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凭借经验与本能,走一条自然而然的养育之路——《亲子》杂志“名家面对面”鲁稚访谈

 鲁稚的阳台 2021-01-05

编辑 陈诗懿

受访嘉宾 鲁稚

做妈妈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事业。爱孩子,看似每位父母都会,但会并不一定爱得正确。我认识一位妈妈,她知性而智慧,全职养育儿子十多年,培养出一位十分优秀的儿子。她在作家和母亲的双重角色中游刃有余,在育儿方面更是有着独到的感悟与体验,并出版过不少育儿类著作。

本期名家面对面,我们有幸邀请到鲁稚老师来为大家讲讲她的写作和育儿之路。

写作,个人成长最好的道路

谈及自己的写作热情,鲁稚老师认为是源于父母对她的影响。记忆中,她的父亲喜欢写作,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还写过三本书,,一本是正式出版的,一本是内部发行的,还有一本是自娱自乐的。母亲虽没出过书,也没发表过文章,但她喜欢读书,而且品味不俗。

大概因为耳濡目染,鲁稚老师从小不怕读书,作文也写得很好,经常被老师拿到班上念。由于经常得表扬,自然又增强了写作文的动力。

每个人都经历过青春期,总需要一些东西来宣泄内心的躁动,男孩子往往会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不少女孩则喜欢看偶像剧或是多愁善感的言情小说,而鲁稚老师选择了纸和笔。她喜欢在老师布置的作文之外,写点东西,可能是一些小感想、小情绪,随手写下,又随手撕掉,以至于学生时代的日记,一篇都没能留下。

对鲁稚老师而言,写作是一种表达方式,它总是与人的生命状态相关。青春年少时,文字都带有荷尔蒙的气息;进入社会,写作则难免功利之心;等到生了孩子,做了母亲,写作呈现出温润睿智,与母性息息相通。

因此,鲁稚老师写过的家庭教育类书籍,一直是跟随儿子成长的步伐走的。第一本《平凡的孩子也有春天》出版于2007年,当时儿子上小学五年级,那本书基本就是写他小学阶段的事。之后出版的书,就慢慢从小学写到初中、高中,直到他去美国上大学之后,出版《三年能走多远》,把他高中三年包括申请美国大学的全过程都完完整整写出来,这样,鲁稚老师在教育儿子这件事上也就完成使命,可以彻底放下了。

直到现在,鲁稚老师仍然如此认为,写作是个人成长最好的道路。她写家庭教育书,帮助自己成为更好的母亲,因为借着写书,想透了很多教育的事,并让自己和孩子从中受益。

本能,育儿路上最好的导师

谈及自己走上亲子教育这条路,鲁稚老师谦虚地说自己基本上是歪打正着的。当年,她生下儿子鲁鲁时,互联网还没有普及,智能手机也没有出现,育儿理念远不像今天这样流行。她和成千上万的年轻妈妈一样,基本靠本能和老人的经验来育儿。

但鲁稚老师又与一般的妈妈稍有不同,她的母亲早早离世,公公婆婆又不与他们住在一个城市,自然也无人指导,于是在养育孩子上,很大程度只能靠自己。由于自己也是第一次当母亲,没有什么经验,很多时候就只能靠本能了。就比如说母乳喂养,所有哺乳动物都是母乳喂养,仅仅出于这个朴素的认识,鲁稚老师一开始就决定母乳喂养。至于该喂多少,则看孩子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给,需要多少就给多少,不定时定量。再比如说断奶,老人的经验是一岁时就要断奶,结果儿子哭得撕心裂肺,于是“经验”败给“本能”,没有抵抗住儿子眼泪的鲁稚老师又继续哺乳,直到一岁半才自然离乳。那时儿子已稍稍懂事,也能正常吃其他食物了,再给孩子做思想工作,没费多大劲就同意断奶。通过断奶这件事,也让鲁稚老师明白,有些事情真不必太较劲,早半年晚半年的,对大人来说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但对孩子,可能就真的是一道很大的坎,迈不好就会摔得很惨。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对鲁稚老师而言,“本能”就是最好的导师。母性的“本能”让她能够敏感到孩子的“本能”,也就是孩子最自然的需要,并且不可抗拒地满足他,这其实就是爱,就是尊重,就是养育最核心的能力。

孩子,鲁稚老师最大的骄傲

与鲁稚老师聊天时,经常能听到她提起自己的儿子李鲁。李鲁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6岁时完成了人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我去中学》,并于2013年出版。20166月他的英文长篇小说《救赎》又以电子版的形式登陆iBookAmazon。那么,鲁稚老师又是如何培养出一个如此出色的儿子呢?

鲁稚老师说,其实儿子小时候在校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说让自己很没面子,不仅成绩落后,各方面都算不上优异,每当被老师请去听儿子的种种不是,她站在那里都会觉得万箭穿心,恨不得地上有个缝立马钻进去。然而,与许多父母不同的是,鲁稚老师没有责怪或是打骂儿子,仍然包容他、鼓励他,给他玩的时间,相信他会越来越好。而鲁稚老师这样做并不是出于多么高深的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仅仅是不忍心看他痛苦,宁愿自己帮他多扛一些压力,让他幼小的生命能尽量舒展。

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天性,如何去挖掘、培养孩子的天性与特长,是鲁稚老师孜孜不倦的追求。李鲁的语文成绩向来一般,老师也从来没有给他的作文打过特别高的分数。然而鲁稚老师发现,孩子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只不过由于表达能力不够,偶尔还会跑题,不符合老师的要求,卷面又不太整洁,会有几个错别字,这就很难得到高分。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不会写,甚至鲁稚老师从中看到了儿子的优势所在,于是她鼓励孩子:“你往这个方向去走,你去写,这个会让你成为一个牛人!哪怕你的数学不太好,英语不太好,语文成绩也不太好,但是最终你在这个方面会超过别人的。”

就这样,孩子有了一个方向,而这个方向非常重要,不但让他重拾自信,也成为他日后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随着小说的出版,李鲁从写作文进入了写小说,从习作进入了创作。而且,这部小说确确实实也给他的人生加分,之所以后来李鲁能被世界顶级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录取,这部小说确实也给他增加了很大的分量。

鲁稚,著名作家,亲子教育专家。出版过十余部专著,多部作品畅销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韩国、新加坡。出版《三年能走多远》《正能量让孩子内心强大》等书,深受家长喜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