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的“C位”不在教室里,而在孩子心里

 平湖一柱家教号 2021-01-04
【家教智慧 第910期】

小孩子长得快,过了两个月暑假,孩子都长高了不少,新学期开学,各班的座次都要重排了。

开学第一周,每个班主任老师电话不断,十有八九都是为孩子的座位而来,都想着为孩子谋个“C位”。更有不少家长,为了给孩子谋好座位,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关系”,甚至想着送礼、请客,使尽浑身解数尽不见效,不得已就亮出最后的杀手锏——霸王硬上弓,赖在学校、赖上班主任,孩子得不到“C位”不罢休……在这些家长看来,孩子只要坐在了“C位”上,学习就会好,成绩就会高。而实际上,这只不过是家长的一厢情愿而已,孩子的学习优差,其实与座位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先说我上学时,排座位都是在教室外按高矮个站好,然后从低到高依次进教室。从进门的第一个座位坐起,之字形依次向后坐;每个学期排一次,中间无特殊情况不准换位,下学期照此规则,重排座次。按这种排法,我坐过教室的第二排、中间排、倒数第二排;按左右,坐过最北端,坐过最南端,当然也坐过最中间。与学习有什么关系呢?当时没有感觉,现在想来,也没发现什么二者有什么关联。因为,我学习一直不是很好,也一直不是很差。在班里一直是前几名,但很少考过第一名。小学毕业考初中,东平四中我班考上了两个人,我是第二;初中毕业考中专,全班考上了4人,我是第三。所以,我以为座位对学生的学习并无影响。

有人认为,教室中间靠前的座位——就是所谓的的“C位”,孩子能听得清,看得真,而且处于教师视线正中,不注意听讲,教师会及时发现并给予关注,被提问的几率也高,因此,有人还称此为“黄金区”;而教室两侧和最后排距讲台远,看黑板偏,学生被教师注意的几率似乎也大大减小,上课容易走神,有人贬称为“灰色区”,

而实际上,在同在一口教室里,每个学生坐的位置虽有前后之分,左右之别,但对学习并无影响。教室设计时,就已考虑了采光、长宽、人眼视角等诸方面因素,学生坐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能看清黑板上教师的板书。至于说教师的“目光所及”,更不会是人们想当然的那样,教师整节课都僵直着脖子不扭一扭,目光像手电筒一样只会扫射教室中间的窄狭地带。因此,“座次”的优劣,完全是人们一种想当然的极度偏见。

从86年到现在,我现在教学已有三十三年了,教过、见过的学生可称得上成千上万了。我所教过、见过的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坐在什么位置的都有;当然,学校也非净土,总也有一些有“能量”的家长,想尽千方百计一直让孩子坐在“C位”。这样的孩子中,不排除有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但更多的是学习成绩并不理想,那是因为,家长有能量,孩子有优越感,学习一般都努力不够,成绩自然不会太好!实际上,孩子学习成绩好差与外部的座位无关,与孩子内心的学习欲望,即学习动力相关。如果孩子想学,坐在哪里都一样,如果孩子不想学,你让他坐在老师面前,与教师“眼对眼”也没有用。

更为关键的是,孩子到学校,不只是来坐在座位上听课的,而是到校来学习的。这个学习不仅是考试科目的“智商”学习,更多地是与人交往的“情商”学习。学校是一个单位,班级是一个集体,同学有高矮,座位有前后,矮的坐前,高的坐后,这是一种规则,一种秩序。因此,一个同学坐在教室的哪个位置上,和学习无关,和规则有关,和秩序相关。作为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当让孩子形成大局观念,规则意识,融入集体,学会适应,调整自己,包容同学,帮助同学,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对孩子的人生未来,学会这些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相反,如果孩子事事依靠家长,凡事要靠家长的庇护,那么孩子做事就缺乏主动性,当然也包括学习的不主动,心理上就会孤独,性格上就会孤僻,形成不健康心理,不能与人和谐相处,这种情况下,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学习,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得不说,许多孩子的孤独、抑郁心理就是在家长的事事包办下,逐渐形成的。

学校是阳光的,教室是阳光的,每一个座位也都是阳光的,要想让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就当让孩子先有一个阳光的心态,不断改善自我,积极去适应班级、学校和社会!

真正的“C位”不在教室里,而在孩子心里!随遇而安的孩子,适应性才会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才会强,情绪也才不会受外界比如座次的干扰,到任何学校、分任何班级、坐任何位置才都会学习好!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