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孩子享受快乐,才是“六一节”联欢的本来要义

 平湖一柱家教号 2021-01-04

【家教智慧 第454期】

让孩子享受快乐,才是“六一节”联欢的本来要义

  “六一”节快到了,不少幼儿园都在组织小朋友们为“六一”联欢排节目,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在这里我不禁想提醒幼儿园、老师和各位家长朋友,“六一”是孩子们的节日,联欢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享受节日的快乐,因此,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节目标准不宜太高,节目的组织与训练,要重在参与,只要每一个孩子积极参加到节目中去,乐在其中,便达到了目的。

        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我想起了曾经参加过的一次幼儿园六一联欢。

        那一次,有幸被一个幼儿园邀请参加孩子们的“六一联”欢会,可到了现场才却被告知,联欢不单单是看,还要做节目的评委,给这些节目打分,园方将按照我们打分的结果给这些节目排出一、二、三等奖来。

        这令我有点受宠若惊。本人文艺细胞一向不发达,看看热闹尚可,当评委,实在有点鸭子硬上架,不过好在人家已给准备了评分标准。这一次,说是联欢会,实则是集体舞比赛,主要是看“队伍排列是否整齐,步调是否一致,动作是否划一,难度系数是否大,变换花样是否多”之类。

        我想,既然是六一——孩子们的节日,孩子们的快乐与否应该是最重要的。我将眼镜扶了又扶,眼睛睁了又睁,头低了再低,试图从孩子们脸上找出点与快乐有关的“字眼”,但可惜得是,我的眼睛近视的实在太厉害,眼镜度数实在不够大,两眼都贴在了纸上,在近五百字的评分细则中,也没有发现与“快乐”相关的字眼……

        没有就没有吧,不管标准写不写,孩子唱歌跳舞本身就是件快乐的事,或许是我自己有些迂腐,非想在文字中看到快乐。我暗暗自我宽慰着……

        表演开始,一班三十多个孩子齐登台,一抬脚,一伸手,那真叫一个“齐”字。可是,孩子们胖乎乎的小脸,却一个个神情严肃,一本正经,手脚伸展齐是齐了,可却是机械僵直,毫无生机,让人觉得站在台上的不是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小孩子,而是一个个削凿磨打的木冰龙桩子。

        音乐开始,孩子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一举手、一投足,那还是一个字“齐”。若单从“评分标准”来看,这舞蹈那真是没啥可说的。只可惜园里给我安排的这个位置,实在是离舞台有点太近,一个个孩子们的表情看那叫一个字“真”:十分钟的舞蹈,孩子一个个好似戴着橡皮假面,表情肌一动不动,脸上没露出一丝的笑容;动作虽然整齐划一,但整齐的却是机械、甚至僵硬……

        我想,这是开场大戏,孩子们可能有压力,后面的可能会好起来的。可是,三十个舞蹈,有的孩子上场要两三次,脸带“笑花”的却是了了无几,一个个表情木然,仿若卡通一般。还有不少的孩子舞动时,不仅不笑,还时不时紧张的偷眼观瞧一旁指导监督老师。

        有一个情节至今令我心酸。一个孩子,台上做错了一个小动作,下台经过老师身旁时,耳朵竟被老师狠狠地拧了一把,孩子双眼即刻滚出了委屈的泪花……

        六一节,为什么要联欢?为什么要跳舞?不是要孩子们快乐吗?他们的跳跃可以不整齐,他们的动作可以不划一,但是,他们应该跳得自信,跳得快乐、跳得开心,脸上应该绽放出花样的美丽……

        可是,我们现在的孩子却是为了表演而表演,他们的舞蹈,不是跳给自己,而是跳给比赛,跳给评委、更是跳给指导老师;不是为了快乐,而是为了获奖……

        当然,有人也许会说,我们这样严格,是为了孩子好,可以让孩子跳出有高水平的舞蹈来!

        果真如此吗,这种只有技术,没有感情的舞蹈果真得能换来大奖吗?

        想起2006年的世界中学生拉拉舞锦标赛,那年,比赛在澳大利亚举行,北京一所中学舞蹈队代表中国参赛。

        孩子们以整齐划一的动作和简洁明快的节奏赢得了全场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正当她们以为胜券在握的时候,却以0.1 分之差屈居亚军。

        当时孩子们抱头哭作一团,认为裁判不公,教练也跑去向裁判申诉,白发苍苍的裁委会主席无奈地耸了耸肩膀说:“我们必须承认你们的动作是最整齐的,但是参加今天比赛的是人而不是机器,在中国孩子脸上,我们只看到了凝固的表情,而在冠军队孩子们的脸上我却看到了每个人对舞蹈不同的生动理解,这才是拉拉操真正的魅力所在,而不仅仅是整齐的动作,以上就是我要向您解释的!”

         无独有偶,时隔两年后,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我们本土,同样的疑问又发生在艺术体操决赛上。当时正值巅峰的中国艺术体操队以微弱劣势输给俄罗斯队屈居亚军,东道主观众直呼不解——“为什么跳得最整齐的中国队却不是冠军?”接受记者采访的裁判笑然答曰:“我们知道中国是体操强国,但请大家注意一点,我们这是艺术体操比赛而不是体操比赛。”

        这两则案例不是偶然,它彰显了我们的一种理念,“为比赛而舞”,这种理念根深蒂固,因为我们从幼儿园就在给孩子们灌输。这实在背离了“舞”的本义。

         我想,我们的祖先当初一定不是为了比赛发明的舞蹈,应是他们心情愉悦时身体的一种“自然律动”。 舞不是为了表演,而是为了表达——通过舞姿来展现自己的情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舞就是把自己的快乐跳出来,为快乐而舞,舞得快乐!快乐才是舞的真谛,快乐才是舞得目的!对幼儿园的孩子而言,跳舞的第一要义是让他们感受跳的愉悦,舞的快乐,而非让他们跳的整齐,舞得规范,更非为了争什么大奖,丢弃了感情,隐匿了表情,为“整齐”,放弃了自我,把自己变成一架舞蹈机中的一个部件,只知道自己在舞队中的位置,只知道机械地按标准挥动膀臂,至于这个动作有什么意义,那与“我”没有任何的关系……

        场上再一次响起的舞曲将我拉回比赛现场。我本来就是舞蹈的门外汉,只会看热闹,不会看门道。望着场上又跑上台来的孩子,我在心里暗自将打分标准“改成”了孩子们的快乐指数:不看舞的整齐不整齐,只看孩子们有没有笑脸,不看舞得好不好,只看快乐不快乐,只要孩子们笑嫣如花,舞得快乐,我就打高分……

        又一个“六一节”就要来了,幼儿园又要联欢了。但愿今年不要再把联欢搞成比赛,不要再给孩子的表演评奖,让孩子们放下名次的背包,尽情放歌,轻松而舞,让歌随风荡漾,让舞随心翩跹,让歌舞给孩子们插上快乐的翅膀,向着太阳飞翔……

(关平湖一柱,精彩教子宝典更在下期……)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