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要是能把这个话题讲明白,谁才是真正的跨年演讲

 吴志钧juq3nuw7 2021-01-04

读者让我聊下罗振宇的跨年演讲,我粗粗的看下了文字稿,大概有这么几个话题。

1、确定性。

罗胖今年把确定性挂在嘴边,这个词,是过去两年中,我用的最多的。

当然我讲这个词儿主要是和市场机会挂勾。

我说过很多次,机会的确定性比机会本身值钱一万倍。

就好比你告诉我说,比特币会涨,或者会跌,这可以构成机会,但只是三要素里的一部分。

价格,仓位,风险管理,三个要素共同决定一个决策。

你告诉我方向是很粗略的,方向还有两个维度,什么价格买什么价格卖,风险盈亏比是多少。

单单一个方向,那跟扔筛子没有区别,这不构成长期大量重复性下单的理由,也没有办法形成稳定盈利。

所以我常常提到确定性。

确定性如果100%,那带来的盈利是非常大的,而且非常稳定。

比如你告诉我,接下来的5秒钟内,某某品种,一定会涨1%,值钱的是一定这两个字。

真要是一定了,我可以100倍杠杆,重仓,5秒钟内就翻番。

但问题在于怎么才能一定,市场里不是没有一定,而是一定很稀罕,一定是个稀缺的词儿。每当一定发生的时候,就如同捡钱一样。

有句话说的很透彻,钱不是挣来的,你要是挣钱,你应该去工地上搬砖,烈日头下汗流浃背,用辛苦挣每一分钱。

钱不是挣来的,是怎么来的呢?是捡来的。

每当市场里有一定的时候,就像地上有一个皮夹子,你走过去,捡起来,仅此而已。

那为什么让你捡到了而不是别人呢?因为你脸白么?当然不是。这就是认知的差距,你只能赚你认知范围内的钱。

你能看到地上有个皮夹子,别人看不到,你知道确定性,别人不知道,所以这就该你的。

你只是捡起了原本就属于你的,别人也只是失去了原本就不属于他的。

2、印度为什么不行,我们为什么行。

这个话题我们也聊过,我曾经多次说印度和我们之间差了一个秦始皇。

印度整个社会是割裂的,这使得他无法构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也不利于把全民裹挟进入工业领域。

这一点罗胖今年也举了一个例子,说的是印度低种姓的上司被高种姓的下属殴打。

他也提到了共识,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内部形成了共识,这在全世界都很罕见。

我们不仅内部达成了共识,而且几十年如一日。

3、怎么看部分科技领域里的落后。

一年半前我就反复说,这是一个机会,尤其对于高科技领域的从业人员,甚至对于学生,都是。

事实上已经部分兑现了,你看科创板的造富神话就知道。

关于这一点,我过去写过不下几十篇,这里不赘述了。这是机会,难得的机会。

罗胖的观点也是一样的,有问题才能发财,你只有解决了什么,或者满足了什么,才能赚到钱嘛。

4、怎么看系统与人。

他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图书管理员究竟是被系统绑架了,还是可以借助系统。

如果他把自己当工具人,目标只盯着管理书,他最后就是工具人,就是很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

但如果他能够跳出这个束缚,把目光投向人,他可能会成长为一个独当一面的管理者,甚至去创业。

这个说法被很多人诟病。

诟病的对,因为大多数人是跳不出系统的。就像一个外卖的员工,大概率会被系统压的喘不过气,你说他能够借助系统,跳出系统,这无异于天方夜谭。

但怎么说呢?天底下所有的成功,本身就是天方夜谭,就是极小概率事件。

鲤鱼跃龙门,这叫奇迹,并不是说每条鲤鱼只要按照什么步骤,一步一步努力做下来,就一定能跃龙门。

很显然他淡化了概率,所以让人有点鸡汤的味道。

人只要有点阅历就知道那根本不是一个按部就班能完成的事儿。

还有很多,限于篇幅,我不再聊了,总的来说,有种被他抄袭了的感觉,好像这哥们也天天看我们的文章,最后被他拿去当素材,总结了一把。

但实际上,不是这回事。

罗胖的素材哪儿来的?无非就是和一群企业主聊天聊来的,其实世间就那么点道理,殊途同归。

但是也有很多人说,罗胖今年聊的很枯燥,你这个看法,我也认同,我也觉得很枯燥。

而且说一句自夸的话,我觉得他没有我说的好,他每个点都是泛泛而谈,点到为止,没有展开,当然,这或许是因为时间限制,那是总结性的演讲。

但有一点,我认为是对的。

无论你看了多少观点,无论这个观点被阐述的不清不楚,还是明明白白,对你的帮助,都没有你想像中那么大。

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绝大多数人,这辈子的思维定势都在关注是非。你给他任何一个观点,他都会耗费99%的精力去辩论是非,或者在心里辨论是非。

他一定要定义出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一句话是好话还是坏话。

99%的精力都被拿去干这个,剩下的1%就不足以启动思考了。

在与读者的交流中,我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所以才提出了以下这句话。

你到底是要辩个输赢,还是要赢?

把99%的精力拿来辩个输赢,是学校教给你的,现代学校起源于德国,全世界都是抄德国。

德国兴起现代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打工人。换句话说,教孩子们花99%的精力去辩个输赢,就是为了培养打工人。

这里面如果有个别孩子最后能够把99%的精力用在赢上面,那是他们的悟性,而不是教育的初衷。

没有哪个教育是为了培养老板,教育都是为了培养打工人。

但是有一部分打工人,渐渐的会发现,好坏这件事,自己够不着。

我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如果说有忠臣有奸臣,你会发现,首先人家都是臣。

臣是一种门槛,甚至奸臣也是一种门槛。

二战结束的时候,东条英机是头号战犯,按规定要上绞架的,他的同学石原莞尔对此愤愤不平。

石原莞尔我们知道,当年袭取东三省,就是他干的,但是此后被东条排挤,只做了个中将,一直不得志。

石原莞尔从来看不起东条,读书的时候就看不起,他给东条起了一个外号,认为他最多管理20挺机枪。

但是架不住东条出身很好,他父亲东条英教是大将,日本陆军之父(来自德国的麦克尔将军)的得意门生,著有兵书《战术麓之尘》,被称为陆军宝典。

所以最后东条说了算,石原莞尔实际上坐冷板凳去了。

石原莞尔认为他才有资格成为战犯,被绞杀。他认为被绞杀是一种荣耀,是对他多年努力的认可。

这个要求麦克阿瑟当然不会理睬,于是他很悻悻然。

你看到了,你不要觉得只有流芳百世才排队,其实遗臭万年也排着队。

石原莞尔这样的人,想遗臭万年,都轮不上他。

这就是一部分打工人慢慢发现的,他们发现自己的目光距离自己的生活十分遥远。

什么才和我们这些普通人息息相关?

就两个字,活着。

我那天借着北京的流调回复了一个内陆去香港工作的女读者。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TVB一本四年前的实况节目叫做《有楼万事足》,其实里面很多说法都是政治不正确的,虽然都发自内心。

这就是人生很尴尬的一面,心里话往往政治不正确,正确的话往往自己都不信。

去年TVB也有一本《香港爱情故事》,让人觉得三年过去了,什么都没有改变。

你去看这两本片,感觉,哇,剧中的故事好像跟舆论常讨论的话题完全不搭边。

里面那些青年男女,哪怕是港大毕业的,毕业都是高级白领,工作好多年,为了买一套5,6百万的房子,要攒好多年首付,拍拖好多年都没法成婚。

你会发现,这些好像才是大多数人遇到的问题,而不是像媒体中大家平日里关心的,比如罗永浩是个怎样的人。

其实罗永浩无论是个怎样的人,哪怕他不是人,他都是一个每年能还四亿债务的家伙。

他真的跟很多连区区几百万都要终其一生的普通家庭,毫无关系,真的是毫无关系。

但绝大多数人一生的精力都花在思考,他是个好人还是个坏人,这件事是对的还是错的。

与此同时,绝大多数人一生中遇到的问题,往往都是些比如掏不起几百万的房钱,掏不起几十万的彩礼,掏不起几十万的学费,或者因为赚的少而导致工作不快乐。

你会发现我们一辈子关注的问题,和我们遇到的问题,是两样的。

我是指普通人,如果你是土豪,那另讲。

作为普通人,一辈子遇到的几乎99%的问题都和利弊有关,但是一辈子99%的精力都耗费在鉴定是非上了。

这一点是很魔幻的,就像过去的一年。

我觉得这才是跨年演讲,谁要是能把这个话题讲明白,谁才是真正的跨年演讲。

99%的人,需要并不是罗胖讲的那些关键词,那些东西我都讲过,大言不惭地说,我讲的比他透彻多了。

so tama what?我又改变了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