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莫再被“锯响论”所惑,让孩子去补课

 平湖一柱家教号 2021-01-04

【第301期】教孩子学会学习(202)

家长莫再被“锯响论”所惑,让孩子去补课 

127日《钱江晚报》载,杭州萧山的老杨和家人经历了人生最难熬的5天。122日下午,小杨和老杨说去补课,出门之后却再也没有回来。家人和警察四处寻找,直到昨天,小杨才找回,原来,这几天他白天在书店,晚上就随便找个暖和地方凑合一夜。小杨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原因是受到了爸爸的训斥。

小杨的“失踪”,与爸爸的训斥有关联,但是,不愿去补课,我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当下不少家长,双休日都是把孩子送到补习班里去,以为让孩子补补课,孩子的成绩就会上去。

家长之所以这样做,大多是受“锯响就有末”思想的影响,认为把孩子送进补习班,孩子就不会闲着,就会看书、做题,多多少少都会提升点成绩。因此,很多家长、包括老师在对待孩子学习问题上采取的都是“锯响”政策:以为孩子学习时间越长,成绩就会越好。因此,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其他的时间恨不得都让孩子泡在学习上。

作为老师,在很久以前,我对“锯响论”也是比较推崇的。但是,儿子当年初中毕业那年的一次生病经历,让我对“锯响论”产生了怀疑。

儿子上九年级时,一次感冒引发了扁桃体炎,需要打吊瓶。毕业班了,因怕耽误他学习,白天学习照常上课,晚上才去医院打吊瓶。不想,怕什么来什么,越怕耽误学习,儿子的扁桃体发炎就越重,以至于引发了头疼、头晕等并发症,后来,又出现了胸闷、气短等症状,没办法,只好请假治疗了。

这一疗就是二十多天,在这二十多天里,他的扁桃体时好时坏,精神状态一直不佳。一开始打完吊瓶回家我还敦促他看看书、做做题、复习复习学过的知识。后来看他无精打彩的样子,不再(或者说不敢)忍心让他学习了 (后来说起此事,医生说,生病时,休息才是最好的治疗,一边打吊瓶,一边学习或劳动,效果当然会很差)

这一病就是三周多的时间,儿子几乎没再看过课本,没再做过什么题。直到期末考试前两天,儿子也好个差不多了,才回校参加考试。

我想,儿子这次的期末考试定砸无疑了。但出人意料的是,儿子这次考得却并不太差,语文110、数学110、物理99、化学99、政治90、历史84、英语88,除了英语和历史不太理想之外,其余学科和平时并无多大差异。儿子的数学老师倒是不太满意。他说,如果儿子不生病,不是满分也应是119,因为,数学一直是儿子的强项,考110分不应是他的水平。

其实,儿子考前生病并不是头一次。从一年级算起,有五六次都是在考试前生病请假,小学时有过,初中也有过。现在回想起来,成绩似乎大都没受过什么影响。儿子这一次的生病“没学习”和并不差的考试成绩,使我不禁反思,过去信奉的“锯响论”是不是真有道理?孩子的学习时间和成绩是不是一定成正比?

从脑的学习机理来说,人的学习与吃饭一样,需要要有个吸纳和消化的过程。如果把大脑比喻成胃,把学习比喻成吃饭,那么,只是一味地,就会把胃填满,如果不给胃消化的时间,东西再多也不会转化为人体需要的营养,既使吃人参也无用。知识也是这样,“吃”进去知识,大脑需要有一个“消化”的过程。一刻不停地学习,只会使人陷入机械、盲目地重复之中,使脑中知识僵化,使大脑沦为储存知识的硬盘。学习需要思考,思考需要时间。该休息的时候当休息,使紧张的大脑得到缓释,可能会诞生意想不到的奇迹。所谓闲暇出智慧就是这个道理。据说,法拉第就喜欢在幽深的花园中漫步,芬芳的花香使他陶醉,也使他从大自然中吸取养料,激发灵感。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躺在苹果树下休息时发现的;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是在病床上无事可做时构想出来的;现代著名的“控制论”是维纳等哈佛大学的教授们在饭桌上闲谈出来的……没有自由的时间,没有放松的大脑,就没有思考,就不会使知识转化为个人的能力……

因此,孩子的学习,不能只靠消磨时间。要把孩子从繁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让孩子跃出课堂,走出校园,拥抱社会,融入自然,让孩子能够轻松自由地学习、思考,给孩子闲暇、自由的时间,把学到的知识消解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成为自身的一分子,孩子有新题才会解,才会考出好成绩……

(敬请关注平湖一柱,精彩教子宝典更在下期……)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