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注的力量

 我的教育人生 2021-01-06

  作者:李广生|摄影:孔建斌  

那天下午,我回到老家,看见大孙子正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一部动画片。他眼睛紧盯着屏幕,身体前倾,表情随着剧情变化。我跟他打招呼,他头也不回,简单应一声,继续看电视,继续沉浸在他的动画世界里,心无旁骛。我坐在旁边观察,发现他不仅随着剧情眉飞色舞,手脚也不闲着,一会儿攥成拳头,一会儿举过头顶,身体还前后左右的摆动,嘴巴配合着发出各种声音。那一刻,他把自己变成了动画片中的一个人物。多么可爱的孩子啊,专注让这个小生命充满活力。虽然我担心过于沉迷动画片会给他带来诸多不良的影响,比如视力问题、阅读和运动缺失等,但还是不忍心打扰他。我相信这段时间他所获得的快乐,除了动画片好玩的情节之外,还有专注本身带给他的美妙的体验。

专注是静默的活力,就像冰层下的激流和火山内部的岩浆一样,以人们看不见的方式激扬着生命的力量。专注会把孩子带入到一种静态之中,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甚至一动不动,观察一幅画或是一种自然现象,思考一个问题,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也许只是静静地发呆。表面看死气沉沉毫无活力,而此时,他们的思想世界和情感世界正在紧张激烈的运行,他们与所观察的对象、思考的问题和从事的事情融为一体。如果这时候对他们进行干预,哪怕是善意的,也会遭到强烈反对。他们像是一只好斗的小野兽保护属于自己的领地一样,绝不允许别人侵犯他们的世界。不要简单的以为他们是在放纵自己,其实他们是在维护自己专注的权利。这也是经常被成人忽视或轻视的权利。

为什么孩子对专注的权利如此重视?想到这个问题,大孙子看电视的情景又出现在我眼前。毫无疑问,他是快乐的,这快乐建立在他融入到动画世界的基础上。想到这里,脑子里出现很多情景:课堂上一个孩子偷偷的但专注的看一本小说,竟没有发现老师已经来到背后;下课后一个孩子专注的看着黑板上的题目,拒绝同学的呼唤;母亲偷偷打开孩子房间的门,发现她的儿子正专注的画一个女生的头像;小时候我趴在收音机边,专注的听孙敬修爷爷讲故事……从这些专注的表情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快乐。如果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孩子和成人看电视的最大区别在于,成人是旁观者,孩子是参与者。虽然成人也会随着剧情而心潮起伏,但他们清楚地知道,剧情与生活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孩子却不然,他们会全身心的进入到剧情之中,那是他们的世界,他们是这个世界的一员。你把电视关掉,他们会在那一瞬间觉得自己的世界被摧毁了。专注到了忘我的程度,是他们产生快乐的源泉。孩子对专注权利的维护,实际上就是对快乐的渴望。专注让他们快乐。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意识的觉醒,他们越来越认识到这个世界是属于成人的,是他们所不能理解的,所以他们喜爱游戏、童话、动画,在那些并不真实存在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他们无力改变这个世界,同时也无法一下子适应这个世界,但与生俱来的人的意识又不允许他们被世界所吞没,于是他们必须让自己找到一种方式证明自己的存在,这也正是专注的原因。专注不仅让他们品尝到快乐,而且让他们得到存在感和价值感。直到有一天,他们逐渐理解了这个世界,则会通过其他的途径证明自己、实现自己,自然而然的把专注转向别处。小时候,专注让他们更加快乐,长大了,专注让他们更有成就。所以,在这一个过程中,教师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对专注本身的培养。

大人们常常觉得奇怪:“一只小蚂蚁有什么可看的,居然趴在那里看了那么长时间?”“一把玩具枪有什么好玩的,居然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鼓捣了半天?”不理解可能就要干预,甚至会强迫他们放弃专注。孩子专注的阅读、思考和计算一定会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表扬或奖励,但孩子专注于游戏、动画一定会得到教师和家长的阻止或批评。成人对结果和意义的价值判断让我们忽视了孩子存在着另外一套价值体系,从而剥夺了他们对于过程的体验。为什么阅读就是有益的而游戏就是有害的,其实孩子并不明白,我们在进行价值引导时如果忽视了专注本身,过早的为专注打上标签的话,就会让孩子茫然失措。特别是一些活动经过教育包装之后,因为注入了更多的成人世界的因素,而与儿童越来越远无法引起他们的持续专注,导致他们好像明白了价值但逐渐丧失专注。一方面是教育的过度包装,一方面是娱乐的肆意膨胀,二者交相作用,共同侵蚀着孩子的专注。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古人早就把专注定义为学习的重要品质。不仅表现在学习上,在社会生活中和情感生活中,专注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品质。没有专注,何谈精益求精,何谈踏踏实实做人?专注的做一件事、爱一个人,是幸福的基础。学生到了中学阶段,专注程度是影响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进入社会之后,专注程度则是影响人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静默的力量,或是说以静态表现出的生命活力,对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但在教育中,特别是儿童教育中,专注日趋被边缘化,一味的强调积极的表现,把生命活力的狭隘的理解为“活”。所以,“生命课堂”在提出“焕发师生生命活力”这个命题之下特别强调,生命活力是积极而专注的状态,不仅要积极而且要专注。

如何培养学生的专注?明天的话题是:教师专注的教,学生才能专注的学。

 

 [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 

何谓生命活力?

假积极

课堂公约

收心之误

 长按二维码,识别,添加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