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字号中医门诊部挂号费被黄牛炒高,医馆人得到哪些教训?

 医馆界 2021-01-05

 110 

历史悠久,闻名全国的老字号“群力中医门诊部”因挂号环节让人怨声载道;

原本通过报销只需1.6元的挂号费,经黄牛之手却能哄抬到200元的高价;

对垄断号源的恶劣行为,患病老人还曾扬言要和号贩子拼命;

这场“挂号bug”事件,医馆人得到哪些教训?

■ 医馆界丨木槿

1

挂号费被肆意炒高,患病老人扬言要和号贩子拼命!

8月14号,上海群力中医门诊部号贩猖獗,挂号费被肆意炒高近十倍的事件被曝光。

据了解,群力草药店是申城一家主营中草药的中华老字号名特商店,其楼上的中医门诊部治疗肿瘤疗效甚佳,名气也随之传开,不少患者慕名而来求医问药。

此事一出,各大媒体对其提高了关注度,有记者化身为患者,半夜前往门诊部排号,却被眼前一字排开的躺椅、板凳甚至地铺占了道。号贩子能在门诊部进出自如,用患者身份证复印件就能挂上号,还能听到号贩子的“精彩语录”:

“这么多人排队,你今天肯定挂不上。我只要100元,保你7时半后直接来看,你现在就可以到对面‘如家’再睡上3个半小时;

要号吗?130元,保证上午让你看上,不白跑;

你把身份证、病历卡给我,我帮你办!要是医生不给你看,我一分钱也不收;

侬今天有的看,已经蛮好了。

......   ”

“群力中医门诊部闻名全国,可专家号长期被号贩子把持,排队秩序异常混乱,这太不正常了!”一位82岁的老先生说。

5月中旬,这位老先生带着70几岁的患病老伴于6时到群力排号无果,原因是群力特设的“70岁以上老人绿色通道”被板凳占满,现场号贩子只准他们排在板凳后。

7月,老两口半夜3时多打的到群力,绿色通道的15个专家号又被号贩子搞走了,老人只拿到16号,“有老人跟我说,他从半夜12点就开始排队,要是再挂不上号就跟号贩子同归于尽。”老先生说。

这样的乱象在整治前司空见惯,群力相关负责人给出的解释是:医院此前也注意到了这些情况,也曾尝试过推出实名制以及网上挂号等手段遏制黄牛现象,但是由于中医门诊的病人多为要长期吃药的老年病人,很多情况下需要子女亲戚代为挂号,或是从外地前来求医的病人来不及预约,黄牛混杂在其间,使用病人的身份证复印件挂号,让医院难以辨别,至于网上挂号,则对不擅网络的老人太过复杂,因此,问题并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

院方这段听起来貌似符合逻辑的解释却遭来不少群众吐槽:

@PANDA的黑眼圈真的很帅气

想管就不可能管不好,主要还是有没有管的“意愿”,号贩屡禁不止的原因中,也不乏“内外勾结”的吧。医用黑名单制度应该施行,只要查出违规就三年内不给看病,别谈“什么他们也是有看病权利”的论调,要知道,他们在违规的时候,同样也剥夺了遵法者的看病权和有可能活下去的机会。对他们这样惩罚不冤。

@平稳度过余生

上海做什么都能做好,难道对这么一个小小的门诊部都没办法治理?

2

号贩子能卖100+,为何不将挂号费提高?

不少媒体根据病人口述了解到,群力的专家号最多10.5元,通过报销挂号费只要1.6元。对比被炒高10几20倍后达100、130、200的价格,站在患者的角度,确实难以理解,但相比目前中医馆医生的诊费而言,一两百的挂号费实属正常。

“既然黄牛能卖到100+,为何不直接把挂号费改成100?”

医馆君发现,除了不少网友的疯狂吐槽,也不乏理性思考者。挂号费被黄牛抬高的猖獗行为固然恶劣,但也反映医生价值没有充分体现。

更有人打趣道,没人来体现医生的价值,黄牛来体现,到底是肥了黄牛罢了。

今年3月,广东省中医院在医院官网挂出通知:4月1日起,除开设日常门诊外,该院部分专家增加夜诊、周六下午诊、周日诊、节假日诊及特需日诊出诊时间,并调整了诊查费。

从该《通知》可知,此番公布的特需诊查费中,最高诊费1000元的是“国医大师”禤国维,其余专家分别是600元、500元、400元、350元、300元……最低为50元。公示的特需专家名单多达488人。

公立医院不同级别的专家对应不同级别的诊费设定,体现的是医生的劳动价值。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过分廉价和无价不仅会削弱医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对大众的市场教育产生影响。

一位网友曾为中医低诊费鸣不平,中医的四诊相对于西医的检查。西医的检查可以名正言顺地收费,为什么中医的“检查”有“安、便、验”的好处,轮到谈价格时就要“廉”甚至“无价”呢?

医馆君也认为,适当的诊金、挂号费能给中医医生带来职业荣誉感,并且给行业带来一定的吸引力。

3

管理不当出现“挂号bug”,品牌形象大打折扣

事后,群力方面公布应对策略,并在公众号“上海群力草药店”发布通知,“即日起,自费初诊病人凭身份证原件实名挂号”。

经过多方部门的介入整顿,群力门前的号贩子一扫而空,门诊部大厅也悬挂着"严厉打击号贩子”等横幅以及联系电话。

没了号贩子,专家号随到随挂,但也有患者担心,整治风一过,号贩子又卷土重来。

整件事情下来,就是围绕着一个“挂号”环节炸开了锅。“因前来看病的人大多上了年纪,又不熟悉互联网,才让黄牛混杂其中”,差强人意的解释套路难以服众,究其缘由还是院方内部没有强有力的执行措施,才导致寄生虫不断滋生。

有人说,群力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扩大了自身品牌知名度,其结果与当年北京同仁堂和叶同仁堂打官司有些雷同。

回归自身的管理机制,医馆人值得反思,有时候我们只围着医生打转,造势造品牌,但细节管理上一旦出漏子,再大的品牌也会大打折扣。

I 版权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