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苏州·山塘街(中)

 zzm1008图书馆 2021-01-04
苏州山塘街属于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唐代,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组织修建,一边是山塘街,一边是山塘河,水陆和陆路兼容,历来是苏州的商贸繁华场所,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叙:“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山塘街位于古城苏州的西北部,在特色古街还没有泛滥的时候,它已经在苏州人的生活中流淌了一千多年了。山塘街其实很短,商铺密集,很难领略到山塘街的韵味。山塘街也叫“七里山塘”(也有称“七狸山塘”),可一路朝着西北走到虎丘,不多不少正好是七里路程。只有这样完整的走一遍,才算是真正到过了山塘街。 
   
公元825年,白居易来到苏州担任刺史,虽然他在这里待了不过一年的时间,但却给苏州留下了一条穿越千年的河流与古街。
   
白居易有天梦见苏轼留下的“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来到虎丘赏花,在风和日丽里突然发觉这虎丘虽好,但交通非常不方便,河道淤塞,水路不通。于是他当机立断,要致富,先修路,先是疏通水利、挖掘出了山塘河,同时沿着河岸筑起了堤坝、修了路,这就是后来的山塘街。
   
修完之后大诗人很高兴,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好住湖堤上,长留一道春。”
   
从此山塘街就被苏州人称之为白公堤,也成了苏州四季永恒的一道春景。这都得归功于大诗人白居易。被称之为“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 开始漫步人文荟萃的千年老街。
 
始于唐代的“姑苏第一名街”山塘街,我陪朋友逛了山塘街,其东段商业味道很浓,朋友不愿去,而西北段,也就是一般游客不去的地方。人少,清静,便于细细浏览。 
  

《郁家祠堂》大门紧闭,不得入内。


现已改为《影视教育实践基地》


墙上钉有六块招牌


《东齐会馆》(山东会馆),位于山塘街552号,清代建筑。
    
山塘街552号的东齐会馆,历史悠久,始建于清顺治年间,为山东鲁商所建。山东旧属齐地,也属鲁地。鲁商在当时,具有相当的地位和影响。会馆由山东胶州、青州、登州、潍县、诸城五地商人发起倡建。因为这些地方皆在山东东部,故名东齐会馆,又名齐东会馆。乾隆四十二年重修,规模更胜于前。
 

《山东会馆》简介


可以想见会馆在当时车水马龙、人丁兴旺,如今却冷落无比、门可罗雀。


门楼上《東齊》《安瀾普慶》
   
历代客商对于会馆的选址,都非常重视,鲁商也不例外。《重修东齐会馆碑记》写了之所以在山塘街建馆的原因:“历观大江以南之会馆,鳞次栉比。是惟国家修养生息之泽久而弥厚,故商贾辐辏,物产丰盈,因以毕集于斯也。”说明苏州山塘街的地理位置、商业氛围和宜居的环境,接下来又说“夫大都名郡,吴为最。今审其秀挺吴山,灵超越水,地之善又莫过于山塘。馆建于此,春秋虔肃以祈报,岁时雍和以燕享。宜乎天地效灵,人事致祥。”“欲求其位处阳明,地通灵透秀,朴斫而不陋,藻雅而完固者,盖亦鲜矣。”说明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商业氛围,无论是宜居环境还是风水位置因素,山塘街都是建立会馆的首选之地。


山东会馆临河有小码头,还建有亭廊,便于人来客往。


素雅大气小亭俏,三面建有美女靠。
一面短廊通会馆,苏鲁两地乐逍遥。
 
千年古老山塘河,历史长河永流淌。


《璇花》喇叭花
东风入我家,花开有几重。亲友伴夏归,其乐何融融。

山塘古桥的“横七竖八”,真好应对了成语。


《桐桥》桐桥古名胜安桥,又名洞桥,为山塘著名的17古桥之一,跨山塘河支流十字洋桐桥圩(又称桐溪)。北宋治平元年(1034),里民金守暹同母王氏捐建,明清时几度重建。是座单孔石拱高桥,昔日端阳竞渡,龙舟多聚集于此。
弹词《玉蜻蜓》中多次提到此桥,如“桐桥得子”等等。

《桐桥东圩》粉墙黛瓦,住宅低矮。巷道狭窄,水乡特点。


《桐桥遗址》全文如下:
古名胜安桥,跨山塘河支流。北宋治平元年(1064)里民金守暹同母王氏捐建。1964年拆除。清代顾禄《桐桥倚棹录》专记虎丘山塘之事。是书以桐桥为虎丘最为著名处。故名。现仅存东、西桐桥圩地名。


桐桥河支流两岸建有房屋,依河而居的枕水人家。


桥堍下有人垂钓,有人饮酒小酌。苏州人真的是慢节奏、慢生活。


大门砖额《观音阁》(般若庵)
 

西墙侧门,门上横额为《般若庵》


《观音阁》简介    先后有释昌华、释隆一、释能明等三位僧人主持。
 
千年姑苏,悠然闲逛。寻迹觅史,了解典故。



本文选自乐龄网:高山流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