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古渡逢春

 昵称45109175 2021-01-03


庚子年春天,西口古渡,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当晨练的人们还沉浸在休闲娱乐中,黄河岸畔的柳树已经悄悄地萌芽,柳枝青了,柳芽黄了,随风婆娑舞动,日渐勃勃生机,它们是那么急切、那么努力、那么认真,似与春的信使迎春花一争高下,向人们招手示意,春天来啦!

这个春天,备受广大游客和老百姓关注的西口古渡河堤加固与滨河广场复建开始了。湛蓝的苍穹、巍峨的高原、翻腾的黄河,感受着西口古渡的沧桑巨变。在隆隆的机器声中,石砌护坝从水中巍然耸立,钢筋混凝土河堤天然合拢,古渡昨日音乐喷泉、游人如织之繁华不日将重现,长河落日、古渡悠悠的美景又将焕发新活力。

这事还的从2018年说起,这一年夏秋之际,位于河曲县城西门河畔的西口古渡音乐喷泉广场和凉亭被百年不遇的黄河水给冲毁,一时引发人们的驻足观看和拍摄,更多的是议论和担心。一件民生事,为什么会牵动老百姓呢?因为西口古渡在河曲人的心目中,占据的位置太重要了,它是所有河曲人的心灵港湾,也是河曲游子魂牵梦绕的地方,是河曲先辈“走西口”精神教育的一块圣地,是河曲的“布达拉宫”!

西口古渡,本名水西门渡口,老百姓称“西门河畔”。位于河曲县城黄河大街西端,黄河东岸之上,彼岸右是内蒙古准格尔旗大口渡,左是陕西省府谷县大辿渡,当为出河套之进口,乃“鸡鸣三省”之地。

西口古渡古建筑主要包括禹王庙、古戏台,禹王庙,俗称河神庙,始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修于道光十三年(1833)。位于古渡中段,座东面河,平面布局为长方形,主体建筑正殿及抱厅,附属建筑古戏台,其结构形制相仿,斗拱为五铺作双下昂。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为祭祀日,七月十五为古庙会日,投放三百六十五盏河灯于黄河中,欲求神禹一年之保佑。古会三天,禹王庙张灯结彩,蒙陕毗邻边民一衣带水摆船而来,香客成千上万,盛况空前。西口古渡与周边的牌楼、护城楼、古城墙、古城门洞相得益彰,成为黄河边墙上的一大人文自然景观。

据旧志载,汉桓帝时,有大贾资金行至此死,津长埋之。其子寻父至此,津长以金还之,帝闻之阅,君子也,遂名“君子津”,这一美名一直流传至今,是新时代河曲人诚实守信的古代样本。历史上,由于西口古渡地处黄河边墙,是中原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汇地,历来边塞贸易活动频繁,这里成为黄河晋陕峡谷一线重要的渡口,丝绸之路,商贾辐辏,渡河船只云集,五方杂处,兵民繁错,万家烟火于斯盛焉。所以,这里是河曲先辈们“走西口”的出发地,是黄河黄金水道上著名的“水旱码头”,也由于黄河水运的发达,走西口“走”出一个河曲城,河曲旧县城于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县府移驻于此,当时是名冠三晋的富裕县。自上世纪中叶京包铁路贯通后,黄河水运衰落,西口古渡作用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码头昨日之喧嚣,被今天城市的宁静所取代,那一首唱不尽的二人台《走西口》,永远留在了一对新婚恋人的心坎。

改革开放后,百废待兴,西口古渡焕发出新的活力,迎来了它的蓬勃发展期,包括本次县政府先后对它进行了六次实质性保护与开发,实现了西口古渡今日的华丽转身和精彩呈现,是黄河大北干流著名的旅游胜地。


首次是1988年,受“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思想的影响,由政府倡导,城建部门从内蒙古准格尔旗购买回禹王庙院落的产权,庙宇当作内蒙到山西硫磺的中转库,从中还可以窥探到当年“水旱码头”商业繁荣的缩影。当年县政协恢复“河灯会”的提案被县委政府采纳,中断十年的“河灯会”,在时任县委书记任志华的重视下得到恢复和延续,这一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放河灯,百姓奔走相告,久违的“放河灯”习俗从此昨日重现。此次“收复失地”和恢复“河灯会”奠定了西口古渡今后的发展,也掀起了河曲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浪潮。

第二次1994年,西口古渡古戏台因年久失修冒顶露天,当时县里宣传文化部门非常重视,争跑要力度很大,省文物局下拨修缮专项资金,对古戏台进行了抢救性保护。举办了首届“河灯会暨经贸节”即“一会一节”活动,组织本土文化人士讨论,将“水西门渡口”正式命名为“西口古渡”,并勒石立碑以示纪念。古戏台还征得一幅妙联:“一船风拥入这般风景,三乡情溢出那段情由。”将古渡风情推向一个更高境界,让游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第三次是1999年至2000年,1999年县政府从旧县海潮庵筹措资金,对禹王庙大殿、抱厅以及内外设施全面保护维修,禹王庙以崭新的姿态走进新世纪,从此迎来一批批外地游客。2000年首次将西口古渡纳入县城整体规划,利用交通部门向上争取的资金,优化了古渡周边环境,拓展场地、硬化广场、打通黄河西大街、新建古渡牌楼,西口古渡有了通往外界的道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西口古渡走进大众视野。

第四次2003年,新世纪之初,是西口古渡规模最大的一次建设,拓展广场、绿化场地、新建踏步台阶、音乐灯光喷泉广场、过水桥、凉亭、护河大理石围栏、环城滨河路等,把西口古渡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科学设计,整体打造,外观更加大气庄严,功能更加完善,西口古渡由小家碧玉走向大家闺秀。

第五次2015年,为打造高品味西口古渡,对其进行提质保护,采用花岗岩重新硬化广场、合理增设地下排水管线设施,出于对游人的安保考虑,重新硬化了广场西南与临隩大道连接线。一条临隩大道的穿越,将西口古渡与滨河湿地公园、临隩公园、鸡鸣三省公园、南园示范园连接在一起,使黄河半岛小城区位优势凸显,宜居宜业宜游吸附力不断增强,河曲城市建设水平进入新阶段。

西口古渡每一次扩建,都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一次发展机遇,它的规模更宏大、功能更齐全、保护更完备。今日的西口古渡,经过多次保护性的开发,已建成集禹王庙、古戏台、牌楼、广场、凉亭、音乐喷泉、健身器材、临隩大道为一体,形成一个汇集河灯漂放、旅游观光、演出集会、休闲锻炼的大型活动场所,每逢节假日和茶余饭后,这里是老百姓热衷追捧的健身娱乐好去处。西口古渡与上下游的娘娘滩、弥佛洞、香山寺、护城楼、文笔塔、岱岳殿、海潮禅寺,共同构成黄河风情旅游带上的八大人文景观,即“一带八宝”,不菲的文物价值和科学的保护开发,使其旅游观光价值不断飙升,成为大美河曲最有竞争力的文化硬核。

近年来,西口古渡,在国内一些旅游文化和影视节目中一展风采,既传承历史,又宣传河曲,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一张靓丽名片,是城市建设进程中的一个缩影,昔日河曲的历史文化见证。在此处,相继成功举办了全国首届独轮车精英赛、《中国风》之和谐河曲、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擂台赛、《西口情歌》电视剧开机仪式、央视《藏宝天下》栏目鉴宝等大型活动,西口古渡知名度不断提高,走出河曲,走向全国,走进寻常百姓。


如果说历史上的河曲靠西口古渡水运发达,富甲三晋,今日河曲依赖煤炭资源开发,煤电繁荣,那么未来的河曲,是否将以旅游业为发展突破口,大力挖掘黄河文化、长城文化、边塞文化资源,主动融入晋陕蒙黄河金三角经济发展圈,搭乘国家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和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时代列车,让河曲老百姓早日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新建的西口古渡滨河广场,像一艘蓄势待发的航空母舰静静地停靠在黄河岸边,昭示着河曲经济腾飞和文化繁荣的到来!

古渡逢早春,西口展新颜,游子梦萦地,万民尽欢处。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