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让孩子吃“聪明药”,是饮鸩止渴,荒唐透顶

 平湖一柱家教号 2021-01-04

【家教智慧 第759期】

先讲一则笑话。有一个人,总觉得自己智力低下,就去找大夫,希望大夫给能开点药吃,治疗一下。医生经不过他的软磨硬泡,于是给他开了一些糖丸,告诉他说这是聪明药,吃过以后,人就会变聪明。

过了一阵子后,那个人来回来找大夫,一见面便气呼呼地问道:“大夫,您给我开的是不是假药啊?我怎么觉得一点疗效也没有啊?”大夫说:“那怎么可能呢?你瞧,你这不是已经比以前变得聪明了吗?”

人人都想自己聪明,希望能找到一种聪明药,吃了以后就会脑智大增,就能实现学渣到学霸的逆袭。对望子成龙的家长来说,更是如此。

当然,在这个无所不能的世界上,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不怕没有药,就怕你不想要。近年来,一种高效的“聪明药”风靡起来。

据新京报报道,高中女生田静(化名)成绩下滑,妈妈为她找了一种“聪明药”,据说能提升她的学习状态。在服药两个多月、增加服药量后,田静在月考中考进了班级前十。但此后,她开始出现“掉发、彻夜失眠”等症状,此后尽管妈妈阻止田静服药,但田静还是服药上瘾,欲罢不能……

这真的是聪明药吗?孩子吃了真的会提高学习成绩吗?非也!

据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叶励超介绍,所谓的“聪明药”其实是多是利他林一类的“兴奋剂”,它本来是一种用来治疗注意缺陷多种障碍症即俗称的多动症的药物,只能通过兴奋中枢来提高注意力,并不能增进人的记忆力和分析能力。人常吃这种药,不仅副作用很大,还会会产生依赖,换句话说,这种药其实类似于毒品,会使人上瘾的。

除这类“聪明药”,之外,很多家长还常给孩子吃一些所谓的益智保健产品,但据专家说,此类产品多含有激素,孩子经常服用并无益处,一位家长曾坦言,他给女儿买过一款可以帮助学习的保健品,结果,女儿服用后导致生理期紊乱……

不可否认,人与人在智力上确实存有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有两种,一种是天生差别,如个别的天才和弱智、智障,这种情况,非是人力所不能改变的;另一种是后天影响所造成的差异,即由于人生存、生活、学习环境的不同,人的智力开发层度也会不同。不过这种差别产生,主要是由“井底之蛙”之类的原因造成的,如果想改变,需当让孩子跃出“井底”,否则,吃再多、再灵的“聪明药”也无济于事。

对现在的孩子来说,要想让他们变聪明,首先要让他们的大脑维持在一个自然的正常状态——正常作息,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当运动,走出户外,多参加实践活动,开阔视野,增强大脑对现实的应对能力才是正道。否则,想走捷径,吃聪明药,打破了大脑、神经的正常状态,身体都不健康了,岂可能聪明起来!

要想孩子聪明,家长首先当聪明,这个聪明,就是不对孩子瞎折腾,让孩子自然成长!

我们这里的一句俗话,“12个心眼等于8”,意思是说,人聪明过了头其实就踅回了原点。那些给孩子吃“聪明药”的家长,实在是自己聪明的过了头,过之犹不及,就会聪明反被聪明误,本想让孩子变聪明,但却不曾想让孩子变成瘾君子,这个误的代价实在是太大!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