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 秦始皇本纪

 天若有情333 2021-01-05

秦始皇帝者[1],秦庄襄王子也[2]。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3],见吕不韦姬[4],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5],姓赵氏[6]。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7],越宛有郢[8],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9],有河东、太原、上党郡[10];东至荥阳[11],灭二周[12],置三川郡[13]。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李斯为舍人[14],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15]。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

(八年)嫪毐封为长信侯[16]。予之山阳地[17],令毐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小大皆决于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18]

注释:

[1]秦始皇帝:秦始皇(前259—前210),姓嬴名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秦王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21年,秦并天下,秦王嬴政议尊号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二世、三世至于万世。”故司马迁称之为“秦始皇帝”。 [2]秦庄襄王:原名异人,后为孝文王宠姬华阳夫人的继嗣,华阳夫人为楚人,故改名子楚。 [3]质子:春秋战国时,两国相交,为了表示信任,互派国君的儿子、孙子或重臣,居留在对方国内,叫作“人质”。以儿孙为人质的,称为“质子”。秦昭王五十年(前257)以前,子楚在赵为质子。 [4]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为阳翟(今河南禹州)大商人,因谋立庄襄王有功,得任秦丞相,封文信侯。嬴政即位后,又被尊为相国。公元前237年,因嫪毐事件被免官,公元前235年饮鸩自杀,事详《吕不韦列传》。姬:本为妇人的美称,后世称妾为姬。《吕不韦列传》载:“吕不韦取(娶)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乃遂献其姬(于子楚)……至大期(周年)时,生子政。” [5]名为政:上古正、政相通。嬴政生于正月,故名为政。 [6]姓赵氏:上古贵族有姓有氏。姓是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人为嬴姓。其族人造父被周穆王封于赵城,故以赵为氏。 [7]巴:古国名,故地在今四川东部,秦置巴郡,郡治江州,即今重庆。蜀:今四川中部及西部,秦置郡,郡治成都,即今四川成都。汉中:今陕西秦岭以南地区,秦置郡,郡治南郑,即今陕西汉中。 [8]宛:宛城,即今河南南阳。郢:战国时楚国都城,即今湖北荆州江陵。秦于公元前292年攻取宛,次年攻取郢,置南郡,郡治郢城。 [9]上郡:战国魏文侯置,秦郡治肤施,在今陕西榆林东南。 [10]河东:秦郡名,郡治安邑,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太原:秦郡名,郡治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上党郡:秦郡名,郡治壶关,在今山西长治北。 [11]荥阳:秦县名,县治在今河南荥阳东北。 [12]二周:战国时的两个小诸侯国。周朝末期,周考王(前440—前426)封其弟揭于王城(在今河南洛阳瀍水西)故地,叫河南公,又称西周君,即西周桓公。桓公之孙惠公立,又封其少子班于巩(今河南巩义西南),称东周君。两国先后于公元前256和公元前249年为秦所灭。 [13]三川郡:秦郡名,郡治洛阳,在今河南洛阳东。因境内有黄河、洛水、伊水,故称三川郡。 [14]舍人:战国时,贵族或显宦之家,均养有门客。上层门客称为舍人。 [15]蒙骜(ào):蒙恬祖父。王齮(yǐ):又名王龁。麃(biāo)公:旧注谓麃为秦邑,麃公为麃邑公,史失其名。陈直《史记新证》考证麃为鲁人姓氏。 [16]嫪(lào)毐(ǎi):人名。吕不韦送进后宫与秦王母赵太后私通的假宦官。 [17]山阳:在今河南焦作东。 [18]河西:太原在汾西不在河西。河西当是汾西之讹。

九年,彗星见,或竟天。攻魏垣、蒲阳[1]。四月,上宿雍[2]。己酉,王冠,带剑[3]。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4],将欲攻蕲年宫为乱[5]。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6]。战咸阳,斩首数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战中,亦拜爵一级。毐等败走。即令国中: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尽得毐等。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7],车裂以徇[8],灭其宗。及其舍人,轻者为鬼薪[9]。及夺爵迁蜀四千余家,家房陵[10]

注释:

[1]垣、蒲阳:均魏邑。垣邑在今山西垣曲东南。蒲阳在今山西永济西。 [2]雍:秦旧都,在今陕西凤翔南。此指雍蕲年宫。 [3]王冠,带剑:秦俗,男子年满二十二岁举行“冠礼”,戴上簪发的帽子,表示成年。秦王行冠礼,依礼“带剑”表示威仪,并意味着亲自掌权。 [4]矫王御玺(xǐ):盗用皇帝印。翟:同“狄”。 [5]蕲年宫:在雍,秦惠公所筑,当时为秦王政住处。蕲,又作祈、祁。 [6]相国、昌平君、昌文君:相国指吕不韦。昌平君、昌文君,皆封爵,其人名已佚。 [7]卫尉竭:宫廷警长名竭。内史肆:掌管京师地区的行政长官名肆。佐弋(yì):掌管天子射猎的副长官。中大夫令:中大夫的主管官员。枭(xiāo)首:把头砍下来挂在木杆上示众。 [8]车裂:五马分尸。徇(xùn):示众。 [9]鬼薪:秦汉徒刑的一种,为宗庙打柴,刑期三年。 [10]房陵:秦县名,在今湖北房县。古属蜀郡地,故云“迁蜀”。

十年,相国吕不韦坐嫪毐免[1]。桓齮为将军。齐、赵来置酒。齐人茅焦说秦王曰:“秦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2],恐诸侯闻之,由此倍秦也[3]。”秦王乃迎太后于雍而入咸阳,复居甘泉宫[4]

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于是使斯下韩[5]。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大梁人尉缭来[6],说秦王曰:“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7],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8]。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9],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10],衣服食饮与缭同。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11],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12]。我布衣[13],然见我常身自下我[14]。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亡去。秦王觉,固止,以为秦国尉[15],卒用其计策[16]。而李斯用事[17]

十二年,文信侯不韦死,窃葬[18]。“其舍人临者[19],晋人也逐出之;秦人六百石以上夺爵,迁[20];五百石以下不临,迁,勿夺爵。自今以来,操国事不道如嫪毐、不韦者籍其门[21],视此[22]。”

注释:

[1]坐:因事犯罪。 [2]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指嬴政软禁生母于雍地。 [3]倍:通“背”,反对。 [4]甘泉宫:秦咸阳南宫。 [5]下:降服、制服。 [6]尉缭(liào):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人,名缭,入秦为国尉,史称尉缭,佐秦始皇灭六国的军事家。著有《尉缭子》传世。 [7]翕(xī):聚合、协和,指六国联合。 [8]智伯、夫差、湣王:三人皆为春秋战国时人物,均因自恃强大掉以轻心而导致失败。智伯,春秋末晋执政的卿,因势力过大,又很骄横,被韩、赵、魏三家的联合力量所灭。夫差,春秋末吴国君主,曾先败越国,又两败齐国,与晋争霸中原,后为越王句践所灭。湣王,战国时田齐湣王。曾一度与秦昭王争为帝,后被燕将乐毅率领的诸侯之兵所击败,齐几乎灭亡。湣王也为楚将淖齿所杀。 [9]亡:耗费。 [10]亢礼:行平等之礼。亢,通“抗”,对等。 [11]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这是尉缭对嬴政状貌声音的描述。蜂准,鼻头像蜂肚。长目,细长的眼睛。挚鸟膺,胸部像挚鸟一样突起。挚,通“鸷”,猛禽。豺声,声音像豺狼的嗥叫。 [12]约:困穷。轻:慢易。 [13]布衣:即平民。 [14]身自下我:自身甘居我下。 [15]国尉:后称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 [16]卒用其计策:完全采用他的计策。 [17]用事:掌握国家大权。 [18]窃葬:吕不韦被迫服鸩酒自杀,秦王不举行国葬,他的门客私葬之于洛阳北邙山。 [19]临(lìn)者:前来吊丧的人。 [20]六百石:令、丞一级的中层官员。迁:流放。 [21]操国事不道:此指违背君意操纵国事。籍其门:将他的全家族编入簿册为徒隶。籍,编入徒役簿册。 [22]视此:照此法办理。视,比,比照。按,以上“其舍人临者”至“视此”为史家概括的秦王诏令。

十三年,桓齮攻赵平阳[1],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王之河南[2]。正月,彗星见东方。十月,桓齮攻赵。

十四年,攻赵军于平阳,取宜安[3],破之,杀其将军。桓齮定平阳、武城[4]

十五年,大兴兵,一军至邺,一军至太原,取狼孟[5]。地动。十六年九月,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6]。初令男子书年[7]。魏献地于秦。秦置丽邑[8]。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9]。地动。华阳太后卒。民大饥。

十八年,大兴兵攻赵。王翦将上地[10],下井陉[11],端和将河内[12],羌瘣伐赵[13],端和围邯郸城。十九年,王翦、羌瘣尽定取赵地东阳[14],得赵王。引兵欲攻燕,屯中山[15]。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16]。秦王还,从太原、上郡归。始皇帝母太后崩。赵公子嘉率其宗数百人之代[17],自立为代王,东与燕合兵,军上谷[18]。大饥。

注释:

[1]平阳:赵邑,在今河南安阳。 [2]王之河南:秦王嬴政到洛阳巡视。河南,古地区名。 [3]宜安:赵邑,在今河北藁城西南二十五里。 [4]武城:在今山东武城西。 [5]狼孟:赵邑,即今山西阳曲。 [6]南阳:韩地,相当于今河南济源至获嘉一带,因在太行山之南,河之北,故称南阳。假守腾:委任腾为南阳代理郡守。假,兼代或代理。腾,人名,秦内史,即京师咸阳的行政长官,攻韩得南阳地,兼代为郡守。 [7]初令男子书年:开始命令辖境内男子报写年龄。此为便于征发徭役。 [8]丽邑:即今陕西西安临潼区新丰镇。 [9]颍(yǐng)川:秦郡名,治阳翟,即今河南禹州。以境内有颍河而得名。 [10]将上地:统率驻于上郡地方的秦军。上地,《史记》中上地之名多处,此指上郡之地,一说“地”为“郡”字之误。上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为秦出太原从北面进攻赵的驻兵基地。 [11]井陉(xíng):井陉口,为太行八隘之一,即今河北井陉山上的井陉关。 [12]端和:即杨端和。 [13]羌瘣(huì):即羌廆,秦将名。此役秦兵分三路攻赵。王翦下井陉,羌廆攻代,杨端和围邯郸。 [14]东阳:地区名,约当今河北太行山以东地区。 [15]中山:周诸侯国名,为赵武灵王所得,地在今河北定县、唐县一带。 [16]秦王之邯郸三句:秦王前往邯郸,他当年生长在赵国时,许多曾经和他母家有仇怨的人,全被活埋。按,公元前257年,秦围邯郸,时秦王三岁,随父子楚质于赵。子楚逃归秦。秦王及其母遭到搜捕,藏匿得免。赵亡,秦王来邯郸报仇。 [17]公子嘉:赵王迁的异母弟。代:古国名,战国时并于赵,秦置代郡,郡治代县,在今河北蔚县东北。 [18]军:驻扎。上谷:指上谷郡治沮阳县,在今河北怀来东南。

二十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恐,使荆轲刺秦王[1]。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2],而使王翦、辛胜攻燕。燕、代发兵击秦军,秦军破燕易水之西[3]

二十一年,王贲攻荆[4]。乃益发卒诣王翦军[5],遂破燕太子军,取燕蓟城,得太子丹之首。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6]。王翦谢病老归[7]

二十二年,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8],大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

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翦,强起之,使将击荆。取陈以南至平舆[9],虏荆王。秦王游,至郢陈。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10],反秦于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荆[11],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

二十五年,大兴兵,使王贲将,攻燕辽东,得燕王喜。还攻代,虏代王嘉。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12],置会稽郡[13]。五月,天下大酺[14]

二十六年,齐王建与其相后胜发兵守其西界[15],不通秦[16]。秦使将军王贲从燕南攻齐,得齐王建。

注释:

[1]荆轲:战国末卫人,著名侠士,为燕太子丹所使刺秦王未果,死于秦。事详《刺客列传》。 [2]体解:又称“支解”,或肢解,分割肢体的古代酷刑。 [3]易水:河名,今河北大清河上游支流。 [4]王贲(bēn):秦将,王翦之子。从攻燕转为攻楚。荆:楚原兴起于今湖北襄樊西南荆山地区,故荆为楚的别称。 [5]益发:增派。其时,王翦仍在攻燕。 [6]辽东:郡名,战国燕置。郡治在襄平,即今辽宁辽阳。王(wàng):用如动词,称王。 [7]谢病老归:称病告老退职。据《白起王翦列传》,由于秦王政在攻楚问题上不听王翦的意见,王翦称病退职。 [8]引河沟灌大梁:挖开黄河和鸿沟的水灌淹魏都大梁。河,黄河。沟,鸿沟,战国时周显王八年(前361)开凿,流经大梁城北。 [9]陈:战国后期楚都,即今河南淮阳。平舆:楚邑,在今河南平舆西北。 [10]项燕:楚国名将,项羽的祖父。 [11]蒙武:秦将,蒙骜之子,蒙恬之父。 [12]降越君:使越君投降。 [13]会稽郡:秦郡,治吴县,在今江苏苏州。 [14]天下大酺(pú):秦、汉时,不准三人以上无故聚饮,违犯者罚金四两。秦灭韩、赵、魏、燕、楚五国,特下令国中臣民聚会饮酒,以示庆祝。酺,具酒肉会食。 [15]后胜:人名,齐王建之辅相。 [16]不通秦:不臣服于秦。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1]:“异日韩王纳地效玺[2],请为藩臣[3],已而倍约[4],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5]。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6],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阳以西[7],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8],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9],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10],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11]:“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12],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13],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14]:‘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15],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16],王为‘泰皇’。命为‘制’[17],令为‘诏’[18],天子自称曰‘朕’[19]。”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20]。他如议。”制曰:“可[21]。”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22]。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23],中古有号[24],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注释:

[1]御史:此为御史大夫之省称,副丞相,监察百官。 [2]纳地效玺:献纳土地,交出玉玺。 [3]藩臣:古代称分封或臣服的各国为藩国或藩臣,意为守卫边境的臣属。 [4]倍约:违背盟约。 [5]庶几(jī):希望能够。息兵革:停止战争。兵革,代指战争。兵,进攻的武器。革,防身的甲胄。 [6]李牧:战国末期赵名将,事附《廉颇蔺相如列传》。 [7]青阳:秦县名,地当今湖南长沙一带。 [8]阴令:密令。贼:暗杀。 [9]眇眇:渺小。 [10]称(chèn):称举,颂扬。 [11]绾、劫、斯:王绾、冯劫、李斯。廷尉:职掌刑狱的最高长官。 [12]侯服夷服:周制,天子直辖的地方方千里,称为王畿,此外为天子藩属,分为九服,由近及远,每隔五百里,定一个名称。九服,即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藩服。此处以侯服、夷服概括各服。或朝或否:有的按时纳贡述职,有的不这样做。 [13]海内为郡县:把全国各地划分为郡和县,即消除了侯服、夷服。 [14]博士:秦官,掌通古今史事,备皇帝顾问。 [15]天皇、地皇、泰皇:即所谓“三皇”,传说中在五帝以前的中国君长。泰皇,又作“人皇”。 [16]昧死:冒死。臣下进言时表示敬畏的套语。 [17]命为“制”:对臣下发话(命),裁决可否称为“制”。 [18]令为“诏”:以皇帝名义发布的法律、文告(令),称为“诏”。 [19]朕(zhèn):我。上古不分贵贱都可自称为朕。秦始皇定为皇帝的尊称。 [20]王曰五句:秦王发话说,去掉“泰”字,留下“皇”字,加在上古“帝”字的前面,称为“皇帝”。著,加上。 [21]可:表示批准。 [22]追尊:给已死者加尊号。 [23]太古:远古,上古时代。谥(shì):皇帝或大臣死后,朝廷根据他生前行为,按照《谥法》给他追加的一种称号。这种制度,始于周,废于秦,汉重新起用,直至清末。相传《谥法》为周公旦所作。 [24]中古:秦时对西周时代之称。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1]。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2]。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3],相攻击如仇雠[4],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5],是树兵也[6],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注释:

[1]不为置王,毋以填(zhèn)之:置王即实行分封制,设置诸侯王。填,通“镇”,安定。 [2]便:有利,合适。 [3]后属:后辈,后代。 [4]仇雠:互相仇视敌对。仇,动词。雠,名词,仇人,仇敌。 [5]立国:指分封诸侯。 [6]树兵:树立兵戈,即导致战争。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1],郡置守、尉、监[2]。更名民曰“黔首”[3]。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4],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5]。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6],南至北向户[7],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8]。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9]。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10],作之咸阳北阪上[11],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12],殿屋复道周阁相属[13]。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

注释:

[1]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三十六郡依裴骃《史记集解》说为: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巨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以及京城咸阳所在的内史郡,共三十六郡。这是在全国开始推行郡县制时的建制,以后,增至四十六郡(不包括内史辖区)。但据今人谭其骧考证,秦并山东六国,在六国旧境置三十七郡,加上秦国本土四郡共四十一郡,以后北逐匈奴,南并两越又增五郡,总计四十六郡。 [2]郡置守、尉、监:每郡设置郡守、郡尉、郡监。郡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尉为副职,掌管全郡军事。郡监,称监御史,负责监察。 [3]黔首:战国时对平民已有此称,此正式法定为制度。黔,黑色。 [4]鐻(jù):同“虡”,悬挂钟的架子,其两侧的柱叫虡。 [5]轨:车轮行迹,此处指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 [6]羌中:羌人居住区,指今青海东部、甘肃西南部、四川西北部一带。 [7]北向户:也称北户,秦地名,地在今越南顺化一带。 [8]并(bàng):通“傍”,沿着。 [9]章台:秦故宫名。上林:苑名,在今陕西长安、周至、户县界。 [10]写放(fǎng):模仿。写,模写。放,同“仿”。 [11]咸阳北阪:咸阳北面,九嵕山等山的南麓。阪,山坡。 [12]雍门:旧址在今陕西高陵。 [13]复道:两边张有帷幔的殿阁间的道路,外面看不见道上情景。周阁相属(zhǔ):周围楼阁皆相连接。

点评: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是他领导的统一战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近五百年的诸侯割据混战局面,使天下黎民迎来了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作业,故秦王朝统一之初,天下之民莫不虚心而仰上。秦始皇创建的秦王朝奠定了两千多年来中国辽阔疆域的基本版图,他所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长期统一的基础。中国社会长期以来,能以高度发展的经济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并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秦王朝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史称秦始皇为千古一帝,可谓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作者:张大可(解读)

出处:《史记》,袁行霈主编“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丛书(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年版)

授权方: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