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吉卜林到奈保尔,经过一个泰戈尔(一)

 不可思议的印度 2021-01-05

  6月,我们本应在媒体上看到大量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大家也会年复一年的讨论中国作家是不是可能得奖,村上春树是不是依然和他热爱的运动一样,坚持着诺贝尔文学奖的长跑之路,但这些我们都没看到,因为5月瑞典文学院正式对外宣布,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推迟到明年颁发。

  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于1901年颁发,此后的100多年里,诺贝尔文学奖共有7次没有在当年颁发,上一次推迟颁发是在1949年。这次时隔近70年后再次推迟颁发的原因比较惊世骇俗,性丑闻。至于这性丑闻的具体内容,我们不去描述,大家可以自行度娘。

  说回来,和性丑闻挂上钩的诺贝尔文学奖,虽然从诞生那天起就被不断质疑权威性,但我们还不得不承认它是目前最被广泛认知,最有影响力的世界级文学奖项。从这个奖项里,我们能看到世界文学的走向和变化,也能看到某个国家在100多年内对世界文学的影响,今天就来简单聊聊诺贝尔文学奖与印度的故事。

  1907年,七年之痒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一位英国人,这位英国人也创造了这个奖项的记录并一直保持至今,那就是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的名字叫吉卜林,获奖时年方四十有二。

  吉卜林是英国人,但他生在印度孟买,吉卜林的父亲是一位艺术家,他曾是孟买英国艺术学校雕塑学教授,后来担任任拉合尔艺术学校校长和博物馆馆长。在印度生活了6年后,吉卜林被送回英国,经过了一段不愉快的少年时期,17岁的吉卜林重返印度。他自此一直在印度学习和工作,直到结婚才迁居美国。

  吉卜林重要的文学着作,《丛林之书》、《勇敢的船长》、《基姆》均写于印度,而正是《基姆》这部描写来自印度拉合尔的英国流浪者与西藏僧人在印度大地旅行的着作,让他在几年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对吉卜林的评价是:“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观察入微、想象独特、气概雄浑、叙述卓越见长”。吉卜林的小说充满了东方印度的异国情调,艺术性地描述出了在印度生活的英国殖民者以及印度本土居民的生活画卷。在他的笔下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复杂多样而又引人注目的印度形象。但仔细阅读他的作品,我们可以说这位生长于印度的文学大师,深受印度影响,但也极度扭曲印度,甚至对印度存在着某些憎恨。

  吉卜林作为英国殖民者出现在印度,生活在印度,他处在19世纪到20世纪帝国主义的上升期,他忠于殖民主义,完全认同殖民者立场,甚至希望在思想和文化的深层次上完善殖民控制。英国着名作家乔治·奥威尔称他为“帝国主义侵略分子”,认为他“道德上麻木不仁,美学上令人作呕”。 伟大的现代诗歌奠基者艾略特很欣赏吉卜林的诗文,但也十分憎恨他的精神立场,甚至把他当做危害最大的侵略性的帝国主义的象征。

  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这样的思想立场之下,吉卜林虽然深受印度文学传统的影响,尤其是叙事的复杂性,和神奇的想象力方面,对他影响极其深刻,在他的早期重要着作中却没有体现出真正的印度精神,也没有展现出一个真正的印度。

  但世事变迁,随着时光的推移,印度文化对吉卜林的更深刻影响在他后期逐步展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的吉卜林笔下越来越表明他对印度的热爱及其东西方融合的观念。

  我相信吉卜林内心其实是摇摆的,他的生活经历,让他不得不热爱印度,而他的殖民者身份又让他不得不站在帝国主义立场,这无疑是一种矛盾,是一种身份危机。

  吉卜林在写给自己十二岁儿子的诗歌《如果》中写到:“如果你有梦想,又能不迷失自我;如果你有神思,又不至于走火入魔”,而他自身却在印度迷失了自我,在帝国主义中走火入魔。。。

  关于吉卜林最后要写的故事是他父亲的。

  2017年,英国最大的博物馆,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在举办的一场名为“洛克伍德·吉卜林:印度旁遮普和伦敦的手工艺”的大展,这个展览正是献给吉卜林的父亲老吉卜林的。

  老吉卜林最初作为殖民文化输出执行者来到印度孟买,但他迅速的热爱上印度文化。

  在老吉卜林30年的印度岁月中,他无数次前往阿旃陀石窟临摹壁画与雕塑,他深入印度本土乡村绘制记录手工作坊的工作,他向锡克教木雕匠人请教雕花艺术,他向穆斯林工艺师学习色彩搭配。30年,老吉卜林从殖民文化输出者变成了印度文化保护者。。。

  老吉卜林最伟大的纪念碑依然在印度,那就是他参与设计的孟买维多利亚火车站,今天它已经更名贾特拉帕蒂·希瓦吉火车站,一个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火车站,一个所有人去印度都应该看看的火车站。

  老吉卜林对印度文化的融入,吉卜林帝国主义者身份的摇摆,都是身处印度的英国人的故事和矛盾,而那些不在印度的印度人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祖国呢?

  2001年,奈保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胡笳继续

狂热的电影爱好者

行走的人肉图书馆

似乎没有我不感兴趣的问题

你敢提问 我就敢回答!

注:本文由原作者胡笳继续 投稿与授权发布,版权归作者所有,非商业平台如有转载需求,请提前和本平台联系,所有未经本平台以及作者书面许可的转载均视为侵权并且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