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为什么不能当官?

 我的教育人生 2021-01-06

你为什么不能当官?

作者:李广生

周六上午, 去单位加班,乘坐3路公交,一不小心,提前下车了。一边往单位走,一边琢磨一件事,为什么我会提前下车而不是错后?联想到以前学过的一些心理学和管理学知识,我意识到这里面蕴含着某种有意思的东西。于是,我在朋友圈发起一个调查:

如果你只能选择以下两种情形之一,1.坐过站,2.提前下,你将选择哪一种?为什么?

我估计选2,也就是提前下的人,是多数,结果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我很欣慰,不是为自己的判断正确欣慰,而是为选2的人多欣慰。为什么?后面会告诉大家。

我回复朋友们,说:你的选择会暴露自己是否具有当官的潜质。很多人表示不理解,希望在“教育人生”公布答案。昨天回老家,没带电脑,也就没有及时更新“教育人生”,现在跟大家说明一下。

你想要到达的站点,我们可以称之为“目标”。那么,你选择1,也就是坐过站,说明你有强烈的目标意识,有股不到黄河不死心的劲头,宁可坐过了——矫枉过正,也要首先到达目标;你选择2也,就是提前下,说明你是个谨慎的人,始终恪守过犹不及的理念,宁可提前下、多走两步,也不要错过目标。

这两种人,哪种更具有当领导的潜质?当然是1,坐过站的。作为领导,一定要对目标有强烈的热爱,勇往直前,哪怕是矫枉过正。想干事,想干成事,这是领导的潜质,这样的人才能成为领导。怕这个、怕那个,总担心过犹不及,这样的人不适合做领导,看似冷静理智,但骨子里缺少一种力量。

千万不要对号入座,我说的是知识,不针对某个人。一旦你把它和某个人联系起来,哪怕是以此来猜度我,也将失去思考的乐趣。

1和2的本质区别在哪里,你想过吗?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偏离了目标,但是,1是超越了目标,2是未达到目标。你明白了吗?还没看出端倪?那好,我就说明白点:选择1的人是目标的超越者,他希望自己引领目标;选择2的人是目标的追随者,他希望自己接近目标。所以,选择1的人,更具有领导潜质,他们把目标踩在脚下、甩在身后;而选择2的人,缺乏领导潜质,他们把目标顶在头上、摆在眼前。

踩在脚下,目标就是动力;顶在头上,目标就是压力。课程改革来了,有人很兴奋,有人很焦虑,有人看到了机遇,有人看到了挑战,对待事物的态度,往往会暴露人的潜质。

让我们再深入分析一下。行动,在管理学中地位和目标同样重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行动,才有可能承担起领导的责任。如果把前往预订站点视为实现目标的行动的话,那么,选择1,即选择坐过站的人,选择在目标实现之后调整自己的行动;选择2,即选择提前下的人,选择在目标实现之前调整自己的行为。谁是更加坚定的行动者,这样一看大家就明白了吧,也就理解了为什么有些领导像打了鸡血似的不知疲倦的工作。这是他们的潜质所决定的。

风险管理,也是管理学的重要内容。有了目标,有了行动,还要有对风险评估和预防。选择1的人超过目标,要往回走,选择2的人未达目标,继续往前走,行进过程都可能出现意外,从而永远无法到达目标。这就是风险。比如,往回走的人可能遇到车祸,而往前走的人也可能遇到车祸,单纯的就风险而言,二者没有什么区别。但是,请允许我说但是,选择1的人,往回走的人,在路上遭遇车祸,他们除了遗憾还有欣慰,因为自己毕竟到达过目标;而选择2的人,往前走的人,一旦遭遇车祸,剩下的只能是遗憾。同样的风险,有领导潜质的人不允许自己只有遗憾。

最后要说一点,自我价值管理。有领导潜质的人,往往自视很高,骨子里认为自己比其他人强,领头羊、领头雁、火车头等说法,便源于这种自我认知。有了这种想法,他们就认为,自己跑的快、走得远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即便自己超越了目标,追随自己的人也许刚好达到目标,所以会选择1。

你为什么不能当官,不要总牢骚满腹,检讨一下自己,是否具有当官的潜质:你对目标充满热情吗,甚至狂热?你有勇往直前的行动吗,不到黄河不死心的劲头?你是如何看待风险的,是不是总强调遗憾不可避免?你对自己如何评价,你有强大的自信吗?

即使具备这些潜质,也不一定能当官,就像即使不具备这些潜质,也可能当官一样。机遇像一只神秘的手,既可以给予,又可以夺走。

前面说了,我的朋友圈里选2的人,也就是不具备领导潜质的人,比较多,为何欣慰?很简单,因为领导太多,官太多,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欣慰之余,还有些担忧,担忧什么,这里不能明说。多想一会儿,你会懂的。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不想当官,不管自己有没有领导潜质。我不夸你淡泊名利,也不批评你不求上进,个人选择,既不高尚,也不可耻。但是,我想告诉你,即使不想当官,也要思考一下以上这些问题,因为你必须成为自己的官,管理自己的生活,领导自己的人生。不想管别人,是你的自由,管好自己,是你的责任。想当官但当不上怎么办?那就发挥你的领导潜质,当好自己的官,把自己管好。

是不是很好玩,但我更希望引发你的思考。有朋友告诉我,因为读了“教育人生”,回家看望父母的次数多了,听他们说话的时间长了,感觉到生活更多姿多彩了。我很高兴。唤醒人性的美好,是“教育人生”的一大追求。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能花一点时间读书、学习、思考。引发理性的思考,是“教育人生”的第二大追求。明天该上班了,“教育人生”又将开始喋喋不休的“生命课堂”,这是她的第三大追求:激发生命的热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爱课堂、敬业爱岗,这些爱都源于对生命的热爱。

最后,还想说一句,不要再向我特别说明了,说你喜欢读“教育人生”,也深受启发,但是不留言、不转发。你喜欢,足够了,有启发,是我的荣幸。你留言,我欢迎,你不留,我不怪;你转发,我感动,你不转,我理解。我不喜欢压力,无论线上还是线下。也不喜欢给别人压力,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缺乏某种潜质,仅此而已。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