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课文”还是“教语文”?

 我的教育人生 2021-01-06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教课文”还是“教语文”?
李广生

这篇听课随笔写于2013年4月1日,一次教学视导之后。今天上午,有人跟我提起这篇文章,便翻出来看看。反思这段时间所观察的课堂,这个问题依然存在——“教课文”还是“教语文”?

今天上午,听了一节四年级语文课,《威尼斯小艇》的第二课时。隐约记得,小时候学过这篇课文,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还留在我的记忆里。坐在教室里我这样想:老师要怎么带领学生品读这篇文章,让文字所展现的带有异域风情的威尼斯小艇,也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深刻记忆?

这节课老师做了认真的准备和精心的设计。她牢牢抓住“小艇的样子”“驾驶技术特别好”“小艇的作用”三条主线,采取分析重点词语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梳理。假如我要是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对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形成非常清晰完整的认识。但是,让我稍觉遗憾的是,在这节课中我一直没有看到孩子们生动的、富有个性的表现。孩子们的表情很严肃、举止很规范、回答问题一板一眼。如此生动、形象、有趣的文字竟然没有在他们的心海荡起半点涟漪,竟然没有让他们发出惊叹、欣喜、向往、联想或是疑惑——这是我很奇怪的也是觉得有些遗憾的地方。就一篇课文的教学而言,这节课是成功的——因为这篇课文所包含的信息几乎被全部提取出来;而就一节语文的教学而言,这节课距离成功还差一点点——因为没有让语言和文字发挥打动人心的效果。

“教课文”还是“教语文”对于一名教师而言,是对“苦”与“乐”的选择、是对枯燥乏味与生动有趣的选择。如果建立“教课文”的观念,教师将会把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锁定在课文之内,为了深刻把握课文内容,就要把课文“肢解”,像外科大夫那样把课文“大卸八块”,挖掘课文中每句话、每个词,甚至每个字的意思,然后再把他们拼凑在一起,以求得到一个全面的理解。这样一来,课文的内容是清楚了,但是课文的文学性、趣味性也就消失殆尽。这样的工作是辛苦的,因为教师要做大量的细致入微的“研究”,因此也是相对枯燥乏味的;如果树立“教语文”的观念,教师就会跳出具体课文的束缚,从文化的高度俯视课文,整体把握课文,课文所蕴含的知、情、意、趣、理以一个整体的形象呈现在那里,让我们情为之荡漾、心为之向往。这样的语文教学是生动有趣的,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带着“温度”“味道”和“颜色”,因此这样的工作是快乐的。

以上的表述如果有抽象之嫌,那我就一个很小的具体实例说明: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这是文中的一句话,老师问学生:“极快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极快是非常快的意思,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样的回答有误吗?没有,很正确,几乎就是标准答案。但是,如果我们纵观全文,就会发现作者通过描写威尼斯小艇,所表达的是对这个城市喜爱,是对威尼斯水城中人们安详、静谧、快乐的生活的向往。下面是文章的最后一段: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么长的一段文字还是在写小艇吗?不是。因为小艇的样子、作用都已经交代清楚了,何必还要画蛇添足来一段戏院散场的描写呢?何必非要突出“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何必非要把月影摇晃、石头建筑和古老桥梁也写出来呢?仔细品味这句话——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你会发现这篇课文,每一个字都带着作者深深地情感。这时候我们再来看“极快”这个词,它还仅仅是形容小艇的速度吗?不是,而是代表了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就像“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说的不是行船速度快而是心情畅快一样。

文字之所以美好,因为它不仅包含信息,而且蕴含情感;语文之所以有趣,因为它能打动人心。教师很辛苦,但教学可以很快乐,对于一名教师而言,“教课文”还是“教语文”,也许是“苦”与“乐”的分水岭。


封面及文中图片均为顺义教研孔建斌老师摄影作品,特此鸣谢。

原创文章 谢绝转载 欢迎分享
微信号:jiaoyu_rensheng
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