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归常识

 介子平 2021-01-05
不以尧存,不以桀亡,一棵树在原地安详地活着,拥有整年的宁静;历经沧桑,人来人往,只有自己明白那些岁月里发生过什么,所有变迁,皆记录于时间,而非墓碑。孤独的深海里,无爱无恨无心情,却未失去对自由逻辑的追求、对美好事物的敬畏、对复杂人性的尊重,与其说是树的气质,不如说是人的品格。

五十之年,所欠者死,一旦步入中年,不再关注评优选先,不再崇敬榜样与偶像,不再为廉价的语言鼓动。宁可回归常识,不愿相信宣传,真已不堪造就,却发现谈个常识,竟要鼓起十足的道德勇气与责任担当。蒙昧状态,常识匮乏而已,所谓启蒙,不过回归常识,不再反智。清末沈荩案后,章士钊慨叹:“吾闻之:在海外谈革命者万人,不如在本国谈革命者得十人;在租界谈革命者千人,不如在内陆实行革命者得一人。”因有风险,一些人仍在现场,莫谈国事,多数人缄默回避。

开口不合辙,时常感觉到自己的不会说话,不顾一切使自己理智的同时,交往圈子自会裂变。“道不同不交,谀人者不交,恩怨颠倒全无性情者不交,不孝不悌者不交,愚人不交,构怨伤心落井下石者不交,好占便宜者,德薄者不交,忘恩负义者不交”,各行其是,不惜决裂,曾国藩的“几不交”,腾出了被占空间,料也发生在价值观确立期。决定有效人脉者,不是范围大小,而是质量高低,即志同道合者谋此,于芸芸陌生中,一眼认出失散的亲人。

审美取向则趋于浅淡,对壮美画面、广阔场境、气势宏大、整齐划一不再莫名感动,对积极进取的乐观情绪、藐视一切敌人的态度已避而远之。自由且自律,远离正能量,关注身边的人与事,汉娜·阿伦特说:“我这一生中从来没有爱过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集体——不爱德意志,不爱法兰西,不爱美利坚,不爱工人阶级,不爱这一切。我‘只’爱我的朋友,我所知道、所信仰的惟一一种爱,就是爱人。”国与民已分为二,除民之外,国果何有?绕室彷徨,未知所出,女性的敏感与判断,有时异常正确,张爱玲说国人“对于戏台上的悲情极其敏感,动不动就感动得流泪,但对于自己身边发生的真切的悲剧,又往往是充耳不闻漠不关心”,原来我也是那样的人。如有来生,只合为树,一叶之灵,窥尽全秋,树生长在大自然的常识里,人往往不在。

令人糊涂者,从来不是天大的事,如此反倒会机灵起来,提灯前行,留心脚下。令人麻痹者,往往是习以为常的小事,累积起来,足以迷惑。随和既久,人云亦云,安全感油然而生,斧头走进树林时,一树安抚众树,至少它的把手是咱们自己人。对成为庞大机器里的一颗螺丝钉,对成为前进道路上的一粒铺路石,倍感荣誉,自豪无比,一听到相左意见,便会发指眦裂,争个短长,其实已下意识感觉到自己的看法没有充分理由,而认同了别人的说法。然讲道不行道,知过不改过,苟安于当下,懒得去想明天,光明极易刺伤双眼,还是昏暗中的生活安逸。

晚间失眠,白日嗜睡,前半夜为自己着想,后半夜为他人操心。怡然顺理,没有什么事情,小到不值得思考;涣然冰释,没有什么动态,大到无以想象。一日遇佛,一日遇魔,一生会犯许多错误任性大于聪明、冲动大于认知时,回归常识,不过就是回归理性,顺阴阳,明教化,长点心,靠些谱,但凡立事违众,只能更革应事,以谎言圆之,以假相掩之,遂转移视听,另立手段,将其复杂成一道难解的数学题。事务之外被赋予的意义,暗藏预设的预谋,皆值得怀疑。五色炫目,日下壁而沉彩,斑斓缤纷,月上轩而飞光,常识则是事务的本身肌理,或粗糙,却质朴,或残损,却支撑。自食其力,自得其乐,有时拥有一个常识,便可富可敌国,就这么简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