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拍北京旧日遗存,透过现实的镜头了解逝去的历史——万寿寺周边

 心尧九十八谈 2021-01-04

今日签到:164

2021年1月3日,星期日,北京

雾霾指数:102,橙色


【心尧爱北京】

还没习惯已经进入了2021,开头儿写日期的时候依然写了2020。

毫无来由地忽然想起朴树在2000年出的那张专辑《我去2000年》。那一年是1999年,兜儿里揣着随身听,蹬着自行车,穿着校服,留着短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是的我看见到处是阳光,快乐在城市上空飘扬。

新世界来的像梦一样,照的我暖洋洋。

……”

距离那个青春时代竟然已经过去了20年。

曾经担心电脑千年虫的我们,曾经无比期待进入新世纪的我们,曾经一盘磁带AB面循环的我们。

都还好吗?年少时的梦都已经付诸笑谈了吧。

(开篇本来想放朴树原版的,后来想想都过了20年了,还是放盘尼西林这版吧,小乐他们改编的挺棒的还是~显的自己还年轻

扯远了。

虽然今天也是篇怀旧主题,但是不追忆上个世纪的事儿。

来些更久远的,继续更新《北京旧日遗存》系列——

紫竹院周边篇。

··· 双林寺塔 ···

双林寺塔的遗址就在紫竹院公园里面,从南门一进去便是。

查了一下资料,说是2011年公园方委托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塔基进行考古发掘,到2012年2月完成的。

我说怎么从小儿经常来的紫竹院公园以前没听说有这么个遗址呢。

发掘完工后可见塔基还是比较完整,方形基座、八角台基和方形地宫结构界限清晰。现在为了保护塔基,在上层加盖了钢筋混凝土承台,两侧留有通道供游人参观。

双林寺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是权宦冯保的家庙。明万历五年(1577年)冯保在督建万寿寺的时候将双林寺进行了扩建。

这张照片是站在参观通道上拍的,隔着玻璃。能看到曾经双林寺塔的壮观图景。清末双林寺颓废,这座八角密檐实心砖塔于1975年被拆除。

现在能够清楚地看到双林寺塔的石块儿,塔基的轮廓遗址。据说今后可能会把塔复建出来。

想起曾经在《帝京景物略》中读到一篇名叫《西域双林寺塔》的文章,认为描绘的就是这座塔。

现将书中所记抄录如下:

“万历四年,西竺南印土僧左吉古鲁,东入中国,初息天宁寺。后过阜成门外二里沟,见一松盘覆,趺坐其下……赐松地居焉,赐寺名西域双林寺。”

“寺后一土山,山前一塔,傍皆朱樱。…… 西又二里,三虎桥,亦曰神虎桥。”

当年的双林寺占地面积相当广啊,现为一片住宅小区。

··· 万寿寺 ···

既然刚才提到了冯保督建万寿寺,那么就先写写万寿寺吧。

这也是小时候经常活动的范围,但是从来没进去过,那时里面住满了人。近些年腾退复建后也只去了一次。整理出来几张照片,拍的不理想,凑合看。(看到以前拍的照片,能够清晰地体会到自己的进步,略开心~😄)


“慈圣宣文皇太后所立万寿寺,在西直门外七里,广源闸之西。万历五年时,物力有余,民已悦豫,太监冯保奉命大作。”

“中大延寿殿,五楹,旁罗汉殿,各九楹。后藏经阁,高广如中殿。左右韦陀、达摩殿,各三楹。”

“寺之碑,大学士张居正奉召撰。”

—— 以上摘自《帝京景物略》

万寿寺经历明清两代大规模兴建,成为皇家佛教胜地,也是清代皇家祝寿庆典的重要场所。如今为北京艺术博物馆,1985年改建而成。

万寿寺前为长河,平静舒缓,旧时设有码头。每当春末夏初,帝王太后由紫禁城出,走水路,至颐和园避暑,均在此驻跸下船,稍事休息。(万寿寺东为旧时的广源闸)

现在万寿寺正进行大修,待日后完工开放,一定会再去,认真地用镜头记录一遍。万寿寺之美,非亲眼所见而不得。

··· 延庆寺 ···

延庆寺的名气没有那么大,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它就在万寿寺的东边一点,地理位置上非常近。

延庆寺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私庙。据《北京寺庙历史资料》记载,本庙面积二十二亩零八分,除佛殿外,分禅舍及租户居住。

此寺院原与万寿寺相通,曾为接待各地僧人参拜万寿寺的住所。另有学者认为,延庆寺为万寿寺的下院。如今寺内所供各器、物均已无存,(寺内原有释迦佛一尊,阿难迦叶二尊,罗汉十八尊,大铜磬一口,铁五供两堂,三经一部,石碑三通)。

仅存的天王殿、大雄宝殿及配殿也已沦为民居,破坏极其严重。我们没再深入往里走,除了不好下脚以外,还怕打扰到住在这里的居民。

照片中门额处的字迹已模糊不清,仔细分辨的话,能看出 “延庆禅寺” 的字样,前两个字按常理应该是 “敕建”。

不知道未来会不会腾退保护呢?跟旁边的万寿寺比起来,这境遇差的可真是悬殊。

··· 白塔庵 ···

如果您要是搜索北京地名儿,白塔庵会出现在如今北三环联想桥北的那片。还保留着车站名称,但早已没有了庵的踪迹。

今天要说的这座白塔庵,是位于西三环北路附近的。

我以前是不是瞎?路过无数次的地方,从来没注意过这些历史遗存。只能说那些年,我的心思不在这上。

或许我已经与太多的古建筑擦肩而过并永远错失,它们已经摧毁在我未经留意的时光里,消失在我漫不经心的过往里。

关于这座白塔庵还有个传说。

相传明建文帝在“靖难之役”中逃出南京,落发为僧。晚年葬于西山,并另建衣钵塔于此。(毕竟只是谣传,真实情况无从考证。)个人感觉可信度为零。

如今这白塔庵在中国画研究院内,我们并没有入内参观。只能隔着高高的围墙和林立的小区勉强拍到一个塔顶。

··· 法华寺 ···

法华寺这个名字从小儿也是很熟悉,路旁的电线杆子上都挂着“法华寺”的牌子。

外观看上去很新,门额处的 “敕建法华禅寺” 也非常清楚鲜艳,应该是近些年新修缮了。

关于法华寺的记载比较少,只知道其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属私建。现仅存山门,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这几十年,寺内建筑一直为中央民族大学附属幼儿园。

----

比起那些完全坍圮消失的,这些改建为各办公场所、教育用地的古建庙宇,终归算是“活”下来了,只能安慰自己说,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古建筑生命的延续。可是这种延续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新的开端总会充满新的希望,未来的日子里会尽可能拍更多的地方。若不是疫情泛滥,或许能走得更远。

不过换个角度想想,能这么踏实地跟北京、跟家门口儿照相,仔细梳理各个区域的历史遗存,也实属难得。

好吧,2021年的目标就是:

让过去,有未来。


- FIN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