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在引导孩子处理好考试、手机与上网的关系

 泠风思语 2021-01-04

/高英    〔原创作品〕

元旦三天假期过后,正上初二的女儿就要投入相对紧张的期末复习了。因为我们早就约法三章,考前我会收起女儿的手机,所以在元旦假期里女儿写完作业以后,我“放纵”她玩手机,没有限制使用时间。

女儿抓住机会,拿着手机忙个不停。在假期最后一天的晚上要收手机之前,我一再劝慰女儿:“期末考试就要来了,寒假还遥远吗?三周左右的时间很快就会过去,考完就可以再用手机。”

女儿虽然恋恋不舍,但是理性告诉她最好按照规定行事,毕竟她也不想有个差成绩。

女儿放下手机,带着撒娇的神色说:“妈妈,你看我用手机干了多少事儿啊,但最好笑的是,忙得连游戏都没打完。”

我笑了,表示理解地说:“我知道你在忙画画、忙企划,不只是打游戏和聊天,只是怕累着你了,才要限制手机的使用——长期使用手机,不仅损害视力,而且损害颈椎。要是玩手机时间长了有利于健康,肯定会鼓励你多玩呀,我又不傻。”

我边说边给女儿按摩几下肩膀,用这个行动表示我对她的健康最为关心。见女儿变得心平气和,我趁机嘱咐一句:“周一起就要进入备考状态,不拿手机时也别想手机上的事儿了。”女儿没吱声,我也不再多说什么。

回想2020年春天,因为要上网课并在网上完成作业而整天拿着手机的女儿在不知不觉中走神了,主观的松懈带来了学业成绩的反复波动。有段时间我很生气,多次指责女儿因玩手机而耽误了学习,那时女儿一听这样的话就强烈反感,非说不是手机的事儿,我家一度出现母女剑拔弩张的冲突局面。

后来我跟女儿谈心说:“假如整天玩手机能促进学习,学校又不傻,那就让老师都休息,让学生都带着手机去课堂上玩呗。”女儿情知理亏,却默不作声,坚决不肯承认自己是因为沉迷于手机而导致了成绩明显波动,焦虑的我只能偷偷跟我家先生吐槽。

我家先生一再劝我不要着急,对女儿多些耐心,相信她会好起来。我也发现自己再生气着急都没有用,怎么跟女儿讲道理也难以立竿见影,于是改变了策略,不再从手机与学习的关系上入手,而是从恢复原有的母女亲密关系上入手,一方面用心陪伴女儿,另一方面在使用手机上坚持原有的约定。

2020年,从夏天到冬天,女儿的成绩降了升,升了再降,降了再升,如此经历了反复浮动后的她终于切身体会到了学习的事儿没法糊弄,上了初中不努力还真不行,不像小学时只要随便一学就能考好了。

2020年刚入冬的时候,有一天吃晚饭时女儿对我感慨说:“我算是知道了,手里不拿手机的时候想手机上的事儿那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真不行,真会影响学习。”我听了很高兴,这句话能从女儿口中说出来实在难得。

我先赞扬女儿觉悟得好,然后也感慨地说:“看来,有些事情无论家长再怎么具有前瞻性,提前警告了孩子,孩子没有亲身经历都是不会信啊。”女儿说那当然,只听家长讲道理和自己亲身经历后明白道理是两回事。

对此我深以为然。家长再苦口婆心地为孩子好,也无法取代孩子的具体成长过程,无法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避免一个跟头都不摔,常言道“孩子不摔长不大”嘛。看来,家长能做的只有因势利导,而非试图阻挡孩子犯错误,毕竟试错也是人生成长的一部分。

记得女儿一岁多刚会走路的时候,在确定没有受伤的情况下,她摔倒了我从来都不去扶,只等她自己慢慢爬起来,真爬不起来时再去帮忙。有一次她在床角那里转弯时被碰到了,刚要哭,我就温柔地告诉她可以回到原来的地方再跑过来试试,女儿立即照做,但这次显然增加了一份小心,顺利地避开了床角跑到我跟前来,我抱住她夸她做得好,女儿非常开心。

现在女儿虽然已经告别了儿童期,但是还会有出错的时候,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难免还要摔摔跟头,只要她依靠自己爬起来站稳了然后能够继续前行就好,何况一个人早年经历一些曲折也未必是坏事。

当我在2020年的秋天冷静下来之后,不仅自己的心态慢慢好了起来,而且一时受损的亲子关系也恢复成了正常状态。

2020年的秋冬,女儿在努力自行纠错的过程中获得了精神层面的崭新成长,我则又一次深切地体会到家长这一身份的最大职能是言传身教。

在使用智能手机上网方面,近日我一再对女儿说:无论手机还是上网都是一把双刃剑,就看你用哪一面,我觉得咱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都大有收获,现在咱们都要注意手机使用时间,只是为了健康——健康是活着的最重要的资本。

平时我会主动跟女儿谈论我怎么使用手机,例如发文章,例如读有点儿深度的文章,例如没事儿不和人闲聊,有时候还会分享我的或别人的文章给她看。女儿不甘示弱,她不仅会在网上发自己的同人文和漫画,学剪视频试着做企划(前几天女儿还因为在网上做企划获个二等奖),还通过网络学到了很多我不懂的知识,另外也会分享她喜欢的东西给我看。

当我尽量避免使用手机时间过长的习惯形成后,相信同样会对女儿产生积极影响。

我希望引导女儿懂得并做到:手机,要拿得起放得下;网络,要利用它的正面功能。相信一旦处理好使用时间并掌握好使用内容,无论手机还是网络都既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又不会影响孩子的三观健康。

高英写于202114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一,周一巳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