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卧龙南阳睡未醒

 我的智慧海洋库 2021-01-04


这对浅绛彩人物故事帽筒高281mm,直径122mm。榜题:卧龙南阳睡未醒。款识:丙戍冬日昌江客次蒋玉卿写。底款红印:同治年造。画面中四个人物分别是:草庐中沉睡的诸葛亮,窗外着黄衣的刘备,着绿袍的关羽,穿黑衣的张飞;草庐外有山石及数点梅花。

诸葛亮当年隐居于南阳城西卧龙岗上,号卧龙先生,这幅画面说的是刘、关、张三人访诸葛亮的典故,标准一幅卧龙岗上“茅庐三顾”图。


浅绛彩瓷是清末时期,景德镇具有创新意义的釉上彩瓷器。烧造于同治、光绪到民国初期约50年之间,“浅绛彩”瓷专指这一时期流行的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浓淡相间的花纹,染以黑、淡赭和水绿、草绿、紫、淡蓝等色,经低温650-700℃烧成的一种特有的低温彩釉。

“浅绛”一词,借用了中国画的概念,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采用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浅绛画法最早起源于元代,早期以山水画为主,其画家代表人物为黄公望。晚清浅绛彩瓷兼具山水、花鸟、人物、虫魚,将中国书画艺术的“三绝”之诗、书、画,以瓷画的形式表现,形成传统中国画与瓷画相结合的全新局面。

帽筒是清代晚期独有的一种瓷器,创烧于清朝咸丰年间,至今已有150余年历史。“帽筒”顾名思义,是为置放帽子专门配备的器物。有清一朝满族统治者实行剃头令,人们的发式前额是剃光的,因此春秋冬三季都需要帽子,而清朝官员的帽子又垂着长长的翎羽,置放帽子的器物就很有必要了。


因为有置放官帽的功用,帽筒发展到后来,就成了居家摆设、女儿出嫁时的必备陪嫁品,隐喻升官发财的含意。这对帽筒上的丙戌年号,为1886年,即清光绪十二年。底足同治年红印为寄托款。

“三顾茅庐”的故事流传最广泛,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加上《三国演义》的艺术喧染,三顾茅庐更是成了礼贤下士的历史典故。

 那是后汉时期,刘备在官渡大战中被曹操打败,只得投靠荆州的刘表。而刘表集团明里暗里排挤刘备,他只好在新野暂时存身。

那个时候刘备身边有徐庶为谋士,大小事宜刘备都与徐庶商量。谁料曹操知道了徐庶的才能,就把徐庶的母亲接到身边,说是奉养,其实是软禁。不久,又诈称徐庶的母亲生病了,派人告诉徐庶叫他立马去许都见老娘一面,好作个告别。孝顺的徐庶知道这一去肯定是回不来了,临走前告诉刘备,南阳卧龙岗上有个奇才叫诸葛亮,你一定要把他请出山,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天下便唾手可得了。

公元206年冬的一天,刘备携兄弟关羽、张飞二人一起策马来到卧龙岗上拜访诸葛亮,不巧诸葛亮出游去了,书童也搞不清楚去了哪里,何时才能回来,第一次拜访就这样无功而返。

 过了些时,天降大雪,刘备心想,这样的天气诸葛亮一定出不了门在家呆着呢。就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再次来到卧龙岗上。诸葛家柴门大开,刘备见到一个青年正在读书,赶紧走上前去行礼,打过招呼才知道原来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几个朋友邀请去了宛城。此时的关羽已经不耐烦了,跟刘备说,这诸葛亮或许是个徒有虚名的人,借此与南阳士人结交而已,未必有真才实学,要不咱就别再找他了。刘备不以为然,给诸葛亮留下一封书信,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希望下次再来能见到诸葛亮。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择了个黄道吉日,沐浴更衣之后,又叫上二位兄弟去卧龙岗访诸葛亮。张飞说:大哥、二哥你俩在家等着,我老张一个人去叫他来,若是他不识相,俺就用绳子把他捆了来见你。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通,三人又骑上马出发了。从新野到卧龙岗一百多里的路程,将近晌午到了宛城,三人吃罢晌午饭,来到卧龙岗已是午后,正是诸葛亮睡午觉的时候。刘备就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一个人在门外阶前静静地站着。一直等到诸葛亮醒来,刘备才进去谦逊的和他相见,诸葛亮慌忙召唤书童沏茶。二人见过礼后,坐在一处讨论天下形势,诸葛亮和刘备畅所欲言,分析各路豪杰势力强弱,策定第一步天下三分,之后再复兴汉室的宏伟蓝图。

典故的结局是南阳卧龙岗上,刘备诚恳相邀,诸葛孔明从此出山。历史上著名的《草庐对策》就出自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故事,由此,也奠定了南阳卧龙岗“三国策源地”的历史地位。

《龙起南阳》一一真实的诸葛亮专题展·之云展览(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