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到中年,哈哈哈 | 江河·早茶夜读297

 早茶夜读 2021-01-05

297丨迟桂花

江河金句

人到中年漂泊停,挥手依然是少年

到底还是郁达夫啊


人到中年,哈哈哈

文/ 江河

大家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我是彭江河。

今天是周五,让我们闻朵桂花来驱一驱工作的疲惫吧,我们今天共读的是郁达夫的《迟桂花》。听到郁达夫的名字,你可能忍不住要皱眉头,没错,他的《沉沦》和《春风沉醉的晚上》是有点“呜呜呜”泪涟涟式的病态,但《迟桂花》可能是郁达夫少有的“哈哈哈”式气氛的小说。不信你亲自来看看具体的段落就能感觉到:

翁则生从小学校里跑回来了,平时总很沉静的他,这时候似乎也感到了一点兴奋。一走进客堂,他握住了我的两手,尽在喘气,有好几秒钟说不出话来。等落在后面的他娘走到的时候,三个人才各放声大笑了起来。这时候妹妹也已经将茶烧好,在一个朱漆盘里放着三碗端出来摆上桌子来了。

“你看,则生这小孩,他一听见我说你到了,就同猴子似的跳回来了。”他娘笑着对我说。

“老翁!说你生病生病,我看你倒仍旧不见得衰老得怎么样,两人比较起来,怕还是我老得多哩?”
我笑着说,将脸朝向了他的妹妹,去征得她的同意。她笑着不说话,只在守视着我们的欢喜笑乐的样子。则生把头一扭,像他娘指了一指,就接着对我说:

“因为我们的娘在这里,所以我不敢老下去吓。并且媳妇儿也还不曾娶到,一老就得做老光棍了,那还了得!”

经他这么一说,四个人重又大笑了起来了,他娘的老眼里几乎笑出了眼泪。”

这种见面时激动到说不出话,互相自谦着“老得多”,亲热中夹带着一点客套,相信不用我介绍具体的情节,大家就能想象出这是翁则生和“我”两个故友重逢的画面。不用说整段从头笑到尾的爽朗热烈了,就是“同猴子似的跳回来了”这样的身影在我们所熟悉的郁达夫笔下,那种一贯孱弱多病的主人公身上也是难有的健康活泼。

 

果真脱胎换骨了吗?——没有的事。昨日之我与今日之我哪能一笔断出楚河汉界呢,我们还是从头说起吧。

1932年9月,久居乡下的翁则生为置办婚礼,进城买东西,经过一家书铺时看到了青年一起留学的好友(“我”)的八九册著作,惊叹之余,往事再一次浸润了平静的中年生活,翁则生决定写封信,“忆往昔”兼借婚宴邀旧友一聚。信笺中青年翁则生的形象是我们所熟悉的郁达夫式敏感衰弱的“零余者”:

在同一公寓里同住得最长久的,也只有你一个人;时常劝我少用些功,多保养身体,预备将来为国家为人类致大用的,也就是你。每于风和日朗的晴天,拉上我上多摩川上井之头公园及武藏野等近郊去散步闲游的,除你以外,更没有别人了。

我们通过这封信不仅可以看出翁则生青年时对“我”有强烈的情感依赖,也能了解到他十几年来生活发生的变化。翁则生从东京回来后多年隐居山中养病,少年时定下的婚约被女方解约,所幸身体是调养过来了,从今年开始在山上做起了小学老师,现在和寡母、寡妹三人住在一起。没有了青年时的自厌自怜,中年生活波澜不惊,疏散无为,为了实现母亲传承香火的愿望,翁则生今年夏天接受了一门亲事,可谓是佛系中年,只求岁月静好。

 

作为翁则生的镜面,小说中比翁则生大两岁的“我”( 在文中被称作“郁先生”),他的中年心态不像翁则生一样的心如止水,甘于过打卡式的婚姻。

他要做就做迟桂花,迟桂花从一开始出现就具有鲜明的生命力感召意义:在“我”则是表现在“性欲冲动上”,那是当“我”刚到乡下的时候,面对迟桂花的香氛,“撩人”是“我”接收到的花语信号,迟桂花激起了“我”的“性欲冲动”,不过,和早年郁达夫处理灵肉冲突的心理纠结不同,这里的性欲冲动更像是担当了一种符号功能,即当“我”遇到康健活泼、纯真宁静的莲(翁则生的妹妹)后,“我”的“性欲冲动”如火遇水,两步山路的功夫就被莲的灵魂升华净化了,很快很顺畅。莲这一人物和迟桂花也许确实有某种互文关系,她们都对“我”产生了性吸引力,都传达出了饱满旺盛的生命力,也正是因为二者在莲身上融合出了极具和谐的人性美,才使得作者是借性欲冲动的表象以肯定健康本真的生命力的意图显得顺理成章,这是文学不需要借助弗洛伊德就可以绘制出的人性图景。

 

更耐人寻味的是,郁达夫设置翁则生和“我”这一组中年心境的对照并不是为了比较二者价值的高低,而是留出了一条进入这篇小说的林荫小道。

整篇小说在“我”(郁先生)的叙述下,翁则生在小说中一直以第三人称出现,但他以第一人称书写的信作却被作为小说的开头,熟悉的青年困境人设加上我们先入为主的阅读习惯,我们很容易就误认为这是郁达夫的自我投影,谁想到信一结束,真正的“我”才登场,并且有“郁先生”这一称呼的明示,好像这才是郁达夫的真身。其实,翁则生和郁先生完全有可能是作者设置出的一体两面,他们都是作者的自我投影。

事实上,郁达夫确实是个有隐士向往的人,翁则生的隐居生活未必不是郁达夫曾经想象过的一种人生选择,我们上文提到过,“我”跟翁则生开玩笑,说迟桂花使“我”有性欲冲动,而那一边,翁则生却对“我”解释说迟桂花比早桂花有味,“因为开得迟,所以日子也经得久”,两边合上,迟桂花的人生哲学才得以归一,有对生命力的赞美,也有对生活长长久久的信念和愿景。

另一方面,从时间的历时性角度说,翁则生的信件充当了过去、青年的角色,郁先生的人设似乎更接近郁达夫本人当时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代表了当下和中年。而莲则是作者从青年到中年都会一直欣赏迷恋的,那种纯真萌妹子型的性幻想对象。

而当中年郁达夫再面对性幻想,他没有再去充满羞耻感地压制它,没有因此而厌弃自我,相反把它当作生命力的象征去接受它,肯定它,整篇小说从翁则生的青年自述到郁先生的中年来访,仿佛是一场成长的旅程,自我的和解。

 

结束了青年时期的漂泊窘境,郁达夫似乎进入了平和的中年时光,心态和境遇上的成熟,才让这篇小说有那么多的“笑”吧,整个人好像松弛了下来。

可郁达夫在我的心中的模样始终特别具有少年感,他写欲望永远写得那么青涩萌动,仿佛青春期一场贪婪自娱的幻想,“迟桂花”作为题目,是郁达夫少年感最好的呈现。婚宴结束,离别之际,郁先生在火车上向翁则生和莲挥手,叫到,“但愿得我们都是迟桂花!”,在这一声呼喊中,我仿佛听到了郁达夫心底涌动着的某种动力和希冀。人到中年漂泊停,挥手依然是少年,到底还是郁达夫啊。

2019.5.20~2019.5.26

「迟桂花」

当面说出了欲望的男女,只能做兄妹 | 白水

人到中年,遇见一姑娘叫莲 | 宇帆

突然很感动,也或者不是突然 | 邱小石

试把《迟桂花》当神秘小说读 | 土城

关注早茶夜读,从此阅读有谱系

每晚9:30,不见不散

本期主题

迷羊

下期主题

春风沉醉

上期主题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