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孩子做一个快乐的神童

 平湖一柱家教号 2021-01-04

【第69期】开心周末版——看童真趣事,悟教子真经

让孩子做一个快乐的神童

01

教育警示:哭泣的神童

    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中,曾有一个12岁的河南选手李云龙,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力挫群雄,独占鳌头,被人们誉为神童。可是,在电视直播现场,获胜的李云龙却失声痛哭,他说,为了这样的胜利,他丢掉了童年、丢了快乐!

在李云龙12年的小小生涯中,总共花大把时间学过这么几样东西——围棋、珠心算、魔方、记忆。他7岁开始接触魔方,在父亲李勇的有方教育下,8岁就获得了魔方速拧比赛儿童组世界冠军。他父亲李勇骄傲地说,“玩魔方还不是儿子的最强项,他最厉害的是二进制记忆,最好成绩超过了世界纪录保持者,就算是成年人也没人能与他抗衡。”李勇给儿子设定的最终目标为——魔方比赛成年组世界冠军。

在《最强大脑》比赛现场,主持人曾问李云龙“一周爸爸给你放多长时间假?”李云龙紧锁浓眉:“一周基本上不放假!”

02

“不教育”和“教育过度”都是儿童教育之误区   

宋代王安石的《伤仲永》记载了一个神童陨落的故事。说有个方仲永的孩子,5岁时,忽然无师自通,提笔即书,作诗答对,令人人称奇。可是其父却未及时对其进行教育,反而领其到处炫耀,以其谋利,及至成人,方仲永天生才气散尽,“泯然众人矣。”

王安石的结论是,一个人天资再聪颖,后天不学习也会沦为平庸。作为普通人,如果不加强自己的后天学习,就会更加普通了

王安石在这里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后天教育对人发展至关重要,无论孩子天生多么聪明,都绝不能忽视对他们的后天教育。

在当下,我们不少家长朋友,从“伤仲永”中汲取了教训,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视。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从很小的时候,就把他们送进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就像神童李云龙一样,没有了双休、没有了节假,没有游戏,没有了欢乐……但是,凡事皆有度,矫枉不能过正,过度强化的教育,虽然与“仲永之父的不教育”方向相反,但却会殊途同归同。透支孩子的体力、智力,把孩子当成生物电脑和机器进行训练,其最终结果可能连宋朝方仲咏的“泯然众人”都达不到了,很可能把孩子训练成一个“健康的残疾人!”

湖南神童魏永康就是一个现实的例子(详情可参见3月17日本公众号文章)。魏永康4岁上小学,8岁读中学,13岁上大学,17岁进入中科院硕博连读,后因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最终被劝退学。据报道,魏永康除了学习,什么都不做,上高中了,还需要大人喂饭……

03

把孩子当成孩子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一个人的成功的确需要学习,而且要从小就要学习。但这个学习,不能狭隘成书本知识学习,各种才艺训练。当如沈从文先生所言(详情可参见本公号3月12日文章),要读课本之“小书”,更要读自然和社会之“大书”。而且就人类的学习顺序而言,不是先读“小书”后读“大书”,而是要先读“大书”后读“小书”,且只有把“小书”的知识放在“大书”中实践、验证、创新、发展,才算读出了“小书”的意义。

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读“大书”不但可以获取知识,更可以收获快乐和幸福,这也正是我们人类追求的终极的目!

因此,我们的教育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舍本逐末,让孩子舍弃应有幸福快乐去追求所谓的“知识”,让孩子的童年埋葬在枯燥的所谓“知识”里……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权利,快乐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真正开发孩子智力的不是书本知识,而是快乐的游戏,真正促使孩子学习与创新的,也不是书本知识,而是孩子的兴趣与快乐!

04

结语:让孩子做一个快乐的神童

孩子在童年时代能成为神童,固然值得骄傲,但这个神童,应是一个自然快乐的神童,而不是“电脑式”神童——只会背诵、记忆、答题、考试的神童。如果我们把教育的目标设定在死记硬背的纯粹记忆上,即便孩子成了世界第一的“最强大脑”,最终一定也会“泯然众人矣!”

真正的神童不是小时候聪明无比,而是要看将来是不是能大器晚成。郭沫若、沈从文、爱迪生、爱因斯坦小时候或普通,或木纳,或愚笨,都才不出众,但最终都成为永载史册的伟人。这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没有强迫他们学习,而是从快乐出发,由着他们自己的“兴致”去玩耍甚至淘气!只有童年的快乐,才会铸成孩子未来的大器。铸就孩子一生的快乐、幸福和成功。就像大发明家爱迪生,成年后虽然每天辛苦工作18个小时,连吃饭睡觉都在他的实验室里,但他却快乐地宣称:“我一生中从未做过一天工作,每天乐趣无穷。”

每个孩子都是神童,神童需要教育,但是科学的教育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围苗专养”,而是应把孩子当做孩子,顺应他们的天性,让孩子当学则学,当玩则玩,学就是玩,玩就是学,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玩乐,让孩子做一个快乐的神童!   

敬请关注平湖一柱,精彩教子宝典更在下期……)

本文为平湖一柱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