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冒治疗经方之一——“桂枝汤方”解读

 杜子桐 2021-01-05

准备用六篇文章把治疗感冒的六个基础经方写完,认真看完这六篇文章,相信大多数中医药爱好者都会自己治疗感冒了。

开篇“桂枝汤”,为了让大家能够窥探全貌,写的多了一点,请把这篇认真看完,后面的相对就会简单很多了,干货满满哦。

导读:很久以来就想写几篇关于用医圣张仲景(下称仲师)的经方治疗感冒的文章,就应用病证、禁忌以及注意事项等做一些分析说明,方便没有中医学知识的朋友下方抓药,准确治疗感冒,免得碰到感冒手忙脚乱,不得要领。尤其是小孩得到感冒,乱吃药的现象比较普遍,甚至滥用抗生素,情况好的自愈了,情况不好的伤害到了身体。

纵观仲师的伤寒金匮,仲师是非常重视和擅长望诊、闻诊、问诊的,脉诊相对来讲就简单一些。仲师是利用《黄帝内经》热论中的六经辨证将经方如何使用系统化的第一人,为后代系统使用经方奠定了辨证基础,所以被后世中医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的脉法,最常用的就是浮沉迟数,浮脉与数脉是阳,沉脉与迟脉是阴。浮脉就是轻轻地摸在皮肤表面就摸到脉。初病时如果脉是浮脉,或加上一点“大”、“动”、“滑”、“数”,这是阳脉,代表阳病;若病久了,变成沉脉,就是要重按才能摸到的脉,或加上一点“涩”、“微”、“弱”、“弦”,这是阴脉,代表阴病。如果由阳脉转成阴脉,表示病势在发展、在恶化中。若反之,原来是阴脉,后来变成阳脉,则是病势在退去,在恢复中。正常人的脉是“不浮、不沉、不迟、不数”,就是常脉,常人的脉。仲师认为望诊、闻诊、问诊就可以把病看准确,再加上辅助脉诊就不会看错了,因此不需要把脉法分的很细。这是学习经方要注意的地方。

仲师的脉诊只是辅助,望闻问切中,望闻问至关重要。如果中医若单用切法可能只是巧匠、下工,结果开药方出来好几十味药,这不是仲师的正统中医,治不好病。因为有了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法则的基础,经方家就敢大剂的、大量的使用经方而绝对不会出一点错,由于经方都是使用极峻的药,讲究的是一剂就知,二剂就已的效果,配伍使用后药物的力道强劲有力,而且不乏用到有毒的天然药物,需要炮制后才能解除毒性,如果不按照仲师所述的方法加工炮制,用起来肯定效果大不如以前了甚至还有毒性风险。所以经方家不会一个方子开十天半个月的,因为效果好,吃了就会变证了,所以一般开个三至五副,最多也就七副药一个疗程就可以了的。如果没有透彻了解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法则,使用经方时还是要注意。

感冒,现代医学认为是“滤过性病毒”侵入人体引起的,感冒引起的肝炎、肺炎、脑膜炎都是如此,但遗憾的是,现代医学至今并未研制出杀死滤过性病毒的抗生素,所以现代医学认为感冒是自愈性疾病,不需要治疗,要靠自愈。这个七日愈与仲师的说法基本是一致的,其实我们中医几千年前就知道感冒是可以自愈的,也是可以治愈的。尤其是感冒在七日后还没有好的情况下更加要注意,是需要赶快找中医师治疗的了。有关感冒七日愈的伤寒原文如下:

九: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条辩释义:“阴阳”二字释义比较广泛,在这里“阳”指白天,“阴”指晚上。意思就是说如果白天感冒了,就是发于阳,从当天算起,第七天白天会痊愈,所以说“七日愈”。如果是晚上感冒了,就是发于阴,第二天才开始算起,所以感冒的隔天才算是第一天,足足六天之后,也就是第六天的半夜会自己痊愈,所以说“六日愈”。不管是阴病或阳病,得到感冒,正常的话,六天即六个晚上一定会好,这就是如果感冒了不吃药 一个礼拜会好的来历。

【十:「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条辩释义:古人太阳病头痛就应该先针扎足阳明本穴“足三里”,就不会传阳明了,在还没到足少阳之前,先扎胆经的本穴“临泣”也不会传少阳了。如果到了第六天满第七天还没好就可能传阳明或少阳了。如果小孩感冒到了第七天还没好,变成恶心呕吐就是传少阳了。如果体内津液干了,大便会堵在大肠里就变成阳明热了, 小孩就会变成烦躁、不吃饭、东西乱丢、晚上发狂奔走、捻衣摸床等,就是传阳明了。说明了如果感冒了七天还没有好就需要马上找中医师采取措施治疗了。尤其是素体虚弱之人得到感冒后很容易转变为其他疾病,甚至坏病,伤寒论里面就讲到感冒最多可以转变为六个病症,包括从太阳病入阳明、少阳、少阴、太阴以及厥阴或者多经合病,比如我们常见的肠胃炎、肺炎、脑膜炎等症。所以能够把感冒及时治好是最好不过的了。用仲师的经方治疗感冒往往能收到一剂知二剂已的良好功效。

太阳病用药发表还是要看条件的,采用汗吐下三法,仲师都有明确立法的。伤寒金匮里面都有提到。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是不能攻表的。

1、凡表证兼有里证之虚寒者,必先温其里而后攻其表。如果有表证兼有里面虚寒的人,一定要先温里再攻表,如果里证是实的,就可以先攻表再攻里,如果里证是虚的,先把里寒温起来,再去解表。

2、如果病家身体向来虚弱,体力津液不足的时候,比如阴虚之人,口苦口干之人,都不宜用桂枝汤发表,因为津液本就不够。正确的做法是应该先把里阳壮起来,津液补足之后再去解表,壮里阳一般会用到炮附子,不但壮里阳还可以固表阳。

3、如果病家有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烦躁,脉微弱的情况也是不能发汗的。这是指津液亏虚造成的燥热,尤其是肺里面很燥热的时候,就代表里面虚掉了造成了燥热了,一旦发表就更加严重了。

4、虚到命危时,尤其是一些重症晚期患者,舌头会像气泡或者芒刺一样,遇到这种现象时,千万不要马上开“桂枝汤”解表,可以先用温里阳的“四逆汤”、“茯苓四逆汤”等等, 轻的可用表里两治的“桂枝加附子汤”等等。

5、疮家也是不宜发表的,因为疮家本身就是血虚了,中医认为汗血同源,再发表就更虚了。

【十二:「中风」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条辩释义:如果得到伤寒中风,吃了药之后,没有发热、汗出、恶风等表症了,但是病人还是没有完全好,可能是精神不太好,没完全恢复,没关系,即使不再吃药了,十二天也会好的。

可能有朋友就疑惑了,伤寒感冒都是因寒入体引起的疾病,那我又怎么判断是不是寒证呢?别急,仲师都考虑得很周到的,请看以下条辩:

【十三、四:病人身大热,反欲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条辩释义:就是中医在辨症“寒”与“热”,特别要注意分辨“真寒假热”和“真热假寒”,分清楚了,论治的时候只要考虑真证,忽略假证就可以了。仲师没有阴虚阳虚之说,只会说阴盛、阳盛,阴亡、阳亡,这里说的就是这个症状。

我们有了上面这些有关伤寒的基本知识之后,学习太阳病经方就比较容易了。

归纳起来,仲师治疗感冒的经方不外乎以下六个基础处方:桂枝汤、葛根汤、麻黄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以及小柴胡汤。用这些经方治疗感冒往往效若桴鼓,药到病除,经济实惠且无副作用。

下面我们进入正题,先从伤寒金匮中第一个方剂“桂枝汤方”谈起。这也是用得最多的一个感冒经方。

大名鼎鼎的“桂枝汤方”作为医圣张仲景(下称仲师)的第一个方剂,足以说明了仲师对这个方剂的重视。取名”桂枝汤“,也说明了仲师认为桂枝这味药的重要性。

纵观伤寒金匮中的方剂,大概有百分之六十的处方都是用桂枝汤做加减,经方家认为桂枝汤是调和阴阳的第一方,甚至可以作为调理营卫,保养阳气的常用方。这个汤方是古代圣贤历代相传的经方,仲师将它归经到治疗太阳中风来使用。

本文就从《伤寒论》的角度来归纳整理,总结“桂枝汤”的使用范围以及禁忌,论述浅显,权当抛砖引玉,希望各位同仁朋友指导斧正。

接下来看条辩原文:

【十五:「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十六:「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条辩释义: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代表脉浮在表面上,病在表,热自发。主要是受到风寒之后,身体的免疫系统立马被激活,出来和病毒相抗产生的结果。阴弱者汗自出,阴弱就是身体素来比较虚弱的人,如常年身体不好、瘦弱的、肠胃功能不好的等等,由于自身的固表能力较差,容易流汗,不能保持身体的津液循环平衡造成汉自出。汗血同源,汗是从血里面的水流出来的,汗流多了伤阳,病人就感觉到啬啬恶寒,一阵一阵的冷,淅淅恶风,风吹过来就很难过,翕翕发热,一阵一阵的热,一阵一阵的发烧,有的还兼有鼻鸣、干呕这些副证的话,“桂枝汤”主之。所以”桂枝汤“证一般是不会持续的发烧和高热的,因为病家本有汗出。

这是“桂枝汤”证的四个典型症状:头痛、发热、有汗、恶风。风吹得很难过不舒服。得了”桂枝汤“证,主要是肌肉被滤过性病毒束缚住,人本能抗击感冒病毒而产生的热量无法往外散了,就是说人正常的阳出不去了,”阳“性往上走,往头上冲,所以会头痛。这四个症状出现肯定是桂枝汤证了。其实只要有两个症状出现就可以用”桂枝汤“了,但一定要有汗出。

临症应用的时候,如果看起来是“桂枝汤”,但里面的病却可能是淋病、梅毒或者肺癌、肝癌、乳癌、子宫癌等,只要症状符合,“桂枝汤”下去就对了。中医看病要“舍病从证”,千万不能拿西医的名字来看病,那就不会使用经方了。所以只要出现脉浮,头项强痛和恶寒这些症状,就是太阳证,我们不管他是肺癌、肝癌、乳癌、子宫癌等,以太阳证来下处方就是对了。临床上很多重症最后会以感冒症状呈现而收工,也是这个道理。如果病人原来是厥阴病,治疗后变成了太阳证,由里及表,就表示快好了,如果反过来走,本是太阳病证的人,经治疗后变成了厥阴证,由表及里,那治疗的医家就需要好好反省检讨了,这是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桂枝汤方解:桂枝为阳药,白芍属阴药。按照本草经来看,桂枝辛甘发散为阳,白芍酸苦湧泻为阴,所以这两味药能够调理阴阳。平常开处方可以用这两味药调理阴阳,只要稍微加减就能治疗不少的病证,简单来说,阳不够加重桂枝用量,阴不够加重白芍用量。

桂枝:辛、甘,温,可以强心阳,振奋胸中阳气,能发汗解肌,阳一强就能增加心脏的功能,可以迅速带动免疫系统去抗争病毒,促进机体恢复健康。

白芍:酸、收,可以加速静脉血液的回流。桂枝带动心脏加速动脉血流动,这时就需要白芍配合来加速帮助静脉血回流,一阴一阳,相得益彰。所以仲师在有腹痛时都会用到白芍,因为腹痛大都是因为被寒束缚到了,静脉血流动力量不够,造成腹痛,白芍下去就可以止腹痛,不管是小孩受寒腹痛和月经腹痛,仲师都会用到白芍。这里指的是虚痛,如果是大便堵住或者其它实痛就不可以用了。

炙甘草:甘草用蜜炙,蜜炙之后,功效有了一些变化,炙甘草用在这里不但可以解掉胃肠里面因为感冒造成的宿食宿便之毒,预防肠炎之外还可以辅助桂枝强心阳,同时还能保护到心脏不要受到伤害。因为现在药理研究表明炙甘草含有一种天然的激素,可以作用于心脏,有强心的功效但完全没有提纯激素之副作用。因为刚感冒风寒在表的时候由于力量都去与感冒病毒抗争去了,脾胃这时候是很虚弱的,所以感冒时胃口都会不太好,仲师就是很厉害,早就知道了这一点,预先就做好这个准备。

红枣:外红内黄,正应了火生土,黄色入脾土,所以红枣是滋补脾胃的,在这里用主要是作为后备军补足肠胃的津液,怕发汗之时造成津液匮乏。

生姜:辛辣也是主发散的,这里主要是刺激肠胃用来发汗的,靠生姜的力量把寒气和水汽推送到全身表皮,借助桂枝和白芍的力量发汗。

桂枝汤组方严谨,十分科学,即调理阴阳,又能够发汗解表把感冒病毒赶出,还预防性的固肠胃之本,有效防止到感冒病毒进入肠胃系统。所以吃了桂枝汤,汗出即解。最厉害的,如果处方开得好,剂量把握很准的话,喝了出一身微汗,感冒病毒就全部被赶出来了,感冒马上就好了。这是不是很科学啊!
临症应用的时候,比如风吹到就很不舒服,总是流汗,会肚子痛,没有胃疼的话,桂枝汤下去就好了。大家可以看看小建中汤,也是用的这五味药,剂量稍做调整而已,专门治疗脾胃虚弱造成的腹痛虚症,效若桴鼓。所以只要注意症状,辨证论治,符合症状就可以大胆的用。这就是中医的奥秘所在。

重要、重要、重要:用桂枝汤的辨证重点是:发热、有汗、恶风。千万不要用错哦。桂枝汤一定是有汗的时候用到的。

注:此太阳中风的“中风”非现代医学上的“中风”。请看太阳中风条辩原文:

【二:「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仲师分为三种,一为「中风」, 一为「伤寒」,一为「温病」。】桂枝汤是用于「中风」的,大家注意一下。

条辩释义:太阳病的中风证,就会有发热、汗出、恶风、脉缓的症状。发热、有的发热有的不发热的情况都有,发热往往也不会是高热;恶风,就是怕风,风吹到很不舒服,很难过。汗出,就是出了汗,但症状没有缓解;脉缓者,这里应该是浮缓的脉,浮表示病在表,缓表示病家身体比较虚弱的时候得到了这个“中风”。身体好的情况下也有可能脉浮紧,但有汗出。仲师惜墨如金的,很多条辩要对应起来看才能分辨清楚的,但仲师是绝对不会搞错的。

下面还简单介绍一下几个太阳病证经常会用到的几个变方

【十七:「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及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条辩释义:项背强几几,就是脖子绷得很紧,感觉僵硬或者感觉这个地方冷冰冰的,这时就要用桂枝加葛根汤这主要是得到桂枝汤证之后,脖子这个地方水的代谢循环不正常,用葛根把津液提上来,然后靠桂枝再把废水排掉,恢复此处的水液循环代谢就好了。

《本草》写葛根可以通痹、发痈;通痹、肌肉麻痹没有感觉,用葛根;发痈疽,葛根可以生津。葛根可以把津液从肠胃里面一路通出来,所以喉咙很干燥的时候,也可以重用葛根,让肠胃里面的津液往上走到喉部来。平常碰到肿瘤、面部中风、口歪眼斜、肌肤麻木不仁等,处方里面一定加葛根。

临床上,小孩子感冒,桂枝加葛根汤证比较多的,因为小孩子很好动,跑来跑去,流汗很多的情况下正好吹到风,津液流失过多,所以也需要用到葛根。还有小孩看到扁桃腺发炎,汤药可以用桂枝加葛根汤,加上连翘、银花、浮萍、蝉蜕,这里的葛根用到四钱12克就好了。

注意:小孩减半,一定是有汗出时才考虑用到,无汗出是不可以用的。

补充一个小孩预防扁桃体炎的验方:夏枯草煮鸡蛋,夏枯草花30克,鸡蛋一枚。有如茶叶蛋的煮法一般,将鸡蛋在白水中煮熟,然后再将鸡蛋放入用夏枯草煎煮出来的汤液中,再次煎煮开即可食用。煮时一定要敲裂鸡蛋的外壳,让夏枯草汁液慢慢渗透于鸡蛋中方为有效。春夏之交开始,在尚未有咽喉不适等上火症状时,即预防性的食用三日以上夏枯草煮鸡蛋,基本就能保证一个夏秋都不会出现诸如扁桃腺炎等之类的上火症状了。

【十八:「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下可与之。】

条辩释义:该用汗法发表的,结果医家误用下法,比如用了承气汤,结果造成病家气往上冲,代表病家身体还很强,没有被伤到,这时还用“桂枝汤”就好了,如果病家没有气往上冲表示病家已经被伤到了,则不可再用“桂枝汤”了。

【十九:「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也。视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条辩释义:如果是太阳中风,吃了桂枝汤发汗以后,如果医家再误用吐法、下法、温针,结果病人病一直没好,说明这已经是坏病了,再用“桂枝汤”就没有用了,这时候要看它的脉证,基本上就要用《金匮要略》治疗杂病的原则来随证而治了。临床上,有时候处方与治法是对的,但是病家的症状没有解掉,这时候就要考虑是不是还有别的病症了。

【二十:「桂枝汤」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  不可与也;常需识此,勿令误也。】

条辩释义:没有汗出的情况下是不可以用“桂枝汤”的,若病家脉浮紧,就是表寒,不是表风,因为表风会有汗且脉浮缓;而此时是表寒,发热,汗发不出来,病人感觉冷,寒都在表,这已经是“伤寒”了,应用麻黄汤,这时要注意的。反复强调了,“桂枝汤”是一定有汗出才能够使用的。

二一: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汤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条辩释义:常喝酒的病家,酒鬼是不能喝“桂枝汤”的。喝下去就会呕出来。酒客得到桂枝汤证,一般用“葛芩连汤”和“桂枝汤加厚朴杏仁”,随证而治。

【二二、若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仁」。】

条辩释义:如果病家得到桂枝汤证的同时还有咳嗽的话,在里面加厚朴和杏仁两味药就可以了的。

【二三:凡吐家,服「桂枝汤」,其后必吐脓血也。】

条辩释义:平时喜欢呕吐的人,也就是胃不好的,有严重胃病如胃癌、胃溃疡者的人是不能用“桂枝汤”的,认为桂枝的行阳力量很强,容易造成胃出血。

【三一: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条辩释义:心下就是心的下方是指胃,就是喝了桂枝汤之后胃里面不舒服,很难过,胀胀的样子,满满的样子,还有微痛的话,就要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这就代表此病家中湿很盛,所以加茯苓和白术去湿。

【四七:「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条辩释义:中医治病是以脉、证为重,时间再久,如果还是“桂枝汤”证,照样得用“桂枝汤”。本条重点在外证未解这句,不论病之时日多少,只要有解表条件,且无“里有虚寒”,皆可汗解,哪怕是里有实证热证,也可以汗解为先,此乃仲师之心法。

【四八:「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

条辩释义:这里可以参考一下前面第二二条,注意区分有没有“大青龙汤”证和“小青龙汤”证,如果没有,基本就是“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证了。临床上久咳不愈,小孩百日咳,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就好了。所以“桂枝汤“证, 同时又有咳嗽的加“厚朴、杏仁”就比较好用了。

【四九:「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主之。】

条辩释义:太阳病还有表证,是千万不可攻下的,攻下就是医家的错误了,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当医家在决定攻下的时候,就是知道病人肚子里面有干大便堵到了,才会攻下,攻下之前,如果还有“桂枝汤”证,也不要先攻下,怕下陷入胸,还是要先去解表,再去攻里。

【五十:「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知在外,须当解外则愈,宜「桂枝汤」主之。】

条辩释义:如果给病家用了“桂枝汤”发了汗还没有好,结果呢又误攻下,攻下了以后发现病人脉还是浮的,代表“表证”还在,所以没有好。病在表如果攻里了,结果还是脉浮,可以判定表证还在,此时必须要用“桂枝汤”主之就会好了,所以“桂枝汤”用到的地方还是很多的,只要症状在,就要用,不要顾虑。

总结来说:一般来说,当有病邪在表,如有头痛、项强、脉浮、恶风、恶寒、发热等,我们用汗法;当病在上膈,例如吃坏东西、胸腔痰涎很多、鼻黏膜痰很多,我们想要把病邪清掉,用吐法; 当病邪堵在下焦,我们用承气汤类攻下,这就是下法。

附:误食桂枝汤后的三个救逆方:第一个是“甘草干姜汤”,第二个就是”芍药甘草汤“, 第三个是是“调胃承气汤”,调整胃气的。请随证用之。

注:桂枝:乃桂树之嫩枝尖,辛,甘,温,无毒。从来还没有听说过用桂枝会中毒的,可以放心使用。桂树上使用较多的还有桂皮,大家做菜经常会用到。还有就是肉桂,药用,以后会讲到。

篇幅有限,如有不详之处还望大家自己多读《伤寒杂病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