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地之中 | 中岳三阙少室阙

 CHANJIJI陈吉吉 2021-01-04

少室山者,山岳之神秀者也。

嵩山由太室、少室二山组成,太室峻极峰,少室连天峰分立两侧,故而《诗经》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之名句传世。据传,禹的第一个妻子涂山氏生启于太室山,山下有启母石,石前有启母庙遗址,庙址前启母阙尚在,故称之为“太室”。又传,涂山氏之妹栖于少室山,人于山下建少姨庙祭祀,故山名谓“少室”。

少姨庙今已无存,唯阙周散布大量汉代瓦砾,可知庙址当在少室阙中轴线附近。唐代杨炯对少室山进行修葺,并写出著名的散文《少室山少姨庙碑铭》曰:少姨庙者,则《汉书·地理志》:“嵩高少室之庙也。其神为妇人像者,则古老相传,云启母涂山之妹也。”少姨信仰并非仅在嵩山,偃师,巩县均有。《大明一统志》卷二九云:少姨庙,在府(河南府)城东南。又偃师、巩、登封县俱有。世传神是启母之妹,故名少姨。

及至金元之时,杨奂游中岳时,曾于少室庙赋诗一首:路旁双阙老,蔓草入荒祠。时见山家女,烧香乞茧丝。说明元代的少室庙已荒废,附近还有蚕农到这里祈求蚕茧的丰收,此时的少姨已被误作蚕祖来奉祀。到了明代,少室庙已坍塌损毁殆尽,唯余少室阙尚存于荒芜之间。

少室阙的建造年代因阙体铭文残损而不详。但少室阙铭文有“於菆林芷绵日月,而三月三日,郡阳城县兴治神道。君丞零陵泉陵薛政、五官掾阴林、户曹史夏效、监庙掾辛述、长西河圜阳冯宝、丞汉阳冀秘俊、廷掾赵穆、户曹史张诗、将作掾严寿、庙佐向猛、赵始。”的记载。

上述记载和启母阙上的官职姓名相同。又,启母阙和泰室阙上均有颍川太守朱宠的题名。故而,少室阙的建造年代应当和泰室阙相距不远,且和启母阙似为同时建造,大约在汉安帝延光二年前后。

少室阙保存较为完整,东西两阙的结构基本相同,两阙一南一北,相互对峙,据资料显示东阙高3.37米,西阙通高3.75米,两阙相距7.6米。阙身由母阙和子阙两部分组成。北阙雕刻有篆字“少室神道阙”题额,南阙的隶书题铭大部分都已剥落,漫漶不可辨识。阙壁的四周遍饰用减地平雕刻法雕成的图像,共计有六十余幅,这些画的主要内容包括车马出行、马戏、驯象、月宫以及动物图案等。

铭文:“於菆林芷绵日月,而三月三日,郡阳城县兴治神道。君丞零陵泉陵薛政、五官掾阴林、户曹史夏效、监庙掾辛述、长西河圜阳冯宝、丞汉阳冀秘俊、廷掾赵穆、户曹史张诗、将作掾严寿、庙佐向猛、赵始。”

逐鹿图。图中绘一犬,正在追赶野兔,犬四脚前后伸直,穷追,野兔前爪伸直,后爪扬起,做跳跃状。

龙画像

射鹿图。图中画一飞鹿,其前后各有一人骑一马追赶猎物,拉弓准备放射,鹿正回头向后张望。

牵马训象。图左有一大象,中间有一人,或是象奴,其一手牵着马,一手执长钩,正用力牵马,走向大象,此即训象之图像。《论语》有载:长仞之象,为越僮所钩,无便故也。

虎和斗鸡。斗鸡是古代的一种娱乐活动,早在春秋战国时已流行。春秋左传·鲁昭公二十五年》云“季、郈之鸡斗。季氏介其鸡,郈氏为之金距。平子怒,益宫于郈氏,且让之。”汉代此风更盛,《汉书》食货志:世家子弟富人或斗鸡走狗马,弋猎博戏,乱齐民。《西京杂记》:“鲁恭王好斗鸡、鸭及鹅、雁,养孔雀,俸一年费二千石。”纨绔子弟争相斗鸡取乐,不思报效国家,过着纸醉金迷,斗鸡走马的贵族生活,使得诗人曹植感慨道: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

此斗鸡之侧,一猛虎张开大嘴,扑向相斗的两只鸡,形象逼真而生动。

车骑出行

图中绘有一铺首衔环,其左右各有一水鸟正站立在鱼身上啄鱼,水鸟体型高大,动感很强,观之如临其境。

蹴鞠图。战国时期齐国都城蹴鞠已经开始流行,《战国策》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蹴鞠者。汉代,据《史记高祖本纪》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云:“太上皇时凄怆不乐,高祖窃因左右问故,答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沽酒卖饼、斗鸡蹴鞠,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不乐。”说明刘邦的父亲曾是一位蹴鞠爱好者。又《西京杂记》载:“成帝好蹴鞠,群臣以蹴鞠为劳体。”可见,汉代帝王也偏爱蹴鞠这项运动。

月宫及玉兔捣药,一侧为铭文。《淮南子·览冥训》有文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倡然有丧,无以续之。”因避讳汉文帝刘恒,改为嫦。讲述了“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汉墓,汉画,汉阙中常见此类图像,与升仙思想密不可分。

比翼鸟

交龙穿环

双凤

余亦三访少姨庙之阙,簇新的保护房,罩着久远的历史遗存,颇如盆景一般,毫无苍茫之感。而这种悠远苍茫,与天地浑然一体的感觉只能在老照片中得见。

不过还好,我还是很喜欢少室阙,尤其独爱《少室山少姨庙碑铭》并序一文。

杨炯是初唐四杰,其文章华丽,纵横驰骋,不负“王杨卢骆当时体”之名。杨炯现存骈文共计46篇,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为死人所写,包括神道碑、墓志、行状和祭文,共27篇。第二类是为寺庙所撰写的碑铭,共4篇。此类文字均镌刻于寺庙的石碑上,供游人及膜拜者鉴赏吟诵,是为作者展示自己才华的好机会,亦是时人对作者文才作出评价的重要依据。因此,杨炯写这几篇文章时,铺叙排陈,引经据典,力图显示出自己最高水平。第三类是表、议、诗序,共14篇,其中序言11篇,表、辩、议各1篇。

其中《少室山少姨庙碑铭》便是第二类文章,是其680年受诏而作,整篇文采飞扬,富丽堂皇,诵读朗朗上口,极尽杨炯之才学,是祠庙碑铭中的佳作。

《文心雕龙卷十二·诔碑 》云:“碑者,埤也;上古帝王,纪号封禅,树石埤岳,故曰碑也。周穆纪迹于弇山之石,亦古碑之意也。又宗庙有碑,树之两楹,事止丽牲,未勒勋绩。而庸器渐缺,故后代用碑,以石代金,同乎不朽,自庙徂坟,犹封墓也。

金石永固,传之不朽其实只是一厢情愿。世间万物,在时间的面前太过渺小与柔弱,终逃不了毁灭的命运。然而人们口传心授,辗转传抄,著书立说才是能够永续流传的秘密。正如杨炯的少姨庙碑铭并序,碑已湮灭,文却尚在,这得益于《全唐书》的留存。又如少室阙上之铭文,行将斑驳剥蚀殆尽,如没有著录传之后世,当金石不存,我们又如何回望这段遥远的过往呢?

也正如我在深夜写下的这些文字与影像,只为记录,别无他求。




您的转发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