,武王继位,周武王继续重用姜太公为军师,弟弟周公为太宰,召(shao)公、毕公、康叔等贤臣各居其位,当时真的是人才荟萃,政治军事蒸蒸日上,最后一举推翻了商纣王,治理了乱世。 

4.“才难,不其然乎”,孔子感叹人才难得。

真正具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才是十分难得的,孔子说,周武王时已经算是从尧舜以来人才最鼎盛的时期了,但满打满算也就是十个人,其中还有一位是专管内务的妇女。
这种经天纬地的人才不用太多,有几个就足够了。商汤王有伊尹,春秋霸主齐桓公有管仲,后世三国的刘备有诸葛亮。当年楚汉相争,汉高祖刘邦打败了项羽,靠的是三位贤臣的相助,运筹帷幄有张良,后勤保障有萧何,决战沙场有韩信。三国时,水镜先生曾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而安天下。

5.“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唯有至德之君,才能聚拢天下英才。

天下英才遇到至德明君,才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反过来说,唯有至德之君,也才能聚拢天下英才。
孔子继续大加赞扬周人的文武之德,周文王之时,西周已经得到了三分之二的天下,还不轻易谈革命,还仍然执诸侯之礼臣服殷商,这就是真正的政治道德。
大家还记得本篇第一章开篇就说“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本章又称赞周人之德也“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与“周之德”相反的则是商纣王的“无德”,商王朝难道没有至德的贤臣?不仅有,而且很多,像箕子比干这样的人才比比皆是,但是最后都离开了商纣王。
后世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楚汉相争,楚霸王项羽的人才比刘邦多多了,但还是败给了刘邦,这是因为项羽刚愎自用不重视人才,而刘邦完全信任张良萧何和韩信。刘邦夺得天下后,曾经总结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杰,可是,我能用他们,我是因为这个才得了天下呀”。 

【给我们人生的启示】

本段话的哲理太多了,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首先,为什么人要修养达到“至德”的境界,因为你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全天下人造福。其次,作为一个领导者,你要尊重人才,并且你自己也要有崇高的品德,这样才能聚拢天下英才为你所用。

版权声明: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合作QQ:30462249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