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预防孩子轻生悲剧发生,当从祛除他们的虚荣和任性开始

 平湖一柱家教号 2021-01-04

【家教智慧 第858期】

生命弥足珍贵,每个人只有一次。可是,当下,我们不少孩子却并不知道珍惜,稍不如意,就想着要轻生。

北京晚报曾报道过这样一则少年悲剧。4月17日,上海卢浦大桥上的一辆轿车上,一名17岁男孩与母亲发生口角,突然跑下车后迅速跳桥,其母亲紧随其后却未能及时抓住,抢救上来后,经赶来的120现场确认,男孩已经无生命体征……

17岁跳桥男生无论与其母有任何分歧,在生命面前都不值得一提。可残酷的现实却正好相反。不仅是这个17岁男孩,近年来,从小学生到中学生,从大学生到博士生,自杀悲剧频发,每一个孩子自杀的原因虽各不相同,但背后折射出的他们抗挫折能力差却是共同的诱因。如何让孩子珍爱生命?培养起他们抗挫折的坚强能力,使他们在生命和挫折面前做出正确的抉择,成为当下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

孩子自杀不外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自己的目标没实现,如考试成绩没有达到相应分数或名次、硕士、博士论文通不过等;二是因学习不努力、作业没完成或做错了事情等被批评;三是自己要做的事情没有被获准、要求未被满足,如买手机被拒绝等。这三情况又可以归纳为两类:虚荣和任性。前两种情况都是孩子的虚荣心在作怪,觉得自己“尊严”受损,“无颜再见江东父老”;第三种情况是任性所致,天下我大,唯我独尊,要星星不能给月亮,达不到目的,“活着就没有了意义”。

因此,要减少甚至杜绝孩子自杀悲剧发生,除了对孩子进行珍爱生命教育外,关键还在于祛除他们盲目的虚荣和唯我独尊的任性,形成正确的“尊严观”和适切的“欲望力”——我以为,这是培养和提升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切入点,也是他们战胜挫折的两块基石。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挫折的理解,就是失败,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是要让孩子多经历失败,不怕失败,不惧失败,就会越挫越勇。

而实际上,不是失败打败了孩子,而是孩子盲目的虚荣迷乱了他们的心智,无论是目标没有达到的“尊严自损”,还是被批评时的“尊严被损”,都会使他们觉得“尊严丢失”,没了面子,从而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一个人没有自尊心固然无法成器,但如果自尊心过强,就会滋生虚荣,过犹不及。如何培养孩子恰当的自尊心,让他们不慕虚荣,辩证地看待挫折,有两种办法比较有效:一是让孩子参加艺体类活动。艺体活动不像文化课学习,成果一时半会无法显现和测定。艺体类活动,都是多个动作、多种技能组合而成,学习起来有易到难,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孩子只要学会前面的、简单的就会进步,很容易有成就感,有成就感就有了“尊严”。艺体技能的提升是一个需要不断反复练习的过程,孩子一时学不会,或者一个动作失败,其实就是一种挫折,但在这孩子看来却没什么大不了的,努力再练就可以将“面子”挽回,这样,艺体技能的提升过程,就成了孩子“挣面子”的过程——也就是增强抗挫折能力的过程。

二是让孩子经常参加集体活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不足。在集体活动中,每个人都是竭尽全力,展已之长,为集体增光添彩,同时,也在集体活动中“照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会以平和的心态,辩证地看待他人和自己的成功与失败,胜不骄,败不妥,养成不钻牛角尖儿——非得在某一方面(比如考试成绩)和他人争高下的“万事我独大”的自负心理,当自己某方面受挫时能正确对待。

在自尊心方面,家长和老师要懂得尊重孩子。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平时要以表扬为主,以批评为辅。批评要就事论事,讲究针对性,不要以偏概全,不要做推论性批评,如作业完不成就是懒、就是拖拉,成绩下降就是不努力等;最忌讳的是给孩子的未来下结论,如“你这辈子算完了、你这个样还能有什么出息?”等。盲目批评,一事错就给人下结论会让孩子反感、不服气,特别是对于青春期逆反心理极强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稍有不慎,便会激起孩子冲动,让孩子做出傻事来。

在纠正孩子的任性问题上,家长更要下得了狠心,讲求原则,不能一味迁就。要从小让孩子知道,他的要求并非都可以得到满足,不能孩子一哭家长就心软,要星星不给月亮。

我儿子三岁时看动画片,规定每次只能看半小时,第一天看了半小时后儿子不愿意,便强行关了电视,儿子使出杀手锏,往地下一滚哭了起来,哭啊哭啊,10分钟,20分钟,30分钟……嗓子都哭哑了,妻子心疼的两眼含泪,直到儿子哭睡;第二天,关了电视,儿子还是哭,但这次哭了也就有十多分钟;第三天,关了电视,儿子只是抗议,却没再哭;第四天,到了时间,儿子竟然自己主动关了电视。

天下没有一个孩子不任性的,但孩子的任性不是天生的,全是父母溺惯的结果。小时候,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该拒绝的要坚决的拒绝,不能孩子一哭心就软,就放弃了原则,要让孩子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并非他所有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就会被拒绝。否则,等孩子大了,就会出现孩子要手机家长不给,孩子拿着剪刀满大街追妈妈的奇事了,就会出现,家长强管孩子,孩子自杀或杀害亲妈的悲剧了!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