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佳明经方传承69期

 无梦的天空1234 2021-01-05

​01.04经方传承第69期

李某某,女,76岁。头晕伴右侧肢体凉麻1月余。

1个月前,患者突感眩晕,继之右侧手足部发凉、发麻, 乏力,曾去某医院诊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输液10天,眩晕 减轻,肢体凉麻效果不明显,后又服用多种药物无效。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年。

诊见:

不时头晕昏沉,不想动,总想睡觉,右侧肢体特别是右手足发凉麻木,背部有阵发性热感,胃不适,纳差,无汗,渴喜热饮,小便可,大便难(排便困难, 但不干结),舌紫暗、苔薄白微腻水滑,脉沉弱,尺脉不足。


猫猫:

辨六经:太阴病

辨三毒:水邪泛溢

依据:胃不适,纳差,喜热饮,此为太阴里阴证。无汗,病不在表或无里热。脾阳不足,运化失司,故苔腻水滑。湿盛而津亏,故大便难。无阳明里热,故不干结。脉沉责之有水,脉弱为阳虚无力鼓动脉管,尺脉不足为佐证。水湿阻碍经络,血行不畅,故舌紫暗,肢体发麻。督脉阳气不达,故背部有阵发性热感。清阳不升,故头晕昏沉,喜睡。

处方:附子理中汤+当归四逆汤



01.04经方传承第69期


李某某,女,76岁。头晕伴右侧肢体凉麻1月余。


1个月前,患者突感眩晕,继之右侧手足部发凉、发麻, 乏力,曾去某医院诊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输液10天,眩晕 减轻,肢体凉麻效果不明显,后又服用多种药物无效。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年。


诊见:


不时头晕昏沉,不想动,总想睡觉,右侧肢体特别是右手足发凉麻木,背部有阵发性热感,胃不适,纳差,无汗,渴喜热饮,小便可,大便难(排便困难, 但不干结),舌紫暗、苔薄白微腻水滑,脉沉弱,尺脉不足。


四诊合参


辨证为太阳、少阴合病兼瘀饮阻络。


治宜温阳 祛寒,活血化饮,引火归原。


方拟麻黄细辛附子汤、苓桂术甘汤、潜阳丹合方化裁:


炮附子(先煎1小时)、茯苓、生龟甲各30g,桂枝20g,炙甘草、生白术、黄柏、牛膝各15g,麻黄、细辛、砂仁各12g,肉桂粉6g (冲服)。


5剂,日1剂, 水煎分2次服。


二诊:


精神好转,头晕昏沉及背部阵发性热感减轻,仍手足发凉麻木,大便困难。上方炮附子加至45g (先煎1.5小 时),生白术加至30g,加肉苁蓉30g,继服5剂。


三诊:诸症明显减轻,背部阵发性热感消失,排便已经顺畅,仍有右手足发凉麻木,但明显减轻。上方减生龟甲、黄柏、砂仁,加炮姜30g,继服7剂,诸症消失。


辨治体会:


该案因慢性病久而阳气亏虚,又因突发腔隙性 脑梗塞而加重阳气虚损,阳虚寒盛,一则气不化津而饮邪上 犯,二则真火不藏而阴气上僭;


又加之久病气虚血瘀,瘀饮互 结,阻滞经络而致诸症。


六经辨证乃太阳开机不利与少阴里虚 寒凝合病,兼瘀饮阻络。


治之关键在于温阳祛寒,活血化饮,引火归原。


方拟麻黄细辛附子汤温经扶阳,其中附子量大不仅 可温经振阳,通畅经络,而且能补坎中真阳消阴气;麻黄有“除寒热”(《本经》)之功,通媵理而散寒邪;细辛入阴搜寒 饮而通达内外,二者合附子温阳通经,相得益彰。合以苓桂术 甘汤通阳化气以消除水饮上犯。


合以潜阳丹(清代郑钦安 《医理真传》)纳气归肾以使真火伏藏。二诊加重附子的量,意在加重温通阳气之力,肉苁蓉“主五劳七伤,补中……养五脏,强阴,益精气”(《本经》), 加之既能补肾壮阳,又能润肠通便。因大便困难,又加重生白 术之量意在加强通便之力,因便干结者,乃阴不足以滋润之, 清代医家陈修园在《神农本草经读》中说:“白术之功在燥, 而所以妙处在于多脂”,生白术不仅补气健脾,脾气健旺,脾阳得运,可为胃行其津液,津液得复,以助通便,乃治本之 法;而且因生白术多脂而更有润下之功。但必须注意,白术通 便必须用生白术而且须用大量,据症加用30〜90g为宜。


实际上,白术治疗虚证便秘最早见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的“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亦即“白术附子汤”如《金 匮要略•痉湿陶病脉证》治疗风湿兼阳虚证和《伤寒论》第 174条条文相同:“伤寒八九日……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大便坚即是大便困难,可见,张仲景早就以白术通便了。


三诊加炮姜有四逆汤意,炮姜守而不走,加强温中祛寒回 阳通脉之力,因为,姜炮制以后就变成苦温的,苦能降,除温中焦以外,还可以兼及下焦。


加肉桂能“补命门不足,益火消阴”《汤液本草》,加之意在入下焦而补肾阳,引火归元, 《珍珠囊》也谓其:“补下焦不足,治沉寒痼冷之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