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故事是讲出来的

 平湖一柱家教号 2021-01-04

【第71期】让孩子学会学习系列(44)

好故事是讲出来的

01

教育警示:藏起来的故事书

   妈妈心惊肉跳地读着白雪公主的故事,短短的情节中,有各形各式杀人的方法:用刀子砍头,用剪刀剖开胸膛取出心脏,用丝带套住脖子把人勒死,用毒药给人吞下……

   我怎么能跟两岁的孩子讲这种故事?妈妈抛开书,自言自语起来。在他往后成长的岁月里,他会见到无数的人间丑恶事,没有必要从两岁就开始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人的快乐童年何其匆促,何其珍贵!

   妈妈边想,边抽出《阿里巴巴四十大盗》……阿里巴巴聪慧的女仆发现强盗埋伏在大皮袋里,她就“找出一袋油,搬进厨房去,用大锅子把油烧得热滚滚。再把热滚滚的油,倒入每一只皮袋里。一袋、两袋、三袋……三十九袋,袋子里的强盗,连个气儿也不吭,都给烫死了……

 妈妈倒抽了一口凉气,慌忙把《白雪公主》和《阿里巴巴》两本书移到书架上最高一格,保证安德烈即使搬来小椅子也够不到的地方。留在下格的,都是安德烈心爱的故事:阿依达的花、小豌豆的故事、小锡兵的爱情、三只小猪等等。光复书局这套书寄到之后,安安连车子都不玩了,每天抱着书,一遍又一遍地翻着,连上厕所都坚持带着书一块儿上……

02

故事不可随意讲

     上面这一段是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记述的给儿子安德烈讲故事的经历。在龙应台看来,故事是要给孩子讲的,但是,故事是不可以随便讲的。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大脑和心灵发展水平不同、“生活阅历”、接受能力有着较大差异他们要听的故事当然也应该不所相同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性别等,给孩子选择适合的故事。

03

1—3岁幼儿,叠加故事最适宜 

       1—3岁的幼儿,大脑发育尚不够完善,长时记忆能力较弱,记不住整个故事,因而要给他们讲情节简单,易于他们理解的故事。这个时候,最好选择韵律性强、情节重复的“叠加故事”。

   乌克兰童话《一只手套》就是一个典型的“叠加故事”:

有一天,一只小鼹鼠在森林里发现了一只小手套,它小心翼翼地爬了进去,并决心住在里面了;

接着,一只兔子也跳跃着奔过来钻了进去;

一只小刺猬钻进来取暖了;

一只猫头鹰用力地挤了进去;

一只獾也来凑热闹,爬了进来;

一只狐狸一头钻了进来;

然后,一只大熊大声喘着气,不管怎么样也要爬进来。

大熊一进去,一屁股就把手套给坐塌了。

大家都受不了了,于是鼹鼠搬出来了,兔子搬出来了,小刺猬搬出来了……最后大熊也灰溜溜地出来了。

所谓“叠加故事”,就是指专门讲给幼儿听的对一两个简单情节不断重复的故事,就像《一只手套》,就讲了两件事,“进去”和“出来”,相同的情节由不同的人物来不断重复,讲故事的人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即兴发挥,虽然简单,但趣味十足。不断的重复,不仅使孩子记住了情节,更因为其简单的可复制性,孩子甚至也会随声附合参与到讲故事中去,把自己想到的、喜欢的动物也装到手套里,从被动倾听变成主动参与。 

04

结语:好故事是讲出来的

        给幼儿讲故事,要注意把握以下两点:

        一是要将故事“讲活”。这个“活”就是指讲故事不要照本宣科念故事,要根据孩子的“阅历”、周围环境实时情况,对故事进行加工改造,让故事更加贴近孩子生活,易于与孩子发生“共振”,这样的故事孩子才会更感兴趣。这个“活”还指,讲故事时可以辅以绘本、道具等,以便让故事更加直观、具体、生动,让孩子有直接体验和切深感受。这样不但会强化孩子对故事的记忆,更会促进孩子形象思维的发展提升;

     二是要讲故事要注意“互动”。在讲故事过程中,不能让孩子做单纯的被动倾听者,要引领孩子积极地参与到故事中,让孩子与家长互动、与故事互动。家长在讲故事过程中以边讲边问帮助孩子理解内容丰富词汇激发他们的思维想象使他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果能引领他们像《一只手套》那样主动参与续讲故事那就更是上乘了

    给儿童讲故事的效果好差,关键不在于故事本身,而在于故事如何去讲。故事好,不如讲得好,对幼儿来说,好故事是讲出来的。 

 敬请关注平湖一柱,精彩教子宝典更在下期……)

本文为平湖一柱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