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职称评聘,大证小证都“值钱”,“空中三楼”思维要不得

 平湖一柱家教号 2021-01-04

【平湖一柱 第1163期】

从前有一个土财主,去看朋友,朋友请他到三楼上去喝茶。

土财主上去一看,三楼好啊!又高又敞亮,远处美景尽收眼底,一边喝茶,一边赏景,真是惬意极了。

土财主羡慕的不得了,回家后就请来泥瓦匠,也要盖一幢三层楼。

泥瓦匠们于是开始打地基、垒砖头,没用多久就把第一层盖好了。

土财主前来察看却皱起了眉头:“你这是盖的什么呀?我的三层楼呢?”

泥瓦匠给他解释说:“就是照您的意思盖三层楼啊,第一层起来了,再盖第二层,然后就是第三层了。"

土财主听了,将头摇得和拨浪鼓似地说:“我只要第三层,第一、二层都不要!”

泥瓦匠听后笑了:“真是笑话,没有一层二层,哪来的第三层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踏踏实实,打好基础,不要学习故事里的土财主,不要一二层,就想到空中第三层楼看风景,那只能是痴心妄想。

当下,在许多地方,中小学教师评职称都要看能力和业绩。

二者如何看?空口说是不行的,得有证据。这个证据是什么?不言而喻就是证书。

你说你教学有能力,课讲得好,那就要拿出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的证书来;你说你教学业绩突出,那要拿出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因教育教学成绩突出而被授予的“优秀教师”证书来。

这些证书,按发证单位级别有高有低,校、镇、县、市、省、全国,级别越高越“值钱”;按内容性质、含金量有大有小。比如,像教师节颁发的优秀教师类综合荣誉,像教学能手、优质课证书等单项荣誉等就很“值钱”,像辅导奖一类的性价比就较低,同级的一个综合荣誉和辅导奖相比,在职称评聘时,后者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有些老师天天想着弄“大证”,对辅导奖一类证书看不上眼。

遇有学生征文比赛之类活动,不尽心去辅导,应付了事。学生获不获奖全是学生自己的事。

这样的教师忘记了,千里积于跬步,江河积于细流,没有“小证”,何能等来“大证”,你不认真辅导(亦或是本身真没那个能力),你的授课水平如何提高?水平不提高,你如何能有资格参加赛课?有能力在赛课中获奖?

你不认真辅导,学生作文水平如何提高?作文水平不提高,考试总成绩怎么会高?学生考试成绩不高,哪个领导敢把标志着教育教学业绩贡献的综合荣誉“大证”发给你?

这样的教师,与开头故事中的土财主思维是一样的:知道第三层楼好,只想要第三层,却不想要一二层来奠基托起。因此,“小证”看不上眼,不去争取,大证却也“捞”不到,年年评优树先、职称评聘时只知道发牢骚,却从不反思自己。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名教师,要想获取职称晋升的资本,当抛弃土财主的“空中三楼”思维,立足现实,脚踏实地,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每一项教学工作,大到一节课,小到作业一道题,都马虎不得。

在对待证书问题上,睿智的教师,无论证书级别高低、“证大证小”、“值钱”与否,都一个也不放弃,都努力争取,最终,一摞摞的小证定会汇积起“值钱的大证”,评聘上高一级职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