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呼兰河传》:悲凉的人生从怀念开始,还是从没时间怀念开始 | 土城·早茶夜读457

 早茶夜读 2021-01-05

456丨呼兰河传

土城金句

记下了呼兰河的悲凉

抵消了呼兰河的无回忆


《呼兰河传》:悲凉的人生从怀念开始,

还是从没时间怀念开始

文/ 土城

大家好,我是土城,欢迎收听早茶夜读,今天继续读《呼兰河传》。

萧红在《呼兰河传》里写的,是悲凉这种情绪。我们就聊聊悲凉这种情绪。

大神说:“我的二仙家,青龙山,白虎山……夜行三千里,乘着风儿不算难……”这唱着的词调,混合着鼓声,从几十丈远的地方传来,实在是冷森森的,越听就越悲凉。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文中的悲凉,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可奈何,因为无可奈何,只好拔腿往前。

向前,与记忆是相反的方向,没有记忆,向前显得更加悲凉。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是一部怀念之书,怀念故乡、故人的书。写《呼兰河传》,是用记忆对抗悲凉。

《呼兰河传》创作于萧红在香港流亡时期,颠沛流离、疾病缠身的她这时候想起了遥远的故乡。故乡于她,不是一元的想象空间,没有炽热的爱,也不再有歇斯底里的恨。就像她自己说的,除了爱与憎恨,还有爱与温暖。

萧红念念不忘慈爱的祖父和美丽的后花园。这是她对故乡最温情的记忆。

除此之外,故乡带给萧红的是什么呢?《呼兰河传》不像一部小说,更像一部个人回忆录。

人生的悲凉是从怀念开始的,还是从没时间怀念开始的?当我问这句的时候,我既是在问萧红的悲凉是从何时开始的,也在问故乡人们的悲凉是从怀念开始的,还是从没时间怀念开始的?

呼兰河不是田园牧歌式的田野,不是生气勃勃的庄园,现实情境与美好二字相距甚远。萧红笔下的人们,几乎没有时间去怀念,她由此发出了低沉的哀叹和对愚昧的批判。

看看呼兰河人对待叫化子的态度。

“偶尔在庙台上或是大门洞里不幸遇到了一个,刚想多少加一点恻隐之心在那人身上,但是一转念,人间这样的人多着哩!于是转过眼睛去,三步两步地就走过去了。”

人们对待叫化子们是很平凡的。

门前聚了一群狗在咬,主人问:“咬什么?”

仆人答:“咬一个讨饭的。”

说完了也就完了。

看看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

再说那染缸房里边,也发生过不幸,两个年青的学徒,为了争一个街头上的妇人,其中的一个把另一个按进染缸子给淹死了。死了的不说,就说那活着的也下了监狱,判了个无期徒刑。

但这也是不声不响地把事就解决了,过了三年二载,若有人提起那件事来,差不多就像人们讲着岳飞、秦桧似的,久远得不知多少年前的事情似的。

 对生老病死的态度。

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

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瘫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

呼兰河人,不会回放自己走过的路,不关心已经发生的苦。他们哪有时间,他们一直在往前走,被岁月推着,跟着往前走,不曾想过要那份琐碎的记忆。无论那份记忆是温暖的还是不幸的,他们只赶着向前,朝未来的不幸和温暖赶过去。

一家若有几个女儿,这几个女儿都出嫁了,亲姊妹,两三年不能相遇的也有。倘若见面,“关于别离了几年的事情,连一个字也不敢提”。

萧红说: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响地就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

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仍旧在人间被吹打着。”

可是,萧红将这些记录下来,刻在记忆里,还将她发表出去。我不知道,这是萧红的悲凉,还是呼兰河人的悲凉。

好在,《呼兰河传》不是全无回忆,它最美好的回忆写在跟祖父、祖母那一章。萧红以自己的回忆,记下了呼兰河的悲凉,抵消了呼兰河的无回忆。

本周主题书

2019.11.11~2019.11.17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因教材而被人记住,也因教材而被人误读

对话萧红:荒凉,狂欢与安提戈涅

萧红笔下的呼兰河小城,我把她画了下来

《呼兰河传》:梦回乡里

关注早茶夜读,从此阅读有谱系

每晚9:30,不见不散

本期主题

马伯乐

下期主题

生死场

上期主题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