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古人学习谋略之秦始皇

 天道酬勤YXJ1 2017-05-31

13岁继位,22岁亲政,39岁一统中国。没错,这个人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

900多年后,李白向他致意:“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雄才。”这首诗写得很有气魄,若非李白豪气干云,断然也不会有如此境界的。

向古人学习谋略之秦始皇

秦始皇

嬴政是一位早熟的政治家。13岁以前,因为父亲是赵国的人质,他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谈不上艰辛,却也受尽了无数人的冷眼、嘲讽。这样经年累月,嬴政变得既坚毅,又敏感。父亲终于一朝登堂,但身份的巨变并没有让嬴政安享无尽的尊贵,相反,他又不自觉地卷入了高层政治斗争的核心。如此熏陶之下,营养不良的嬴政已悄然长成了大个。加冕亲政之际,“仲父”吕不韦和母亲的情夫嫪毐之间的斗争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然而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秦王政就彻底粉碎了嫪毐的政变、清除了吕不韦的势力。一场漂亮的开局战,让他坐稳了江山。此时的秦王政,身边聚拢了李斯、尉缭、王翦、蒙恬等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众星拱卫,属于他的时代到来了。

秦王政继位后,他独立作出的第一个战略决策,就是加快对六国兼并的步伐。而对这个决策起重要作用的,是李斯。李斯明白无误地告诉秦王:“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蚤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一时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纵,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统一天下的条件已经成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番审时度势之后,秦王政决然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一改秦六世相承的渐进蚕食为急进鲸吞,决定一统中国。

吞六国、逐匈奴、服北越,这一仗竟一下绵延了24年之久,战场之广阔、斗争之复杂、时间之漫长,亘古未有。在这场战争中,秦王政运筹帷幄,谋时、谋势、谋人,一动万里开,一举天下定,堪称千古雄主。天降大任于斯人,此言诚不我欺。

彼时,秦国的实力虽然超过六国中的任何一国,但六国的综合实力依然相当强大,如何“连横而斗诸侯”,这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关键。围绕这个问题,秦王政和他的谋臣们决定利用六国之间、六国君臣之间的矛盾,把“伐兵”、“伐谋”和“伐交”结合起来,进行一场综合谋略战。

关东六国,楚国在南,齐国在东,燕、赵在北,均离秦国较远;而韩、魏居中原腹地,与秦国相接,为“天下之脊”。东向争天下,就必须征服韩、魏。秦王政根据“六国皆弱而秦独强”的形势,继续实行远交近攻、中央突破的战略方针,“胁韩弱魏”,从军事上切断六国合纵之脊,以据韩、魏而卷天下。公元前237年,李斯建议取韩,秦王政采纳。但在实施中,为韩王安所委派的韩非一度游说成功,导致秦王政犹疑不决,是转移目标,还是继续攻打韩国?关键时刻,李斯再度建言,指出韩国是秦国腹心之病,如果转攻他国,秦国会再度面临六国联兵直逼崤函的危险。在李斯的坚持下,秦王政决定将计就计,让李斯出使韩国,诱使韩王安入秦并扣留在秦国境内,同时命令蒙鷔陈兵在秦、齐边境。虽然最终韩王安没有上当,李斯的游说没有凑效,但韩非的缓兵之计终未得逞。最后,韩王安还是在秦军的巨大压力之下被迫割地纳玺投降了。由此,秦国疆土深入中原腹地,赵、楚之间的联系被彻底隔断,切断六国合纵之脊的战略目标终于实现。

如何阻止六国合纵,这是秦王政集团最为关注的问题。为此,李斯、尉缭、顿弱、姚贾等人多次谋义筹策,建议秦王政“赂其豪臣”以“离其君臣”、“乱其谋”,采用重金收买实权人物的方法,影响各国的对秦决策,以削弱各国合纵抗秦的力量。在他们的坚持下,秦王政便派顿弱、姚贾出使韩、魏、燕、赵,派陈驰、荆苏、任固出使齐国,派苏涓出使楚国。而后,姚贾出使四国使“绝其谋,止其兵”,破坏了四国联合攻秦的计谋。顿弱则“东游韩魏,入其将相;北游燕赵,废其良将”。齐、楚则望其纷争,坐而不起。

这其中,秦国通过施间成功灭赵就是典型的例子。公元前236年,在实现“胁韩弱魏”的企图后,秦国开始了长达九年的伐赵之战。在这次战争中,秦军的主帅是王翦,而赵军的主帅先是李牧、司马尚,后是赵葱、颜聚。秦军的第一、二次进攻,在李牧的阻击下,均告失败。为了除掉李牧等人,秦王政派顿弱携重金来到邯郸,成功贿赂了赵王的宠臣郭开和赵王的母亲,让他们在赵王面前诬陷李牧、司马尚。赵王听信了谗言,李牧被捕杀,司马尚也被罢黜,赵军的主将变成了赵葱、颜聚。赵王自毁长城没多久,秦军乘机而入,在王翦的第三次进攻下,赵军土崩瓦解,邯郸终于被攻克,赵王也被俘虏。公元前228年,赵国灭亡。

分化瓦解、各个击破,或使之保持中立,赂秦以求苟安,或使之互相攻伐,坐收渔翁之利。这是秦王政及其谋臣们从政治上破坏六国合纵所采用的策略。楚国为南方大国,秦一时不敢出兵相向,与之保持了20多年的和平状态。在平定中原后,秦国才发动进攻,一举灭亡了楚国。而对于远在东方的大国齐国,秦王政则通过外交施间的办法,派陈驰在齐国活动,假意允诺五百里土地,又用重金贿赂丞相后胜,使他们诱劝齐王朝秦,不修战备,不助他国。中计的齐王果然只求苟安一隅,坐视邻国接连被秦国灭亡,只在最后一刻,才宣布与秦国断交,然而战备多年不修,面对秦军的骤然一击,齐国七十余城不战而下,随即灭亡。

向古人学习谋略之秦始皇

秦灭六国形势图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五次巡视全国,实地勘察,踏遍十余个省区。在权衡了诸侯各国国防建设利弊之后,亲自规划部署、建立起了一个与其中央集权制相应的军事体制,筑起了御匈奴入侵的万里长城、修成了由咸阳通往全国各地的弛道、直道、五尺道,并大量设置烽燧、邮驿等通讯设施,创建了与统一国家相适应的第一个完备的国防体系。在中国历史上,这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

向古人学习谋略之秦始皇

长城

秦始皇的政治智慧不单纯表现在政治、军事方面,他的识才、爱才、容才、驭才之道更值得称许。

李斯在向秦始皇献兼并六国之策时,地位很低,仅为宫廷侍卫官“郎”,秦始皇却不以人微而轻其言,一眼就看出了李斯计策的价值,果断作出了加快兼并六国的重大决策,并擢升李斯为长史,后来又提升为廷尉、丞相,将他纳入了核心圈子。尉缭是魏国人,以布衣献策,当即受到了秦始皇的重视,不仅采纳了他“毋爱财物,赂其重臣,以乱其谋”的策略,还待如上宾。即使尉缭认为秦始皇“少恩而虎狼心”,“不可久与游”,准备出逃秦国时,秦始皇还是把他追了回来,并封为国尉。对于蒙恬、蒙毅兄弟,秦始皇更是早知其能,让蒙恬率兵三十万,镇守北疆,而让蒙毅为内谋,位至上卿,“出则骖乘,入则御前”,形影不离。

秦始皇的容才之量也相当的大,除逐客令就是一个例证。公元前237年,因为郑国修渠的阴谋被揭穿,秦国贵族大臣便请求秦王政下逐客令,驱逐在秦国的外国人。被任命为客卿的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在离开咸阳之际,李斯向秦王政上了《谏逐客书》。在言辞恳切、有理有据的说辞之下,秦王政幡然醒悟,立即废除了逐客令,派人追上李斯,请他返回咸阳,并官复原职。此后,秦始皇对各种人才愈加宽容。顿弱博学多才,秦始皇要召见他,但顿弱提出条件,对他不行拜礼,秦始皇慨然允诺。一见到秦始皇,顿弱就把他痛骂一顿,见其大怒,顿弱便借机进言,说秦始皇的威风施于自己的母亲却不施于关东六国。一语正中关心所在,秦始皇立即询问顿弱兼并六国之策。顿弱这才说道,“韩,天下之咽喉。魏,天下之胸腹。王资臣万金而游,听之韩魏,入其社稷之臣于秦,即韩魏从,而天下可图也。”秦始皇当即采纳顿弱的计策,让他携万金,出使各国行间策反,对灭韩魏燕赵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人才的使用,秦始皇也自有办法。比如对老将王翦和青年将领李信的使用,就是一个典型。王翦战功卓著,秦始皇待之如师,而李信则是新锐之将,颇得秦始皇青睐。在发兵攻楚前,在征派兵力的问题上,秦始皇征询二人意见,李信说不过二十万人,王翦则说非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以为王翦年老胆怯,便让李信带兵出征。王翦遂称病辞官。不料李信先胜而后大败,秦始皇意识到自己的判断不准,用人不当,便亲自来到王翦住处道歉。王翦以出兵六十万人为条件,秦始皇不但答应,还把全国兵力交给他指挥。行前,王翦请求秦始皇赐给他田宅,秦始皇也答应了。行军途中,王翦先后五次派人请求秦王政履行诺言。这一举动,在王翦来说,是为了消除秦始皇的疑心,对秦始皇而言,则是他勇于纠错、宽容大度的表现。对于李信,秦始皇认为他虽非帅才,但依然不失为优秀将领,于是让他在王贲指挥下灭燕赵,征齐国,因为屡建战功,李信后被封为陇西侯。(欢迎进群,闲人说史645394861)

欢迎进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