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猪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

 我的教育人生 2021-01-06

猪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

作者:李广生

有人说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不对,猪才是。人类每天都在大规模的屠杀猪,甚至为杀猪建造工场,就像纳粹建的集中营一样,养猪的目的只有一个,杀掉吃肉;让猪结婚,并不是考虑到它们也有爱情的需求,而是为了生出更多的小猪,供人类屠宰,满足人类永远填不饱的肚子;连可爱的小猪也不放过,据说有烤乳猪这道菜,憨态可掬的猪宝宝,变成了下酒菜。即便如此,猪从来也不反抗,也不想着离开人类,哪怕为自己伸冤,或是祈求人类的怜悯,它们都懒得做。只有在被杀的那一刻,嗷嗷叫两嗓子,象征性的挣扎一下。狗会咬人的,猪不会,虽然它们的祖先,还有至今生活在丛林中的它们的兄弟——野猪,也很凶猛,但是它们自己,早就与人类融为一体,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家”字怎么写,上面一个宝盖头,下面一个“豕”字。“豕”就是猪,有猪才有家。

猪是用来吃的,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但是,养猪的人绝不会因为人们爱吃猪蹄,就让猪只长蹄子,也不会因为人们爱吃肥肠,而让猪只长肠子。也许想过,但他们更清楚,猪是一个整体,光长蹄子或肠子的猪是不存在的,有也没人敢吃。你知道猪是用来吃的,好啦,你很聪明,但是,你能告诉我课程是用来干啥的吗?为什么要开设语文课、数学课,还要开设英语课,为什么音乐和美术也是一门课程?别着急回答我,我要的不是答案,要的是思考。

开学在即,教材培训等教研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你听专家讲座的时候,听同行分享经验的时候,不妨琢磨一下这个问题:猪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养猪是为了吃,语文、数学、音乐、美术,这些课程不也是人类的朋友吗,你不觉得它们就是人类用智慧喂养的一头大肥猪吗,学习它们又为了什么?

教材为了让我们更详尽的认识课程,分章节对它进行描述。第一章是小数,第二章是分数,第三章是函数,这是教材,换个角度看,其实它说的就是,这里是猪头,这里是猪蹄,这里是猪屁股。把猪进行分割,更容易让人们认识猪,了解猪的构造,但这样一来,你得到的将是一推死肉,由各个部位构成的一头没有生命的猪。虽然它还叫猪。于是,你得到很多关于猪的知识,但也因此失去了这头猪。你就不能再养它了,它也不能再长大了。切开之后,你不能再把它们复原,即便缝合到一起,它也不能再有生命了。从一定意义上讲,你不就是失去它了吗?

你不觉得我们的教学就是这样吗?——把课程进行肢解,切成一块一块的,给孩子一堆猪肉,猪头、猪下水、猪蹄子(我怎么老提猪蹄子和猪下水?),把他们撑得要死,或是吃出肥胖、高血脂,然后就撒手不管了。因为学习了音乐,所以不喜欢音乐了,因为学习了数学,会做题了,但不会做事了,得到了科学知识,却失去科学精神,这样的例子应该不少吧。语文课,基础教育要学十二年,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学到高中三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啥却不见提高呢,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为什么还跟小孩子似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过早的把语文这头猪给杀了,分解成各个部分,给他们吃一堆死猪肉。我们没有给孩子一头猪,一头完整的猪,一头有生命的猪。我们过于钟情于让孩子吃肉,我们忽视了让孩子养猪。

“生命课堂”之所以强调生命,目的就在于此。课堂是有生命的,课程也是有生命的,是一头活猪,不是一头死猪。教师所要做的工作是养猪,而不是杀猪。我又提“生命课堂”了,别烦啊,你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小学语文和中学语文有啥区别?都是字词句段篇章,没啥区别,这是死猪,死猪当然没啥区别啦。活猪区别就大了,小学语文是小猪,中学语文是大猪,小猪怎么养,大猪怎么养,你知道吗?你是个语文老师,你是在养语文这头猪,还是宰杀语文这头猪?你是数学老师,你很辛苦,还要天天做题,天天批改作业,你想过没有,你是把数学这头猪一天天养大,还是一刀刀肢解?你带着学生做了那么多的题,还四处去找题,你是不是光顾着让孩子吃肉了,而没有让孩子养猪?

教学计划,开学初要先制定教学计划,整体把握课程,我说了好多年了,为啥落实的还不理想呢?为啥那么多的人依然对一节课一节课的教学情有独钟?一节课一节课的教学,不就像一刀刀的切肉吗,这就是杀猪呀,而且是很残忍的杀;整体把握课程,就是养猪,把它视为一个整体,有生命的整体。今年你教四年级语文,你要做的不是把这头养了四年的小猪杀掉,看看它的肠子、肚子,而是和你的学生一起,继续养它,让它更加健康、壮实。

所以,开学初,你真的没有必要先赶出几份教案、备出几篇课文。你需要整体梳理一下,端详一会儿这头小猪,它是不是太瘦了,还是太胖了,毛色是不是有些灰暗?思考一下,在你手里的这一年,准备让小猪长大多、长多高,是更胖一点呢,还是要减减肥?于是,你需制定一个计划,最好同事一起,大家共同琢磨琢磨、讨论讨论,就像那些养猪的人经常聚在一起交流养猪经验一样。其实也可以叫做教研活动。我大哥以前就是养猪的,我看他们搞的教研活动,要比我们搞的教研活动更有效果。弄不懂的问题,大哥会到镇里找技术员,这不就是请专家嘛。大哥还去别人的猪场参观,这不就是考察学习嘛。大哥还尝试着自己配比饲料,这不就是教学改革嘛。大哥还进行对比试验,这不就是教育科研嘛。有了这个计划,你就知道在哪个阶段该干什么、怎么干,你将更加从容,有精力关注小猪的整体状况,你得教学因此而有了温度。因为你的心中有了一头活猪,你就不会在一节课一节课的教学中一刀刀切肉,而是考虑如何喂食,让它茁壮成长。

“生命课堂”为啥是有生命的,因为她从来不看重一节课一节课的教学,这节课失败了能咋地,这节课没讲好能咋地,说实话,真的没大关系。这像把一节课整的天花乱坠也没啥实际意义一样,你真的以为一节课就能让孩子成才吗?别做梦啦。一口不能吃个胖子,农村老太太都懂的道理。我敢预言,公开课(我指的是评优、比赛之类的公开课)这些东西,迟早有一天会消失,而且不会太迟。你就想吧,学校搞赛课,医院干嘛不搞赛手术,我们为了上一节公开课,要试讲好几次,如果有赛手术的话,他们去哪试手术,谁让试呀。

猪是用来吃的,所以要养好,课程是用来干嘛的?也许你有自己的答案,不认同自己教授的课程是一头猪,也不认为自己是养猪的,但你一定要记住,别管它是什么,都是整体存在的,都是有生命的,所以要养好它。

养不好,别着急,慢慢来,千万不要动刀子。开学初,拿出半天的时间,仅仅是半天,坐下来思考思考、讨论讨论,制定一个计划,真的很有必要——相信我。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