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偷偷离家出走,家长如何办?明朝的朱元璋夫妇是这样做的

 平湖一柱家教号 2021-01-04

【平湖一柱 第1089期】

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朱棣在位其间,内修政治,外征蒙古,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较大发展,国力达到鼎盛。朱棣在位期间,迁都北京,设立内阁,疏通运河,威服蒙古,收复安南,荡平倭寇,遣郑和下西洋,主修《永乐大典》,铸成永乐大钟,后世评价远迈汉唐,被尊称为“永乐大帝”。

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朱棣是其四子,他后来之所以能称帝,能建立丰功伟业,与朱元璋父妇从小的良好教育是分不开的。

电视剧《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朱元璋离开金陵(南京)到洪都(南昌)决战陈友谅,朱棣从家里偷偷跑出来去寻找朱元璋。父子相见,分外惊喜:

朱元璋:“你怎么来的?”

朱棣:“我自个来的。”

朱元璋:“好!好!我儿子就是了不起?从金陵到这儿足有七八百里,你娘怎么让你一个人来了?”

朱棣:“我娘她不知道,不过,我想她现在肯定知道了。”

朱元璋:“什么?你自个偷偷跑出来的,没经你娘的同意,也没有带一个护卫?”

朱棣:“我带了银子,还带了一把刀。”

朱元璋:“这顶个屁用,遇到贼人非把你了不可?”

朱棣:“他们又不知道我是谁的儿子,再说,我这不是也没遇到强贼嘛!”

朱元璋:“那是你运气好,说到这儿干啥来了?”

朱棣:“我想父王了嘛,我还想参战。”

朱元璋:“好,真不愧是咱儿子,疯了,下回不许了。”

朱棣:“嗯,记住了,下回再不了。”

朱元璋:“王子嘛,就要有王子的模样,就得守规矩,犯了规矩,就得处罚。”

朱棣:“嗯,知道了!”

朱元璋然后让士兵带儿子下去:“给他洗洗涮涮,吃饭,换衣服,完了再打他十个大板。”

小朱棣一听有点急:“啊,父王,吃饭就行了,打板子就免了吧!”

但无论朱棣怎么求,朱元璋都没有准许。

在这里,朱元璋不仅是一个骁勇善战的主帅,也是一个心细如发的慈父,更是一个宽严相济的大教育家。

首先,朱元璋懂得赏识教育。从金陵到洪都“足有七百八里地”,他知道儿子是自己走着来的,非常高兴,“好,好,我的儿子就是了不起!”这是对儿子独立、勇敢行为的肯定,让儿子心中升起无比的自豪感,是对他独立、勇敢行为最好的强化;

其次,朱元璋知道赏识的同时还要适当提醒。小孩子一个人走那么远的路,不安全“遇到贼人怎么办”,这即体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心,让孩子体会到父亲对自己的关爱,同时,也给孩子以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

再次,朱元璋还懂得教育孩子,不能只看孩子的表面的行为、结果、还要走进孩子心灵,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给孩子讲道理,要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

在这里,朱元璋没有揪住儿子“偷跑”结果不放,而是转而询问儿子:“到这儿干啥来了?” 当知道儿子“想自己,想参战”后,朱元璋对儿子又是一番赞赏:“好,真不愧是咱儿子,疯了。”在这里,朱元璋意在告诉儿子,动机是好的,但只想目的、不计后果的行为却是不理智、不妥当的。如何让一个孩子明白这个深刻的道理,朱元璋非常高明,只用一字——“疯”,孩子就什么都明白了,“下次再不了!”。

最后,孩子犯了错误,该处罚的就要处罚,不能因为爱就轻易放过。朱元璋的高明之处在于“欲抑先扬”,“王子,就要有王子的模样,就得守规矩,犯了规矩,就得处罚。” 先让孩子自己心中树起标标杆,“知道了”,心甘情愿地接受处罚。

处罚实施的过程,也非我们一般家长的疾风暴雨式,而是循序渐进:“先洗涮吃饭,而后再打十个大板”,这给孩子接受处罚以足够的心理认可和承受时间,让他们对自己行为有一个反思的过程,知道处罚的不可避免性,让处罚不仅在身上,更在心里,以一当十,让处罚起到切实应有的作用。

其实,在教子问题上,比朱元璋更胜一筹的是马夫人,她发现儿子偷偷离家出走后,于是就赶紧派人寻找,但找到后,不要带他回去,也不惊动他,而是在后面偷偷保护他,这才有了朱棣独自一人“千里寻父”的奇迹。纵而不放,这是多么睿智的母亲啊!纵,让孩子从此敢想、敢做、敢为、敢当;这种爱,深藏不露,不着痕迹,护佑孩子成长,但不左右孩子成长的独立性……

当然,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是在讲故事。朱棣幼年“千里寻父”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事我们不得而知,但朱元璋能从一个乞丐做到皇帝,马夫人功不可没,是众所周知的;朱棣最后不但也做了皇帝,而且创建了远迈汉唐的丰功伟业,我想,也与其从小与朱元璋夫妇的言传身教相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