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上火又怕冷?几个小妙招让您水火相济,不再痛苦~

 1234ABCD669 2021-01-04

如果你出现了口腔溃疡、口干口臭、牙龈出血、长痘痘、眼睛红肿、嗓子疼、胸闷烦躁等等问题,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呢?

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用俩字概括:上火

兵来将挡,见招拆招。既然上了火,那当然是想尽办法“灭火”。去火药、绿茶、苦瓜、菊花、莲子心……总有一个法子能搞定当下困扰你的症状。

不过,有这么一类人,虽然常年上火不断,但同时又会表现出很多虚寒的症状,越是用性寒凉、味苦涩的清热泻下之物“灭火”,虚寒的表现越会加重......

如果你被这样的怪现象纠缠许久,那么就该考虑考虑自己是不是变成了传说中上热下寒的体质。

//


到底什么是上热下寒呢

//

在中医的概念里,人体内的气血阴阳运行有如自然界天地的循环一样。心主火,位居人体的上部,好比天上的太阳;肾主水,位居人体的下部,好比地上的河流。

正常情况下,心火借助胃气的下降,向下沉降以温煦肾阳,人就不会因肾阳不足而畏寒、痛经、腹泻、腿脚冷等等;肾水借脾气的升发,向上升腾以济心火,人就不会因为心火亢盛出现红肿热痛、心情烦躁等问题。

上面描述的这个状态,中医称之为水火既济。说白了,就是体内气血阴阳的循环正常,能让该暖和的地方暖和着,该凉快的地方凉快着。

话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够明白几分了,所谓的上热下寒,其实就是水火不济造成的结果。

//


上热下寒的具体症状是什么?

//

上热下寒的人一般会同时出现下述一个或多个症状:

上热:口腔溃疡、舌疮、嗓子疼、牙疼、腮肿、流鼻血等反复发作。慢性中耳炎、目赤红肿、眼干眼涩、青春痘、甲状腺类问题。

下寒:肚腹不温,经常拉肚子、腰膝酸冷,肤色暗沉,女性痛经,男性阴囊冰冷潮湿,手脚冰凉,特别怕冷,饮食耐温不耐寒。

//


调理上热下寒的妙招在这里

//

1、适当运动

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会出现上热下寒的体质,除了大家熟知的熬夜劳神、恣情纵欲、饮食生冷、露体受寒等因素之外,久坐久卧、缺少运动同样是不可忽视的一大原因。

运动不足,经脉的运行自然会逐渐下降,接着会导致阳气生发不畅、郁闭阻塞,该暖的地方又暖不到,上热下寒也就不足为奇。

针对上热下寒体质,可重点练习摇头摆尾去心火和双手攀足固肾腰两式:

推腹揉腹、金鸡独立、跪坐等方法也都不错,之前脉脉艾灸都有发文介绍过,方法也很简单,不妨日常有空就做。

2、泡脚降火

若畏寒、四肢不温十分明显,泡脚便是再合适不过的法子。

取艾叶(最好是艾绒)15克,桂枝10克,制吴茱萸10克,加入适量清水煮沸20分钟,然后放凉到你能接受的温度,切记别兑凉水,直接泡,水温不够了就直接再续热水。

一般来说,泡脚水最适宜的温度大概是40~44℃,水面超过脚踝大概2~3厘米最好,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微微出汗为宜。

边泡脚边用双手搓后腰,效果更佳。泡完之后再搓搓脚底的涌泉穴,滋养肾水,既能补阳,又不至于让人上火。

3、自制肉桂小米饭

取肉桂6克,磨成细粉;小米150克,蒸至烂熟。食用时将肉桂粉均匀撒在小米饭上,拌匀,当作主食吃。

肉桂能补火助阳、引火归元,小米可以养肾气、去脾胃中热、益气。两者配合,同气相求,不仅能让上窜的火归位,还能补脾肾、助阳气,两全其美。

4、艾灸

对于上热下寒体质的虚浮之火来说,需要用合理的方法把它引到应该去的地方,同时依靠外力驱散积聚在身体下部的寒邪,那么艾灸就是非常合适的选择了。

艾灸时,尽量少取肚脐以上的穴位,中脘除外(脾胃虚寒的人一定要灸中脘)。艾灸中脘、关元是不错的选择,神阙亦可(但是有些人常灸神阙会便秘,若有便秘可改灸关元)。


以上三穴可每日选择1-2个,施灸20-30分钟左右,灸完后一定要再灸三阴交、涌泉(最后施灸,不可缺少),以达到引火归元的作用。

具体的选穴和灸量,因人而异,一定要学会感受自己的灸后状态,时时调整,这个要靠自己了。比如有些上热下寒的人,灸中脘(中焦),关元(下焦)等中下焦穴位,虽然对缓解中下焦虚寒有作用,但如果瘀堵严重或是在心浮气躁时温灸,也可能会引起上焦(心肺)烦热加剧,感到不舒服。所以,一定要注意灸量,施灸时的心境和环境也很重要。

若总是灸后上火,需要暂停施灸,咨询当地中医师进行专业的调理。

上火有五种,都有好方法

上火有五种

肝火:表现为头痛、面红目赤、口干咽疼、胁肋疼痛、尿黄便秘,甚至吐血。
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肾火: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
肺火: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等。
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一、上火症状不同,选用的去火中药或中成药也应不同。
1、上火症状:口臭、口渴喜冷饮、食多易饥、齿龈肿痛、风火牙痛、肛门灼热、大便恶臭明显。
去火中成药:可选服栀子金花丸、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清胃散。
2、上火症状:皮肤肌肉疖肿疮疡烦、失眠、小便短赤、舌尖红、口舌生疮为主要症状。
去火中成药:成人可服牛黄清、痄腮红肿。
去火中成药:可选服连翘败毒丸,小儿可服犀角化毒丸或化毒散。
3、上火症状:头晕耳鸣、急躁易怒、面红耳赤、暴发火眼、口干口苦、尿黄便干为主。
去火中成药:可服清肺抑火丸或牛黄上清丸。
4、上火症状:口渴、唇裂、心心丸(片),小儿可服导赤丹或珠黄散。

二、常见的上火症状主要有“吃不进”、“受不了”、“拉不出”等多种,因此,去火选药也当对症。
1】“吃不进”:是指上焦(心肺部位)有火,表现为口干、舌烂、唇裂、目赤、耳鸣及微咳。成人可选服牛黄清心丸(片),小儿可选服珠黄散等。
2】“拉不出”:是指下焦(肝、肾、膀胱、大小肠等部位)有火,表现为大便干结,小便短少,尿色黄赤、浑浊有味,阴部时痒,妇女白带增多,甚至带黄。常用中药可选三黄片、当归龙荟丸、栀子金花丸、龙胆泻肝软胶囊等。
3】“受不了”:是指中焦(脾胃部位)有火,表现为时而胃火亢盛,食不知饱,时而呃气上逆,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宜选用栀子金花丸、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清胃散,小儿宜服七珍丹等。
4】“虚火”,也就是阴虚而热,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咽干舌燥,眩晕耳鸣,健忘失眠,或干咳气短,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声音嘶哑,潮热易怒,舌红少津,脉细数,这种上火症状,可对症选服知柏地黄丸等去火药。
提醒,孕妇或年迈体弱者上火时,可不能滥用泻火药,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降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